天天看點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俗話說:

“桀犬吠堯,各為其主!”

立場決定評價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但韋昌輝卻不然,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也就是說韋昌輝是唯一一個被敵我雙方都否定了的太平天國首腦人物,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因何又落得如此下場呢?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韋昌輝生平。

韋昌輝(1823-1856),客家人,原名韋志正,祖籍廣東南海,後遷至廣西廣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國前期核心人物之一,史評其“

性格狂悍,陰柔奸險

”。

在投身于太平天國之前,韋昌輝經常“

出入衙門,包攬詞訟

”,活脫脫一個訟師的作派,可見其是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如果沒有其它變故,恐怕他就是金田村的“

方唐鏡

”了,然而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道光二十九年(

1849

)年二月,韋昌輝為八十一歲的老父過壽,讓人刻了塊“

成均進士

”四個字的匾,也就是監生的美稱,本來老太爺是可以受得了這個稱呼的。哪知鄰村有一個藍秀才向來跟韋昌輝老父不對,于是悄悄把匾上的“

成均

”二字給挖了去,于是匾上就成了“

進士

”二字,這樣韋家就逾制了,被本地官府罰銀三百兩。老太爺一氣之下把全部家财獻于了拜上帝會,順便連帶的把整個韋家連同韋昌輝一起拉入了拜上帝教。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在太平天國起事期間,韋家給拜上帝教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援,韋昌輝也東征西戰,立下無數戰功,因而在永安封王時,領右軍主将,爵封北王。韋昌輝之是以被人诟病,是因為在1856年9月2日的“

天京事變

”中率部将東王楊秀清殺死,之後更是在兩個月内殺掉了兩萬多太平天國的精髓,直接導緻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走向失敗。随後不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及二百多手下也被處死。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韋昌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1856年11月2日,韋昌輝被洪秀全處死後,爵位也被削除,名字也被洪秀全貶為“

北奸

”,後來又被貶稱為“

背土

”(

即北字加幾筆,王字去一筆之意

),在太平天國境内流傳的“

太平天國民歌

”也删除了北王的内容,剩下的隻有一句“

北王北王心不正

”,從此後就被打入另冊視作“

野心家

”,甚至他死後洪秀全也沒放過他,除了将首級送至石達開處以外,他的屍體被割成無數塊,挂在天京城内各處示衆,旁邊樹着木牌寫道:

“北奸肉,隻許看,不許取。”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韋昌輝真的就這樣罪大惡極嗎?怕是不盡然!先來看看韋昌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韋昌輝可謂是拜上帝教初期的“

财神爺

韋昌輝在參加拜上帝教之前“

家境富饒,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

”,在金田起事時“

盡獻家财

”,并在他家“

開爐火打刀槍,共除妖魔

”,參加了初期幾乎所有的組織後勤工作,在太平天國中頗有聲望,甚至被清廷一度認為他才是真正“

賊首

”。金田起義後,他“毀

家纾難

”,韋家上下幾百口全部參與太平軍,韋俊等兄弟更是屢立奇功,是以韋昌輝在永安封王中才會被封北王,比石達開的地位都高上不少。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韋昌輝在太平天國政治集團内屬于西王蕭朝貴一系。本來東西王地位一樣,有蕭朝貴的牽制,太平天國内的政治生态維持一個平衡狀态,但随着蕭朝貴在長沙之戰中犧牲,雖然韋昌輝在實際權力上已經到了第三位,但是其地位已經遠遠不如東王楊秀清。

而且他現在的地位很微妙,被楊秀清視為西王黨經常打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一邊投靠東王,一邊遊離在天王洪秀全身邊,在夾縫中求生。但是東王北王的沖突已經不可避免的突出了,為了避其鋒芒,韋昌輝不得不到江西督軍。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忍辱負重的韋昌輝是對天王最為忠心的一個。

這不僅表現在舉族投身革命,更是表現在天王最危急的時刻能夠做到勤王護駕。太平天國的沖突從開始起義就有,但直到1856年才變得公開化和白熱化。以楊秀清為首的“東府集團”和太平天國最高領袖洪秀全的沖突成為諸多沖突之中最主要的沖突,1856年8月,清軍江南大營被打垮,楊秀清“

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為萬歲

”成為引發沖突的導火索。

1856年9月2日,韋昌輝奉天王命率軍回京“

勤王

”,發動了讓天平天國衰落的天京事變,則更加顯示了韋昌輝對天王的忠心。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同時,韋昌輝也是一個能征善戰之将,隻不過被楊秀清的排擠掩蓋住了軍事才華。早在初期,洪秀全族人洪大全便說過韋昌輝:

“督軍打仗,善能合戰,常帶一千敵一萬妖兵。”

其他太平軍将領則評價他:

“轉戰大江南北,雖身罹疾病,猶令禦者扶擁上馬,親自督戰。”

至于之後則鮮有其作戰記錄,可見後期已經被東王壓制,排擠的厲害。

可以這樣說,君子從治命,韋昌輝服從了洪秀全的調遣,而且僅僅能調動隸屬于自己的三千人馬,就來天京“

”,但由于長期受楊秀清的欺壓,在推倒這座大山後,壓制的韋昌輝激發出瘋狂的報複心和野心,他不僅借“

剪除東黨

”大肆排除異己,更想取楊秀清而代之,終被洪秀全利用石達開之手除之,這一切都是一隻黑手在幕後操縱,那就是自毀長城的洪秀全!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韋昌輝有些冤

曆史上把“

”的罪魁禍首歸于韋昌輝,這實在有些冤枉。盡管洪秀全事後否認他給韋昌輝下過令,但事實上如果韋昌輝僅憑區區三千兵馬就擅自行動誅殺楊秀清,失敗的話固然南逃一死,即便成功了,仍然難逃洪秀全的責罰,還是難逃一死,左右都是死,韋昌輝為何要幹這種傻事?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另外,天京城有重兵把守,守城将領都是洪秀全或者楊秀清的嫡系,韋昌輝的部隊輕而易舉就進入城中,沒有洪秀全的指令哪有可能讓他進城?再者,韋昌輝從江西到天京千裡奔襲,以弱犯強,若沒天王诏令,打死我都不信韋昌輝敢有這麼冒險的軍事行動。

據《粵匪起手根由》記載,楊秀清逼封萬歲後,“

天王回府,即寫密文一封,一道付北王韋子敬……傳集百頭目,議誅東王,命北王領兵,夜圍東王府,殺戮一空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根本原因在于天王與東王的沖突,而“

逼封萬歲

”是導火索,北王也隻是奉命行事而已。

他被清廷視作賊寇,被太平天國視為北奸逆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結語

不管“

”是不是由于韋昌輝直接引起,但是韋昌輝的濫殺使太平天國的中高層上司精英損失慘重,更是直接搞垮了已有的上司核心,并且使太平天國的精神支柱拜上帝教形象大打折扣,這場變亂更使得清政府驚喜萬分,利用這個機會迅速組織力量進行了反撲,太平軍也從戰略進攻被迫轉為戰略防禦,慢慢地走向了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