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期皇帝地位最高,他下達的指令全天下所有人都要聽從,不然就是欺君之罪,會被判處刑罰,甚至失去性命,但是也會有特殊情況。
曾經皇帝讓劉墉跳河自盡,他接旨後并沒有跳河,隻是洗了個澡,然後又回到宮中複命。最後結果如何呢?

劉羅鍋
劉墉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他的家族在當地非常有名望,曾祖父在順治年間入朝為官,而祖父在康熙時期還做過四川布政使,作為官宦世家,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公元1751年靠着父親的關系直接參加了殿試,考中進士。
随後進入翰林院任職擔任編修。4年之後因為父親辦事失職被下獄,他也受到了牽連,後來又被皇帝寬恕,再次回到了翰林院。第2年被任命到廣西地區擔任科舉考官,後來又被提拔為安徽學政。
乾隆皇帝還親自給他寫詩,希望他能夠有所建樹。在任期間劉墉兢兢業業,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後來他又到江蘇地區擔任學政,徹底肅清了當地科舉舞弊的現象,在天下學子中也有着極高的聲望。
公元1776年他被任命為内閣學士,開始參與編撰四庫全書,在這時期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皇帝身邊,也成為了皇帝看中的一位臣子。關于他的故事,後世流傳極多,甚至還将其戲稱為劉羅鍋,還有傳言稱他是個駝背。
在史書中并沒有明确的記載。有史學家認為劉墉個子非常高,因為每天要埋頭苦讀,是以稍微有一些含胸駝背,漸漸就出現了劉羅鍋這種說法。
皇帝讓跳河
乾隆皇帝身邊有好幾位臣子深受他的看重,和珅就是其中之一,這位貪官和劉墉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故事,因為劉墉學識淵博,大多數時候擔任的都是學政之類的職位,是以為人十分嚴肅莊重,很少有驚慌失措的時候。
這一天和珅就和皇帝坐在一起讨論,想要來一場惡作劇,看看劉墉大驚失色的樣子。于是将劉墉召到了皇宮之中,稱他犯下了欺君之罪,然後不問青紅皂白,就讓他跳河自盡。
原以為下了這一旨意之後,劉墉肯定會大驚失色,跪地求饒,向皇帝闡明冤屈,但結果劉墉在接旨後,依然榮辱不驚,神色不變,甚至直接向皇帝告退,準備回家跳河自盡了。
這一反應也讓乾隆十分意外,擔心這位臣子真的出現狀況,皇帝還特意派人跟在他的身邊。
結果如何?
劉墉回到家中之後,告訴了家人皇帝的旨意,家中衆人都十分驚恐,他的妻子更是淚流滿面,不願意失去丈夫,但不管周圍人如何規勸他向皇帝求情,他始終面部改色,後來幹脆叫人打水,在房中洗了個熱水澡,然後換了身衣服就重新去了皇宮。
在他進入皇宮之前,皇帝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先一步回禀了皇帝,乾隆得知對方沒有跳河,隻是回家洗了個澡,也有一些生氣,覺得自己的旨意并沒有被對方看在眼裡,想要刁難他。
在對方回宮之後,乾隆皇帝就明知故問,問劉墉你跳河了嗎?怎麼又回來了?劉墉此時依然神态自若,向皇帝行禮,然後将自己的遭遇娓娓道來,他稱自己在離開皇宮之後找到了城外的一條小河跳了進去。
但在進入河水之後卻遇到了一個人,他的這句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興趣,對方連忙問遇到了何人?劉墉接着說自己在河中遇到的是一位古人,此人就是屈原。後來更說自己和屈原還有一番對話。
屈原看到自己跳下去之後,就詢問自己如今在位的還是楚懷王嗎?屈原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就是因為楚懷王太過昏庸,最終選擇投江而死,後人對他也非常佩服。劉墉聽到對方的問題就回答說。
像楚懷王這樣的昏君早就已經不在了,如今在位的是一位明君。既然不是昏君在位,劉墉也不敢在水下與屈原太多溝通,畢竟隻有昏君才會放任手下臣子投江而死。是以劉墉才又從河水中爬了出來,再次回到皇宮面見皇帝。
雖然皇帝知道這隻是劉墉的小伎倆,但這番話卻讓他聽了十分高興,不僅沒有治他的罪,還賞賜他大筆錢财。
結語
封建時期,君臣之間的關系十分特殊,臣子輔佐君王,君王要得到臣子的忠心,但是當君要臣死的時候,臣子也面臨着不得不死這樣的慘局,劉墉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逃得升天,更得到了皇帝的看重,他在85歲的時候于家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