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元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也就是在這亂世中,當過和尚、過過乞讨生活的朱元璋開始了為帝位而拼搏的生涯。因為特殊的生活經曆導緻,是以最後成功上位的朱元璋,殺伐果斷、嫉惡如仇,據史料《明史》記載,朱元璋在登基之初,就對自己最痛恨的姓氏特下旨:此姓氏,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看看是你的姓氏嗎?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朱元璋劇照

這條特殊的指令原記載為:泉州“蒲”姓家族男丁世世為奴,女眷代代為娼!那麼泉州的“蒲”姓到底有什麼惡行,讓朱元璋如此放狠話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罪魁禍首蒲壽庚了。蒲壽庚,于1205年出生于廣州,後來1217年,家族一起遷居至福建泉州,當時蒲家的當家之主是他的之父蒲開宗。

蒲開宗很有經商頭腦,因為貿易立功,還曾受到了宋廷的嘉獎。而蒲壽庚是父親最喜歡的兒子,原因很簡單,類己。也就是說,蒲壽庚對經商也很有天賦,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來,經商手段也頗為老辣。衆所周知,宋朝素來重文輕武,是以直接導緻邊防勢力薄弱,而泉州正處沿海,常常受到海盜的騷擾,見此情景,蒲壽庚看到了商機,有了第一個惡行。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蒲壽庚像

一、官商一手抓,瘋狂斂财。邊境受到海盜襲擊,蒲壽庚便趁機出錢,幫助朝廷抵抗海盜,數次下來,宋廷将他視為功臣,特封他為福建安撫使。這等官職,在宋朝可是有實權的,軍、政都有所涉及,權力很大,蒲壽庚借着這樣的職位,開始大肆發展自家生意,沒多久,就一躍成為泉州的豪門之一。

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根據史料的記載,蒲家并不是土生土長的宋朝人,而是有着越南籍的阿拉伯人,由此可見,他是異族。并非古人排外,而是他行為備受人诟病。他承蒙宋廷諸多權勢與恩惠,卻沒有對宋廷忠心。公元1276年,元朝率兵南下,攻打南宋,宋廷抵抗無力,于是張世傑率10萬兵馬,護着皇帝趙昰以及皇室成員開始南下逃亡。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途中經過泉州,皇帝便想暫住泉州,依靠蒲氏的力量來對抗元朝,可蒲壽庚早已料到皇帝的想法,是以他緊閉城門,視皇帝安危于無形。皇帝與張世傑也不敢長久耽擱,隻能選擇繼續南下,張世傑對蒲壽庚見死不救的行為十分痛恨,便在撤軍之時“掠其舟并沒其赀”。蒲壽庚得知此事,大為震怒,他竟不顧一切,開始大肆殺戮泉州境内的皇族成員和士大夫。後來他幹脆接受元朝的招安,帶着泉州一起投降于元朝。

三、背主求榮。接受了元朝的招安之後,他為向忽必烈表決心,主動要求追殺宋廷頑固分子。史料記載,公元1279年,他親自率兵追擊将領張世傑,最後成功将張世傑和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殺掉,自此,宋朝徹底覆滅,元朝入駐中原。蒲壽庚因為立下功勞,也得到了嘉賞,自此之後,他在元朝官越做越大,直至江淮行省中書左丞,蒲家也跟着他越來越發達,最後成為元朝的名門望族。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戰争劇照

可能有人會說,他的這一切和朱元璋沒有關系,朱元璋為何痛恨呢?這就要提到他的生活經曆了,他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在元朝統治時期,以蒙人為尊,當時民分四等,在蒙人統治下的漢人和南人是最為低賤的,甚至漢人連姓名都不配擁有,隻能以出生日期為名。比如說朱元璋原叫朱重八,他父親叫朱五四,其爺爺叫朱初一。

朱初一原本在句容淘金,但由于元朝官員太過壓榨,他們無法忍受,最後四處流浪,搬遷至淮河邊上,即“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古人講究安穩,如若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遠走他鄉,到處流浪呢?而緻使他們家族居無定所的就是元朝的統治者,對于朱元璋來說,更直覺的感受是,其祖父、父母以及兄長,都在元朝的壓迫下去世,朱元璋就此對元朝深惡痛絕,後才走上造反之路。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特下旨:男代代為奴,女世世為娼,是你的嗎?

而就在他奮起反抗與元兵作戰時,他率領的無數弟兄又死在元兵的刀刃之下,這所有的一切,更加深了朱元璋對元朝的痛恨。最後終于建立明朝之後,偶然聽聞蒲家的事迹後,當場震怒,遂才有了那道诏書,蒲壽庚雖然早已去世,但也沒能幸免,被鞭屍三百。

從其行為來看,“蒲”姓堪稱是他最厭惡的姓氏了,當時聖旨一下,泉州的蒲姓人紛紛改姓,基于此情況發展到如今,此姓氏也很是少見了。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明朝沒有滅亡,是不是這個姓氏會徹底消失呢?

關于朱元璋的這道诏書,有人說狠毒,畢竟犯罪之人是祖先,不能讓後世子女一起擔責。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朱元璋當時一經下诏,百姓人人稱贊,沒有一人站出來為蒲姓鳴不平,由此可見,古人講究至忠至孝,蒲家當時徹底觸犯了百姓的底線,是以為天下所不容。對于這種仇恨,如今人肯定無法感同身受,這大概就是“此一時,彼一時”吧。

參考資料: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