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長達四年的楚漢之争落下帷幕,全國逐漸實作統一。經過權衡,西漢的權力中樞決定建都于關中,高祖遂下令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修築都城,長安自此而來。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漢長安城平面圖

有漢一朝,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長安始終引領着時代的腳步。王莽篡漢後,對内推行改制,對外窮兵黩武,緻使國運廢弛,天下大亂。地皇四年(23年),舉着複興漢室大旗的綠林軍攻入長安,随即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割據混戰。在此期間,長安城多次易手,綠林,赤眉,延岑等軍又對其大加劫掠焚毀。

光武帝統一全國後,破壞程度嚴重的長安城不再适合作為國都,是以僅受到了有限的修繕。其後在經曆了漢末的硝煙後,北方的魏國逐漸開始了對長安的穩定經營。然而,既非政治中心又非經濟重鎮的長安,已經很難再恢複前漢的榮光了。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漢長安城未央宮複原圖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五胡入華,都城洛陽淪陷後,晉愍帝逃避長安。三年後(316年),匈奴人劉耀攻克長安,至此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的亂世時代。此後每一個控制長安,占據關中的政權,都緻力于補救,修繕,乃至擴建曾經的漢長安城遺址。然而,割據政權大都因為疆域狹小而在人力财政方面極為有限,故此并不能大規模的進行系統性的修複。加之十六國時期,宮變疊起,朝代更替,統治者們對于都城的首要需求莫過于加強駐軍,拱衛皇權。故此,自前趙以降,曆經後趙,前秦,後秦,胡夏,乃至北魏,數個政權大都在前代的基礎上增修具有軍事作用的子城,小城。

例如“(永和)十年......(苻)健遣其子苌率雄、菁等衆五萬,距溫于堯柳城、愁思堆。溫轉戰而前,次于灞上,苌等退營城南。健以羸兵六千固守長安小城,遣精銳三萬為遊軍以距溫。”(《晉書 載記第十二》)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又例如“延和二年......六月,诏樂安王(拓跋)範發秦雍兵一萬人,築小城于長安城内。”(《魏書 世祖紀》)

而南方各朝除了在東晉末年,劉裕主政期間短暫收複過長安後,便再未望見長安的城牆了。

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

随着六鎮起義,北魏王朝陷入了長期的政局混亂與内部沖突,局勢崩壞的同時也為新一輪的民族融合創造了契機。其中,以賀拔嶽,宇文泰為首的部分鮮卑勳貴西入關中,與關中的漢人世家豪強結合,以長安為中心建立基業。自此以後的西魏-北周時期,長安逐漸發展成,集胡漢為一體,與東方邺城,南方建康分庭抗禮的政治文化中心。然而從漢末到彼時,數百年的拆遷-搭建使得長安城成為了面目全非的四不像。大片的舊宮遺址被民居所替代,而朝廷各部的行政機構也大多散布于民居之間,緻使管理十分困難。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長安城在十六國時期圖

同時,自漢代以來數百年的污水傾倒,緻使長安城地下水污染嚴重。故此當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弊端頗多的長安城已經無法擔負起整個北方,乃至未來整個天下的都城的作用。

隋文帝于是下诏修築新都,于是大臣宇文恺在原長安城南部的龍首原以南建築新城。開皇三年,新都建成,并以文帝在北周時的封号命名此城為“大興城”。

随着同樣出身關隴的李淵攻入大興城,并很快完成了 唐國公- 唐王-唐皇的身份轉變後,大興城便以“長安”的名字再度成為新王朝的都城。

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随着唐朝國力的蒸蒸日上以及在各個方向的征伐擴張,作為其京城的長安也随着水漲船高,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與整個東亞的政治文化中心。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唐長安城示意圖

整座長安城東西,南北向共二十五條街道,将全城規劃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裡坊為108坊),朱雀大街作為中軸線貫穿南北。大街以東隸屬于萬年縣,大街以西隸屬于長安縣。朝廷在萬年縣設立東市,在長安縣設立西市,各占兩坊之地。每座市場周邊都建有圍牆,開八扇門,市内的井字形街道将每座市場劃分為九區。

東市距離“三大内”較近,周邊大多居住皇親國戚與世家勳貴,故而東市經營的商品多為材質上等的奢侈品。相比之下,西市内的商品則更“平民化”,加之西市離絲綢之路的起點 開遠門很近,大量來自中亞,波斯甚至大食的胡商都在附近居住,故而西市也聞名于其的“國際性貿易”。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唐大明宮複原圖

除了包括裡坊與東西市的外郭城外,宮城與皇城構成了長安剩餘的組成部分。皇城是整個朝廷辦公機構的集中地,以承天門大街為中軸東西對稱,有東到西分别排列着門下外省,左武衛,右武衛,尚書省等等。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閉幕特輯|回望長安城

皇城示意圖

而宮城則一般代指皇城北部的太極宮。太極宮與大明宮并成為“西内”,“東内”。而随後在開元年間由玄宗下诏改建修築的興慶宮則被稱為“南内”,其中興慶宮位于長安東北角,原隆慶坊改建而來,是開元 天寶時代的政治中心,故而在興慶宮遺址上發掘出大量的文物。

然而随着唐朝的盛極而衰,長安的衰落也無可避免。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六月,叛軍就攻入長安城,大量地區遭到劫掠。安史之亂平息的當年,吐蕃的軍隊也兵臨長安城下,吐蕃軍隊舉火焚燒了大量民宅,并在短時間内完成了對坊區與兩市的劫掠,自此長安徹底陷入了衰落。

此後的百餘年間,随着中央勢衰與藩鎮割據,長安越發失去了他往昔的風采。藩鎮叛軍多次攻入長安城,緻使人口流失,兩市蕭然一空。

公元880年,黃巢的叛軍轉戰南北,動搖了整個大唐的統治,随後攻入長安。此後,整個長安成為了唐軍反攻與黃巢叛軍的拉鋸戰中,難以限制的亂軍大肆劫掠長安,整座城市損毀嚴重。

公元904年,宣武軍節度使、梁王朱全忠在成為中原最為強大的軍閥後,将朝廷強制從長安遷往洛陽,并将長安的宮室拆毀,将石塊木料相繼運走。此後長安成為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的駐地,處于軍事防禦的考量,長安的城市規模過于龐大。于是韓建着手将長安縮建,至此作為世界第一大都的長安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參考文獻:

[1]錢國祥.中國古代漢唐都城形制的演進——由曹魏太極殿談唐長安城形制的淵源[J].中原文物,2016(04):34-46.

[2]賈虎林. 唐代長安城市管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3.

[3]張建鋒.西漢至北朝時期長安城城郭布局的變化[J].南方文物,2021(03):71-79.

[4]李憲霞. 十六國北朝時期長安城研究[D].西北大學,2009.

[5]史念海,史先智.論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長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J].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7(01):5-17.

[6] 班固 《漢書》卷一《高帝紀》

[7] 班固 《漢書》卷九十九 《王莽傳》

[8] 範晔 《後漢書》卷一 《光武帝紀》

[9] 房玄齡 《晉書》卷一百十二 《載記十二》

[10] 魏征《隋書》卷六十八 《宇文恺列傳》

[11]朱永傑,韓光輝.五代至元西安城垣範圍及建制特點[J].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5(03):109-116.

[12]薛居正 《舊五代史》卷十五 《韓建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