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内科再次成功診治少見病例

發熱、頭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每個人都會遇到,但其背後的病因各不相同,症狀可輕可重,臨床轉歸亦不盡一緻。患者需要及時就醫,醫生需要及時識别背後病因,然後基于病因診斷給予對因、對症等綜合治療,争取讓患者盡早解除病痛,恢複健康。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内科再次成功診治少見病例

不久前,一名女大學生因劇烈的頭痛且視物重影,來到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神經内科急診就診,經過詳細檢查,她被确診為一種臨床少見的疾病——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綜合征(RESLES)。在神經内科及時有效的治療後,患者預後良好,目前已經出院返校。

在急診,神經内科醫生詢問病史後了解到,患者已發熱、頭暈、頭痛近1周,體溫最高達39℃以上,經過發熱門診檢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後,考慮“急性胃腸炎”,并給予了左氧氟沙星抗炎、賴氨匹林退熱及補液等治療。發熱門診就診後第3天,患者體溫逐漸恢複正常,但頭痛無任何緩解,且逐漸加重,很快又出現視物模糊、視物重影的症狀,于是來醫院神内急診就診。

此時,女大學生精神差、痛苦面容,右眼呈内收位、完全不能外展,右視、右上、右下視都有複視現象。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但閱片可見腦實質腫脹明顯。神經内科急診醫生初步診斷顱内靜脈窦血栓形成的可能性,為患者進行了美羅培南抗感染、甘露醇脫水降顱壓、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療,患者感到頭痛有所好轉。為明确診斷,次日将患者收入病房。

入院當日,主管醫生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了腰穿腦脊液檢查。測顱壓時見腦脊液冒管,提示顱内壓明顯增高。腦脊液正常、生化均顯示正常,但細胞數明顯增高。主管醫生見患者病情重且臨床進展快,立即請科主任胡洪濤主任醫師檢視患者。結合患者急性起病,有發熱前驅,随即出現劇烈頭痛、高顱内壓、超敏C反應蛋白顯著增高等臨床特點,胡主任想起了6年前曾經診治過的該院第一例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綜合征(RESLES)的中年男性患者,這兩例患者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當年的中年男性患者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後誘發了RESLES,隻是當年患者沒有展神經麻痹、複視,而這次年輕女性患者的一側展神經麻痹應與其極度增高的顱内壓相關。

胡主任指出,本病例應首先考慮RESLES,需要盡快完善頭顱核磁共振檢查(因特征性的影像學表現有時間窗),并需要完善包括流感病毒在内的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治療上,在抗病毒同時,注意加強脫水,同時加用神經營養藥物,促進神經功能恢複。

患者于當晚完成了頭顱磁共振檢查,果然在胼胝體壓部見到了異常高信号(在T2、FLAIR、DWI等序列,胼胝體壓部顯示卵圓形高信号),随後的病原學檢查也顯示乙型流感病毒抗體IgM陽性。自此,RESLES診斷明确。經過抗病毒、脫水降顱壓、營養神經、激素等綜合治療後,患者頭痛迅速緩解,間隔8天後複查腦MRI胼胝體壓部高信号消失,複查腰穿顱壓恢複正常,腦脊液細胞數基本正常,右眼球活動也逐漸恢複,複視消失。

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綜合征(RESLES)臨床少見,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胼胝體壓部存在特征性影像學表現的臨床及影像學綜合征。病因包括了感染、代謝紊亂、抗癫痫藥物應用等,其中感染常見于兒童、青少年,病原體以病毒為主,最常見為流感病毒,其他包括輪狀病毒、麻疹病毒、6型疱疹病毒等。影像學特點是顱腦MRI上胼胝體壓部(SCC)的卵圓形、非強化高信号病竈。病竈一段時間後可完全消失,故有時不一定能捕捉到。積極治療後大多預後良好,可不遺留神經功能障礙。

本病例是積水潭醫院神經内科收治的第二例RESLES,這類病例起病急驟,進展快,症狀來勢洶洶,但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且在成人患者中很少見,臨床上普遍存在對本病認知不足,是以及時明确診斷有一定困難。而這兩例患者在醫院神經内科均得到了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預後良好。

積水潭醫院神經内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室将繼續聚焦臨床,認真接診每一例患者,不斷學習實踐,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診療服務。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蔣若靜 通訊員 王紅霞

編輯/譚衛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