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所不知道的包拯另一面

真實的包拯不是審案的,更不是神探。而是管經濟的,是财政官員,也是檢察(台谏)官員。中國曆史上有兩個人被帶偏了,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包拯。應該說,現在的包拯已經是一個傳奇了,更是根植于民間,成為正義的化身。三口銅鍘無所不能。上管君,下管臣,代管三宮六院。皇帝的女婿,國丈的兒子。宰相的兒子。沒有不鍘的。但實際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實際上展現了人民群衆一種樸素的感情。更是一種美好的願望。那真實的包拯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你所不知道的包拯另一面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28歲高中進士。但此時由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家蹉跎了近十年時間。出來做官都快四十歲了。可以說,包拯起步很晚。從大理寺丞。知縣,監察禦史,三司戶部判官,河北路轉運使,知谏院時,多次論劾權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最高做到了升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的 說法。公元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本官,正三品)。 谥号“孝肅”。

總體來說,包拯出身還可以,屬于官宦之家,沒有被父母遺棄。更不是被嫂嫂養大。實際上包拯知開封府的時間也不過一年多時間。政績并不明顯。包拯最大功績是财政和經濟工作,包拯曾任三司戶部副使,後任三司使,都是管财政和經濟的工作。 第二是谏官,也就是監察工作,知谏院和禦史中丞的職位,彈劾百官和監督反腐工作。而後世給包拯認定的神探。并不符合事實,正史記載的僅有“牛舌案”。後來的認定是後世強加的。曆史人物演變為傳說和文學形象總有一些痕迹可循,包拯斷案的實踐對後世包公文學的影響不可低估。由此,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評價,不僅僅符合演義評書中的包公形象,也是後世強加的。

你所不知道的包拯另一面

而包拯最大的成績就是出使契丹。公元1045年八月,包拯出使遼朝。據史料記載:當時遼國的當家人蕭太後會見包拯,但包拯并未進行參拜,便問包拯:“包拯你見到哀家為何不跪不拜。包拯回複:“如今我為宋國使臣,宋遼兩國來兄弟之邦宋國為兄遼國為弟,天下豈有兄跪第之禮?”将蕭太後怼得無話可說。

你所不知道的包拯另一面

包拯一生當中擔任最重要的兩個職務一個三司使,這是一個主管财政的工作,大概是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的主管官。直白地說就是主管全國的稅收、開支的、包拯曾經把前兩任三司使彈劾下台,但他被宋仁宗任命為三司使,但這一任命遭到了歐陽修 強烈反對,這一下給包拯吓得夠嗆,包拯就當了一年多就辭職了。包拯擔任最重要的第二個重要職務是樞密副使,樞密院是兩宋主管軍事的最高指揮機構。宋代時候為了抑制武人而一直由文官出任。包拯能做到樞密副使,足見宋仁宗對他的信任。

你所不知道的包拯另一面

公元1062年包拯去世的時候留下的臨終遺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