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魯迅先是一向是被尊稱為新時代的啟蒙導師,他的話語犀利帶有鋒芒,如一把利刃,直直地紮向中國傳統文化的低弊之處,也如夏天一場雷雨夾帶冰雹,轟轟隆隆砸向這燥熱的世間,砸醒這些沉迷于一層層幻覺與狂熱的國人,魯迅留下的不少金句,曆經時代,直到現代化的今天,我們還能從其中得到啟示。

比如魯迅先生在《二心集》中提到的一句話:“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他的擺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還可笑。”

這句話可謂振聾發聩,提醒着我們人性的善變,同一個人,今天匍匐在奴隸的位置掙紮求生,祈求主人憐憫,但他真翻身當上主子,恐怕同樣不會憐憫自己的奴隸。

魯迅這番話既展現了人性,也有曆史的成因,中國自秦始皇大一統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此我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主人,就是皇帝。

但在現代,講究人人平等的今天,看似也不存在主人與奴隸,魯迅先生的這番話是否還适用呢?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封建制度的壓抑

在秦統一之前,無論是周朝實行的分封制,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七國争霸,整個中國并沒有完全置于一個主人的統治下,但秦始皇統一天下,把三皇五帝合在一起,叫自己皇帝,自此,皇權的極具擴張,徹底把整個中國都納入了統治之下。

可以說,自封建皇權淩駕于至高地位開始,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都已經自動為奴,有了一個共同的主子,除了皇帝的親爹媽,誰見了皇帝不都要磕頭跪拜,儒家文化也在積極倡導君為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在封建時期,從廣義上說,全中國唯一的主子就是皇帝,那麼曆史上也真有幾位平民皇帝,算是從奴隸成為了主子,他們的行為也真的可以用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來概括,也就是當了主子的奴隸,比原來的主子還能壓迫奴隸。

比如說朱元璋,魯迅這句金句最早就是為朱元璋量身打造的。朱元璋出身低,一介農民,除了種地,沒什麼文化見識,他起義前在家辛苦種地,面對當地官吏地主也是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一聲,後來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在戰場上打出了名頭,被壓抑的血性才慢慢顯露。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後來他終于成功創立大明王朝,他的身份已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曾經壓迫他的權力現在都掌握在他手中,那麼他還會去管那些和他曾經的身份一樣的農民奴隸嗎?

顯然是不會的,他繼續維持了封建統治,後期他廢丞相,進一步加強皇權,首創八股取士,控制人思想,實行海禁限制群眾對外流動。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陰暗的報複心理

封建制度的壓迫把貴族官員的權力神化了,極少一部分人能當主子,大部分人都為奴隸,人們在這種壓迫的環境下,形成的對權力的心理是既恐懼,又向往,一但奴隸翻身成為主子,他就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權力,他之前被權力壓迫的内心的黑暗面會反噬出來,發洩到奴隸身上。

心理學上的報複心理或許能更直覺地解釋這種反噬現象,心理學上認為人的情感具有忍受和反彈的雙重特性,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在利益上産生了損害時,後者會期望對前者也産生相應或者更過量的損害心理。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就像一根彈簧,在不斷的壓力驅使下,隻有兩種結果,要麼過量形變直接損害彈簧的功能,要麼就是反彈出更大的力度。這也契合了魯迅先生說過的另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用這個觀點來看,在封建制度下,不光是個别的極其稀少的平民當上皇帝後會進一步集中皇權,就算是一個小小農民,不小心得個一官半職,或者僅僅是跟在有點權勢的人身邊,得到了一點點特權,他都會視若珍寶,捧在手心,并且馬上翻臉就對曾經一樣身份的人施威壓迫。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當然這也代表着一種身份和立場的改變,首先在封建大環境下,缺乏更為先進的現代民主思想的啟迪,導緻了被壓迫的奴隸很少能有反抗這個壓迫的大環境的意識,或者說,即使有些反抗了,并且還反抗成功了,但當他們的身份已經由被壓迫者轉向有能力的壓迫者,他們原本反抗的初心就會改變。

比如近代太平天國起義,本來是為了反抗清朝的剝削,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曾經信誓旦旦地對跟随他的兄弟說,打下天下就給大家分地分糧食,但當他定都天京後,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他的立場由一個平民變成了掌權者,那麼這時他的利益來源于對平民的收刮,如果考慮平民的地和糧食,他自己的利益就會受損。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現代是否還能流行?

随着近代化的進行,不光是我們的生活條件日益變好,思想觀念也在進步,封建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大衆普遍認為不管貧困還是富有,人與人都是平等的,權力壓迫着人的時代似乎已經一去不複返。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中,已經沒有了奴隸和主人的定義,那麼魯迅先生的那句“奴隸翻身做主,比主人還能擺架子“,還能繼續适用嗎?

其實,雖然法律規定的人人平等,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還是有身份地位财富的差別,一個在社會上擁有财富地位的人依然比一個底層人擁有更大的能力。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今天金錢成為社會狂熱追求的對象,那麼擁有更多金錢的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會擁有許多特權,是以魯迅先生話中的奴隸于主人替換成今天的普通人和官員,或者資本家,其實這句話依舊行得通。

報複心理依然是人類難以避免的正常的心理現象,今天雖然不存在皇權對普通人的壓迫,但是也存在資本或者特權對普通人的控制,今天的普通人對金錢特權依然還是眼熱的,那麼隻要這個普通人突然間擁有了夢寐的财産,成為了資本家或者大上司,依然可能更會擺架子。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比如說現在商界有名的大佬,幾十年前也都隻是普通人,但當他們成為了資本家,還是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比如說逼着員工996,加班,或者說我們身邊的某個普通人,突然間升了個職,手下突然能管人了,可能也會得勢便猖狂一把,會明裡暗裡炫耀一把。

但随着社會文明的發展,當有一天可能社會消滅了徹底的貧困,大家都能在相對良好的環境下長大,接受着豐富的人文藝術教育,人内心的陰暗的一面就會被控制得更好,人們不再對金錢權力抱有過度的熱情,能找到别的充實内心的事情,這種小人得志,得勢猖狂的事情或許會少很多。

魯迅:“奴才做主人,會比主人更能擺譜”!這句話如今還适用嗎?

小結:

奴隸當了主子,比主子更能擺架子是一種基于封建曆史和人類報複心理的特殊現象,魯迅先生的話語依舊是那麼的一針見血,直戳人内心的幽暗面,也逼着我們認真地去反思這種陰暗面的形成原因,從曆史中找尋原因,進而改善現實,以期望能建立更加美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