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砍30刀,為何人們無動于衷?而他被砍5斧頭卻差點鬧暴動
譚嗣同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隻是短短百日的戊戌變法已經足夠讓他的名字載入史冊。面對死亡,他從容不迫。身邊的人都勸說他去往國外,留得性命,但他卻說:“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但是在他行刑時被連砍30刀,百姓仍然無動于衷。蒙茅斯公爵沒幾個人聽過,但他隻是被砍五斧頭便引起了暴動。他們二人之間的差異讓人們很疑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故事。

一、在當時發展比較好的國家資産階級已經取得一定發展,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順應時代潮流顯得尤為重要,是以中國便開始選擇變法圖強,而現在發展資本主義便是他們的首要任務。而此時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有識之士深惡痛絕。
他們渴望通過以上治下的方式,改變當時的僵局。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便隆重地拉開了帷幕,其中戊戌六君子随之廣為人知。慈禧太後在光緒帝采取了康有為政策的時候,便早有準備。
二、英荷戰争爆發,蒙茅斯公爵是其中的主要将領之一。但在第三次英荷戰争中,蒙茅斯公爵所率領的軍隊戰敗,蒙茅斯公爵被流放荷蘭。
蒙茅斯公爵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當時在歐洲私生子的血統并不受人認可,是以他沒有資格繼承王位。在英王查理二世去世之後,英王選擇讓蒙茅斯公爵的叔叔繼承王位,這引起了蒙茅斯公爵的反叛。
譚嗣同:
國内的環境
受到康有為的影響,維新派認為唯有變法圖強才可以救中國。但國内情況是慈禧一人專政,光緒皇帝手中沒有實權。
他雖然采納了康有為等人的建議,并且也頒布了诏書,但是并沒有辦法實行下去。但他們這場改良運動遭到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并且對他們進行強烈的譴責。
熱血的心情
維新變法失敗之後,參與維新變法的人都選擇了逃亡國外,而談思宏也被康有為勸說跟随他一起去往國外,但是譚嗣同婉拒了。他覺得每個國家的變法、亦或者是改革,都是有流血犧牲的,他希望自己的流血犧牲可以給予國家警醒。
在參加戊戌變法的康有為等人相繼出國之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選擇了留下,并且多方面采取行動營救光緒帝,但活動失敗了,他們全部被捕。戊戌六君子選擇英勇就義。
百姓的無知
在清朝封建王朝的統治下,人民思想愚昧落後。即使以慈禧所帶領的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他們依然是維護清朝統治的。
對于他們而言,實行維新變法的人便是亂臣賊子。是他們應該唾棄的人,在譚嗣同受刑時,慈禧下令指令劊子手使用鈍刀,30刀讓譚嗣同痛苦不堪,同時也表明了慈禧懲治他們的決心。
蒙茅斯公爵:
擁有軍隊
雖然蒙茅斯公爵率領的軍隊戰敗了,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在軍中的地位。蒙茅斯公爵雖然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但他也是貴族家庭出身,善于籠絡人心,為人處事很有自己的行事風格。
在他的叔叔繼承王位之後,他很快便組織了一支農民軍隊反抗他叔叔的統治。但是他的軍隊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是以在面對受過正規訓練的皇家軍隊時,不堪一擊,蒙茅斯公爵選擇在戰敗之後逃跑,但仍然被捕。
得到認可
蒙茅斯公爵最後被斬首,但他在英荷戰中所作的貢獻被世人認可。是以在蒙茅斯公爵被劊子手連砍五斧頭之時,還未行刑成功,這讓人們憤慨不已。無論蒙茅斯公爵為了得到王位做了什麼,但他曾經所做的貢獻早已被記錄在冊。
蒙茅斯公爵所信奉的基督教在成為英國的主教派之後,為了紀念和贊美他,恢複了他的爵位。因為他所犯的罪行是叛國罪,黑色成為了他的代表色。
所有為革命獻身的英雄都值得被贊美,清朝的閉關鎖國導緻了百姓的愚昧無知。那些思想走在前列的人,可能一時無法被世人所了解,但是曆史一定會還他以清白。這也是思想傳播的重要性,你需要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别人了解你,進而才可以相信你。
參考資料:《戊戌變法》《黑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