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了線上會議,會上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劉恒的霸陵。那為什麼這個帝陵直到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了,之前一直都是謎團一樣的存在呢?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殁,葬于霸陵。史書記載,霸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後世帝陵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由于霸陵不是用土堆成,而是鑿山為穴,沒有封土就沒有地面辨別,加上史料記載又很少,是以後人很難知道霸陵地宮的具體位置。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霸陵的以山為陵的說法最早見于東漢學者應劭,為《漢書.文帝紀》所作的注,注中記載霸陵“因山為藏,不複起墳”。是以,從東漢時期開始,霸陵逐漸被人們認定成了一座,以山為陵的帝陵,而鳳凰嘴位于霸陵附近,山勢險峻,氣勢不凡,被人們想當然地誤認作霸陵。鳳凰嘴下還有清代畢沅立的碑,包括近代文物部門的保護碑。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實際上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鳳凰嘴不是霸陵,因為鳳凰嘴距離窦皇後陵太遠了。根據漢代“帝後同茔異穴”的陵寝制度。一般是帝後合葬不合陵,即皇後與皇帝葬在同一處,但各立陵冢。如漢高祖劉邦和呂後兩陵相距約280米,漢惠帝和張皇後兩陵相距約1800米,而鳳凰嘴到窦皇後陵有2400米,這太異常了。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是以從1966年開始,我國考古團隊多次對漢文帝霸陵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但一直都沒有進展。直到2002年,美國一場拍賣會上出現了6件西漢時的黑陶俑,我國政府通過政治外交等途徑,在2003年讓這6件黑陶俑重回了西安後,開始追查它們的來曆,經過調查了解這6件黑陶俑是盜墓賊從“江村大墓”掘得。那時候墓已經被破壞得很嚴重了,是以隻能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20年,才确定那就是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霸陵:為什麼兩千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呢?

圖檔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麻煩私信告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