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3-15歲青少兒素質教育産業媒體平台,動聽線上始終站在少兒藝術教育産業的最前沿,以“内容+教育”賦能驅動,打造融測評、考級、賽事、課程、活動、晚會、綜藝于一體的産業服務體系和品牌資源體系,為學習藝術的孩子提供更寬廣、更精彩的展示舞台,助力孩子自信表達。動聽線上
近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冬日暖央young》中,主播朱廣權總結了大家對東北人的三大誤解:一是不怕冷,二是能喝酒,三是都會滑冰。
聽說東北人都是滑冰去上學的?作為一個地道地道的東北人,朱廣權連忙反駁:“不,我們上學都是打出溜滑去。”(打出溜滑:借助慣性兩腳一前一後沿着冰道滑行。)

央視段子手朱廣權“現身說法”早已不是頭一次,比如:朱廣權喊你穿秋褲、朱廣權喊你别熬夜……一個個案例,不能說是一般紮心吧,反正玻璃心已碎一地。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新開機,我們不休息。風裡雨裡節日裡,我們都在這裡等着你。”央視段子手朱廣權由此誕生!
自此之後,無論是他的天氣預報、新聞、“小朱配琦”助力武漢直播、“燃動之夜”央視boys、“央young之夏”以及最近他正在參與的“冬日暖央young”活動,你都可以看到一位幽默風趣、才華橫溢、引經據典、句句押韻的央視主持人——朱廣權。
1
1979年,朱廣權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
小時候的朱廣權很有語言天賦,一歲開口說話。在别人還在牙牙學語時,他已經能夠流利地背誦古詩詞。
由于啟蒙較早,朱廣權還特别聰慧。三歲識千字,五歲能背出很多唐詩,八歲就能詩會賦,堪稱神級學霸。
不過,就算是神級學霸也有翻車的時候。
聯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朱廣權本可以憑借着優異的文化成績進入其他名校,但他一心隻想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卻由于專業課不過關被卡脖子。
家人曾勸說他選擇其他大學,但朱廣權心中認定了就不會輕易改變,扛着壓力複讀了一年,第二年終于如願以償地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
在大學中的他,雖沒有撒貝甯那麼的引人注目,但也是學霸的代表,畢業後順利進入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擔任播音員。
進入央視以後,朱廣權一路走來頗為平順,主持過各類新聞節目,如《國際時訊》《晚間新聞》《新聞30分》《午夜新聞》等等,而今年已經是他在央視的第17個年頭了。
或許有些人認為朱廣權也就這幾年憑借段子才意外走紅,被大衆所熟知。實際上,對朱廣權而言,走紅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2
“我們不認為那是段子,就是想讓我們的新聞有點溫度。”朱廣權說。
2003年,朱廣權剛進入央視,那時主持人的語态已經發生變化,不再傾向宣講式,主持人的表情和語态也變得逐漸親民。
尤其是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央視的主持人們也意識到,年輕人看新聞多是從網際網路管道擷取,如若還是機械式讀稿子,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朱廣權也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尋求突破。思來想去,何不從自身出發呢?
由此,自帶東北人幽默因子朱廣權開啟了段子手之路。
清爽短發、戴着半框眼鏡、整個人透着幾分儒雅闆正的知識分子氣質。
但在節目中,他總能一本正經地将段子毫無痕迹地融入新聞中,讓觀衆聽得津津有味。
當他形容天氣有多熱的時候:
熱得你走出半生,歸來全熟,身上還挂着椒鹽;曬得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包青天。
當他溫馨提示觀衆降溫需要加衣服的時候: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不把棉襖穿,風往裡面鑽。
當他講中國畫的時候:
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講究的是氣韻生動,筆墨神韻,古法用筆,留白借勢,這就是我們的中國畫。
當他形容宅的時候: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上個廁所都是發配到遙遠邊疆。
類似的朱氏段子數不勝數,而這樣的段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太押韻了。
不僅押韻,還語速快,這可把手語老師累壞了。
網友們在視訊下方留言調侃手語的難度等級:簡單——普通——困難——煉獄——朱廣權。
手語老師:下班别走!
3
經常看朱廣權的網友們會發現,他不僅可以準确地擊中你的痛點,而且用詞、用句都很有文采,讓人找不到漏洞。
很多人納悶,朱廣權是如何做到的?翻一翻他的微網誌你或許就會發現,這個人不僅幽默有趣,而且還很有才華,有溫度。
作為一個三百多萬粉絲的微網誌大V,朱廣權的微網誌記錄都是生活瑣事,更新節奏也毫無規律,偶爾一天可以連更多條。
每月的月初問候,有時押韻,有時貢獻自己的表情包;分享帥帥的工作照;上司康輝出新書了,特意轉發評論“班兒可以平均分嗎?”
他喜歡篆刻,時不時就會将親手篆刻的印章圖發到微網誌上,邀請大家奇圖共賞。
他還愛看水浒,隻要有空就會和大家分享“讀後感”,角度清奇到“武松和魯智深誰的酒量大”都能掰扯半天。
看他的微網誌就像是一個朋友在和你分享日常,日常中透着溫暖,溫暖中又不失樂趣。
就像他講段子一樣,也有自己的标準:幽默不失分寸,創新不離主流。
用新的方式讓新聞變得有溫度,讓人們更容易接受新聞,打破人們對新聞主播的刻闆印象。
如果說擁有專業的主持素養是一位合格的主持人,那麼懂得變通,擁有獨樹一幟的主持風格的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
朱廣權進入央視17年,近年來逐漸被大衆熟知和喜愛,是厚積薄發的典型代表。
不過,大家也不妨頭腦風暴一下,會不會“央視段子手”才是朱廣權的本體?隻不過之前迫于新聞主播的形象才勉強壓制體内的洪荒之力呢?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動聽線上推出了動聽故事會:故事換書活動!歡迎大家關注“動聽線上”公衆号報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