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作为3-15岁青少儿素质教育产业媒体平台,动听在线始终站在少儿艺术教育产业的最前沿,以“内容+教育”赋能驱动,打造融测评、考级、赛事、课程、活动、晚会、综艺于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和品牌资源体系,为学习艺术的孩子提供更宽广、更精彩的展示舞台,助力孩子自信表达。动听在线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冬日暖央young》中,主播朱广权总结了大家对东北人的三大误解:一是不怕冷,二是能喝酒,三是都会滑冰。

听说东北人都是滑冰去上学的?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朱广权连忙反驳:“不,我们上学都是打出溜滑去。”(打出溜滑:借助惯性两脚一前一后沿着冰道滑行。)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现身说法”早已不是头一次,比如:朱广权喊你穿秋裤、朱广权喊你别熬夜……一个个案例,不能说是一般扎心吧,反正玻璃心已碎一地。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由此诞生!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自此之后,无论是他的天气预报、新闻、“小朱配琦”助力武汉直播、“燃动之夜”央视boys、“央young之夏”以及最近他正在参与的“冬日暖央young”活动,你都可以看到一位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引经据典、句句押韵的央视主持人——朱广权。

1

1979年,朱广权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

小时候的朱广权很有语言天赋,一岁开口说话。在别人还在牙牙学语时,他已经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词。

由于启蒙较早,朱广权还特别聪慧。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出很多唐诗,八岁就能诗会赋,堪称神级学霸。

不过,就算是神级学霸也有翻车的时候。

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朱广权本可以凭借着优异的文化成绩进入其他名校,但他一心只想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却由于专业课不过关被卡脖子。

家人曾劝说他选择其他大学,但朱广权心中认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扛着压力复读了一年,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在大学中的他,虽没有撒贝宁那么的引人注目,但也是学霸的代表,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播音员。

进入央视以后,朱广权一路走来颇为平顺,主持过各类新闻节目,如《国际时讯》《晚间新闻》《新闻30分》《午夜新闻》等等,而今年已经是他在央视的第17个年头了。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或许有些人认为朱广权也就这几年凭借段子才意外走红,被大众所熟知。实际上,对朱广权而言,走红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2

“我们不认为那是段子,就是想让我们的新闻有点温度。”朱广权说。

2003年,朱广权刚进入央视,那时主持人的语态已经发生变化,不再倾向宣讲式,主持人的表情和语态也变得逐渐亲民。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尤其是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央视的主持人们也意识到,年轻人看新闻多是从互联网渠道获取,如若还是机械式读稿子,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朱广权也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寻求突破。思来想去,何不从自身出发呢?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由此,自带东北人幽默因子朱广权开启了段子手之路。

清爽短发、戴着半框眼镜、整个人透着几分儒雅板正的知识分子气质。

但在节目中,他总能一本正经地将段子毫无痕迹地融入新闻中,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当他形容天气有多热的时候:

热得你走出半生,归来全熟,身上还挂着椒盐;晒得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包青天。

当他温馨提示观众降温需要加衣服的时候: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不把棉袄穿,风往里面钻。

当他讲中国画的时候:

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讲究的是气韵生动,笔墨神韵,古法用笔,留白借势,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画。

当他形容宅的时候: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上个厕所都是发配到遥远边疆。

类似的朱氏段子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段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押韵了。

不仅押韵,还语速快,这可把手语老师累坏了。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网友们在视频下方留言调侃手语的难度等级:简单——普通——困难——炼狱——朱广权。

手语老师:下班别走!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3

经常看朱广权的网友们会发现,他不仅可以准确地击中你的痛点,而且用词、用句都很有文采,让人找不到漏洞。

很多人纳闷,朱广权是如何做到的?翻一翻他的微博你或许就会发现,这个人不仅幽默有趣,而且还很有才华,有温度。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作为一个三百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朱广权的微博记录都是生活琐事,更新节奏也毫无规律,偶尔一天可以连更多条。

每月的月初问候,有时押韵,有时贡献自己的表情包;分享帅帅的工作照;领导康辉出新书了,特意转发评论“班儿可以平均分吗?”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他喜欢篆刻,时不时就会将亲手篆刻的印章图发到微博上,邀请大家奇图共赏。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他还爱看水浒,只要有空就会和大家分享“读后感”,角度清奇到“武松和鲁智深谁的酒量大”都能掰扯半天。

看他的微博就像是一个朋友在和你分享日常,日常中透着温暖,温暖中又不失乐趣。

动听故事会 | 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是怎么炼成的

就像他讲段子一样,也有自己的标准:幽默不失分寸,创新不离主流。

用新的方式让新闻变得有温度,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闻,打破人们对新闻主播的刻板印象。

如果说拥有专业的主持素养是一位合格的主持人,那么懂得变通,拥有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的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朱广权进入央视17年,近年来逐渐被大众熟知和喜爱,是厚积薄发的典型代表。

不过,大家也不妨头脑风暴一下,会不会“央视段子手”才是朱广权的本体?只不过之前迫于新闻主播的形象才勉强压制体内的洪荒之力呢?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听在线推出了动听故事会:故事换书活动!欢迎大家关注“动听在线”公众号报名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