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鲸落萬物生: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結束,同時它也是最美的重生

作者:小兜話情感

如果你了解過什麼是“鲸落”,你一定會感歎,原來死亡竟然也可以如此的凄美而感人。

鲸落,是科學家們給予鲸魚的死亡現象的最浪漫最美麗的名字。

鲸落,也是大海賦予給鲸魚死亡的最莊嚴的悼念儀式。它生于海,最後歸還于海。

人間最美,不過鲸落。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生于海,歸于海。一鲸落,萬物生。

鲸落是大海中最壯烈,卻又是最溫柔的一道風景。這時候的死亡,不是簡簡單單的生命的隕落,而是一場最大的奉獻,更是一場最美麗的重生。

一鲸落萬物生: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結束,同時它也是最美的重生

據說鲸魚會感覺自己的死亡,當它們預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結束的時候,它們會悄悄地去尋找一片安靜的海域,然後孤獨地等待死亡的到來。

當鲸魚死亡後,它會慢慢地沉入幾千米以下的海底,而在這個下沉的過程中,它把自己的身體歸還給大海,用自己死後的肉身,維持了海洋裡至少有43種12490個生物體的生存。最後,它的骨骼化為礁石,成為它們的栖息之地。

一座鲸魚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是以,這是鲸魚給大海最後的溫柔,它沒有死亡,它隻是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樣,鲸落也可以說是落葉歸根最好的诠釋。唯一不同的是,它演繹的舞台是生它養它的海洋。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它裸露着骨架,為生态環境撐起了一座城堡。

一鲸落萬物生: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結束,同時它也是最美的重生

鲸尚且如此,人亦是一樣。生當如鵬起,終當如鲸落。

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就是最為高尚的鲸落。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和上司者,袁隆平爺爺為研究雜交水稻,傳遞了一生的時光,他把他的一生都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

袁隆平爺爺把“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寫全球夢”作為一生的追求,而他不但使人民擺脫了饑餓,他的“鲸落”精神,更是鼓舞了無數的農業科技工作者。

一鲸落萬物生: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結束,同時它也是最美的重生

往更久遠的曆史來看,曾國藩又何嘗不是另一座鲸落?

曾氏家族至今已經延綿了将近200年,自曾國藩這一代以來,人才輩出。這一切當然是因為曾國藩本身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他嚴于律己,以忠效政,以身作則地教導着子孫後代。

曾國藩晚年著作的《曾國藩家書》,更是中國史上特有的家族文化,平淡家常中蘊藏着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影響深遠。

曾國藩雖然生命隕落了,但他的著作卻一直啟迪着我們的人生,教會我們如何修身養性;如何為人處世;如何交友識人;如何持家教子等等。

一鲸落萬物生: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結束,同時它也是最美的重生

網圖侵删

一鲸落,萬物生。鲸落是既悲壯又高尚的自然現象,鲸魚的死亡,是它留給大海最後的饋贈,它是一場生命的輪回,它讓生命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鲸落,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最美的重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