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下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AlphaGo與人類博弈并“戰勝人類”,到機器從J.K.羅琳的靈感中衍生出以假亂真的續集,小到吃飯,大到婚配,從文學到數學,人工智能的影子無處不在。

如此想來,的确細思極恐。

不禁讓人忍不住擔心未來的某天,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我們,成為世界的主宰?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2017年7月,我國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馬雲,曾在深圳創博會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未來二十年,我們即将面臨這樣一個世界,大量行業被人工智能代替,将會有50%的工作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就像司機代替了曾經的馬車夫,未來人工智能也會代替今天的司機。

普通人的生活将越來越艱難,而有創造力的人會攫取大部分社會資源。

如果這些行業被代替,那麼依靠這些行業謀生的人将要何去何從?哪些行業最有可能被代替?

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社會學家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資料體系BBC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未來20年内的“被淘汰的機率”。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雖然他們分析的樣本并非涵蓋了全世界,但其結果具有非常大的意義,通過分析這些機率,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兩個結論。

若一個人用以謀生的工作包含這3類技能,那麼在未來他會被取代的機率相對較小。

1、社交協調能力,具有很強的人情往來屬性。

2、以利他為核心價值,如慈善、社群幫扶工作者。

3、創意和審美。

同時,若一個人現下的工作屬性包含有這類技能,那麼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機率非常大。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一、沒有技術含量,經過簡單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二、重複性體力勞動。

三、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顯而易見,簡單重複性、機械性的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這些工作大量分布在服務業、運輸業、農業,這三大行業中的很多職位在未來或有可能直接消失。

這些都讓我們極度恐懼,但其實恐懼改變不了什麼事實。人工智能取代某些工作,正如曾經司機代替了馬車夫,郵件代替了寫信,它都标志着我們人類社會的前進。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一些職業的消失,同時也意味着另外一些職業的産生,但這些職業必将不再像以往一樣通過簡單的訓練技能掌握,勢必需要從業者付出相當的時間成本學習。

其實作在很多人工智能已經成熟,隻是還沒有實作普及。我猜測,一來是成本的考量;二來則是就業的考量。任何一個細微的改動都有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的變動。

例如Siri 已存在多年,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已經完全能夠代替人工客服,且人們對Siri工作的滿意度也不低。

但目前人工客服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存在群體,然而目前沒有普及,未來就一定不會普及嗎?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非也,未來人工智能代替大部分的重複性工種将是必然。我們一定要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做好準備。目前我們相對于人工智能尚且還處于優勢,隻要我們積極行動,搶占有利地位并非難題。

然而正如劉慈欣在《三體》中所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人類經過千萬年的演化,成為了食物鍊的頂端,也是以在人類身上總有一種不可一世的傲慢,我們總在不自覺間覺得自己高于衆生,不會被替代,這其實是種不可取的危險思想。

變革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居安思危,做好随時戰鬥的準備。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首先,要培養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機器和人類具有根本的差別,雖然在某些領域,機器擁有人類無法超越的優勢,但在一些事關情感、創意的領域機器卻無法代替人類,是以人類要思考,我們要如何在這些領域搶占絕對優勢。

政策一:在一個領域做精做專

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事情,例如做飯寫故事聊天,但機器人的這些行為是通過程式員編寫好的程式實施的,它無法做到像人類那樣共情以及随機應變。

機器人可以做飯,但即便他們做出的食物再完美,也少了一點人味,人們會覺得在感情上有欠缺。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機器人可以寫作,但它們永遠也達不到如列夫托爾斯泰的水準。機器現階段沒改無法實作個性化和精細化,而這些就是我們的機會。

政策二:提高适應能力

貝爾納說過,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不同資訊源的時候,很少用理性去甄别和思考,而多半會出于自我保護的心理,退縮到自己的成見中去,因為這是最安全也最簡單的做法。

很多人之是以總是在原地踏步,無法實作質的飛躍。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往往是因為無法擺脫舊思維,無法正視變革的發生,始終沉浸在過去的成就裡不願出來,這才是導緻我們在新事物面前顯得無能為力的原因。

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不行。但我們可以欺騙自己,現實卻不容你欺騙。

如果你不改變,就隻能等着被淘汰。是以不要過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竭盡所能地提高自己的适應能力,才能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政策三:終身學習

任何時代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那麼他就必須要學會終生學習。這條路不僅孤獨,甚至清苦,而且過程漫長。

英國專家分析了365種職業,總結出未來20年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三種

可借用一句時髦話說:忍得住孤獨,才能守得住繁華。時代變化迅速,一個人如果不保持随時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會被淘汰,毫無疑問。

在人工智能即将代替普通勞動的未來,知識将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要想不被淘汰,就要不間斷地積累。

這也是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差别,人的知識能力隻要個體努力,就一定會呈上升趨勢,而人工智能,當初是如何設定的它一生都隻能是那個樣子。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