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黃河,全長約5464公裡,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的曆史相當久遠,從古世紀第三紀到第四紀已經開始生成,但我們要算的母親河,是從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從夏商周開始,曆代王朝以中原作為概念,分别在黃河中下遊建立朝代,直到明朝遷都北方,黃河在這期間也是孕育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是以被稱為母親河,由于曆代王朝都選擇在這裡黃河中下遊建立都城,一些文物或者遺址層出不窮。

1989年,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出土了4尊鐵牛,4個鐵人,一組七星鐵柱和三個土石夯堆,想必很多人對“黃河鐵牛”已經不陌生了,當年教科書上說的鐵牛就是它們。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黃河鐵牛鑄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這是為了穩固蒲津浮橋,維系秦晉交通而鑄,鐵牛除了固定索橋外,還有許多作用,在《易經》當中:“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古語有雲: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古人将鐵牛安置在河岸,也是對肆意泛濫的黃河水,一種震懾,古人寄托鐵牛能夠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先輩們又講究陰陽相對,于是就在鑄造鐵牛的時候,又鑄造了四個鐵人、七星鐵柱,七星柱代表着北鬥七星布局,如此一來,天地人都齊全了。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這四尊鐵牛的問世,也是代表唐開元年間,橋梁、冶金、雕塑工藝都達到了一個巅峰期,同時古人對于天文地理也是頗有研究,但元末時橋梁被毀,鐵牛也久置不用,加上黃河改道,泥沙逐漸将它淹沒。

20世紀40年代,到黃河枯水季節時,淌水還能夠摸到牛角,行船也有被刮傷船底的情況,50年代以後,三門峽蓄洪,河水西移,鐵牛已經深埋黃河水面下餘2米的淤泥當中,這麼多年鐵牛依舊還在。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主要原因是太重了,四尊鐵牛重量不一,分别在45噸~72噸之間,這麼重的鐵牛哪怕再大的洪水都沖不走,它也實實在在成了“鎮河鐵牛”,鐵牛重見天日,但保護工作卻十分艱難。

這麼重的鐵牛,不用大型機器是拉不走的,可是在拉的過程當中會不會造成損傷呢?一旦有損傷,是考古界所承受不了的,經過幾番争論,相關部門打算就地保護,将鐵牛從原地提升12.2米,露天陳列。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不敢碰

但鐵質文物又該如何保護,如何防止它生鏽,這個問題一直都還沒有得到解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