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險落地 “三電”納入保障 車價25萬以下保費隻降不漲

新能源車險落地 “三電”納入保障 車價25萬以下保費隻降不漲

公開征求意見4個多月後,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釋出《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下稱“專屬條款”)。

與傳統機動車商業保險相比,專屬條款在保險責任上,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

除了保障範圍,價格方面,在現有存量新能源汽車保單中,将近80%的新能源汽車保費持平或下降,僅20%新能源汽車面臨漲費。25萬元以下車價的新能源汽車投保車損險,保費隻降不漲。

“三電”系統納入車損險保障範圍

新能源汽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與傳統汽車有較大差別,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出的一定特殊性。傳統車險條款中的責任範圍無法覆寫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電池故障、充電故障責任等,是以在發生風險後新能源車主将難以索賠。

同時,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和賠付率都高于傳統燃油汽車,沿用傳統車險産品長期來看也不利于車險行業的良性發展。而此次釋出的專屬條款無疑将解決這些痛點。

專屬條款明确了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即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不包括機車、拖拉機、特種車。

作為中國首個新能源車險示範條款,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相關工作組走訪了國内主要新能源汽車制造廠、動力電池生産商、國家級科研院所、資料監控平台等數十家機構,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議二十餘場,邀請社會各方面代表近百人次,最終在在廣泛調研、反複論證的基礎上,起草完成示範條款。

整體來看,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共包括3個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共三個獨立的險種,投保人可以選擇投保全部險種,也可以選擇投保其中部分險種。保險人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按照承保險種分别承擔保險責任。

附加險包括13項,傳統汽車的附加險,新能源汽車隻要滿足條件都可以投保,包括附加絕對免賠率特約條款、附加車輪單獨損失險、附加車身劃痕損失險、附加醫保外醫療費用責任險等等。

除此之外,針對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專屬條款還設計了附加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附加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附加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8月份的征求意見稿,新能源汽車特有的兩項附加險消失,包括附加智能輔助駕駛軟體損失補償險,以及附加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這或與該兩項風險将大大提高賠付機率有關。不過專屬條款也明确了“自然磨損、電池衰減、朽蝕、腐蝕、故障、本身品質缺陷”的情況,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

艾瑞咨詢在《中國新能源車險生态共建白皮書》中指出,在目前車險行業存量競争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專屬車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有助于更精準的定價,進而緩解賠付壓力、提升經營利潤;對消費者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填補了傳統車險保障不足的痛點,有助于消除消費者購車疑慮并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車價在25萬元以下保費隻降不漲

除了對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保障内容的關注,消費者同樣關心新能源車險産品價格的變化。

根據此前中國精算師協會釋出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産品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測算調整說明》,25萬以下車價新能源汽車投保車損險不漲費,并收窄費率漲降幅限制門檻值。

據了解,因為新能源汽車普遍價格比較高,25萬以下車價新能源汽車實際對應的是價格在10萬以下的燃油車,由于這類車主對價格往往比較敏感,考慮到新舊費率的順利切換,25萬以下車價新能源汽車投保專屬條款下的車損險将不漲費。

另外,依據中國精算師協會釋出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産品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測算調整說明》,相對現行綜改基準保費, 三者險和車損險整體下降0.8%,相比上輪測算結果均有提升。整體漲費保單占比由原方案的18.3%上升為20.7%,上升2.4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着,現有存量新能源汽車保單中,将有20.7%面臨漲費;而将近80%的新能源汽車在使用專屬條款投保車損險和三者險後,同等條件下,保費持平或下降。

國泰君安非銀分析師劉欣琦在研報中表示,“專屬條款下新能源車的基準保費相較現行綜改的基準保費小幅下降”,同時新能源車特定保險責任有所增加,是以新規實施對财險公司的保費和盈利将有小幅負面影響,但總體影響有限。考慮到目前行業新能源車的賠付率普遍高于傳統燃油車,若要實作新能源車的盈利費用空間相對較小,預計費率更具優勢的龍頭險企更為受益。一方面,大型險企固定費用攤薄效果顯著,另一方面大型險企直控管道占比更高,手續費相對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汽車時代,車企在車險營運領域占據更多的主導權。在産品端,車企掌握了車主駕駛行為、行駛裡程、用車時長,而這些正是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在理賠端,智能汽車可以通過幹預危險駕駛行為降低事故發生率,進而控制車險賠付率。在服務端,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行車過程資料遠端認責定損并推薦修理廠,提升服務效率。

近年來,一些汽車廠商早已認證收購保險公司、保險中介股權的方式在保險業進行深度布局,例如,吉利參股合衆财險,小鵬汽車成立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長城收購老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此外,有車企參股的保險公司還有華泰保險、國任财險、泰山财險、北部灣财險,以及衆誠車險和鑫安車險兩家專業汽車險公司。在這些車企系保險公司中,不同車企投資的比例不同,在險企中發揮的作用、合作的路徑也不同。

不過,艾瑞咨詢指出,無論是傳統大型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入局車險行業将面臨諸多痛點:首先,車企為開展車險業務獲得必備的經營牌照存在一定難題;其次,直銷的模式要求車企必須具備功能完善的線上系統,不僅建設成本大、時間周期長,而且與保司系統對接複雜。再者,車險具備屬地化特征,全國範圍線下服務網絡是其保證使用者服務的觸角,需要長期積累。是以,無論是百年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不具備車險行業經驗,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财力去跻身車險賽道,更不用說現在汽車銷售戰猶酣,精力有限。是以,車企若想搶占車險市場先機,還需與具備能力的服務商優勢互補,合作共赢。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