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川渝第四次黨政聯席會 | 四川首次“做東”地點為何選在宜賓?

作者: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王成棟 顔婧

12月14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以下簡稱“第四次聯席會議”)在宜賓拉開大幕。

這是去年川渝兩省市建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以來,四川首次成為東道主(前兩次因疫情為線上舉辦)。那麼,首次成為東道主的四川,為何将舉辦地放在了宜賓?

探究經驗

動能轉換+搶抓戰略機遇,促成宜賓速度與塊頭之變

宜賓身上有很多标簽:建立全省經濟副中心、建設國家創新型現代産業發展示範區、長江上遊區域中心城市、首批國家産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等等。

但在更多人看來,宜賓最大的亮點是“發展勢頭迅猛”。

資料更有說服力:前三季度,全市GDP總量達2178.57億元,同比增長10.3%,高出全省1個百分點。如果把視野放寬,不難發現:宜賓已連續多年GDP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正在改變四川區域發展格局。

亮眼塊頭和速度,背後既有主動作為後的動能轉換,也有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的乘勢而上。

回首宜賓經濟發展史,2018年是一個分界點:這一年,宜賓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創下2000年以來增速在全省最高位次,也徹底“抛棄”了盤桓20年全省經濟總量第四的位置。究其原因,在于宜賓徹底改變了“一白一黑”(白酒和煤炭)産業結構,解決了“經濟增長動能從哪裡來”的問題。

随着甯德時代、中國中車、吉利等行業巨頭的紛至沓來,宜賓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以智能終端産業為例,去年宜賓手機産量超過7000萬台,超過全省産量一半。今年上半年,前述五大産業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為62%。

實作發展動能轉換的“紅利”最大紅利之一,是宜賓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遇。

“背靠成都、依托成都;關聯重慶、借力重慶。”宜賓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深化與成渝雙核的協作配套重點,是優先承接功能疏解和産業外溢,實作産業鍊補鍊、強鍊、延鍊。

自去年以來,宜賓與成都在通道建設、産業等領域簽署24份合作協定落地,成自宜高鐵、成宜裝備制造産業園、五糧液新經濟中心等項目建設陸續落地。同時,與重慶簽署包括産業在内的6份合作協定,渝昆(蓉昆)高鐵、成渝竹産業協同創新中心、魚複·三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示範園區等項目随之啟動建設。

參會人員看來,這些一定程度上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是大夥前來參觀學習的動力。

搶占未來

創新創造+用好優勢發力新賽道,接續培育新動能

“選擇宜賓,因為這裡不隻有現在,還有未來。”采訪中,一位專家看來,這裡還蘊藏着諸多的可能。

可能,首先是盡量找準新機遇的切入點。

第四次聯席會上,一個重要議題是舉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啟動儀式。

擇在長江首城發出倡議,在于這裡擁有兩個獨特優勢: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動力電池産業。

先看天然氣。宜賓是川南頁岩氣富集的地區之一,資源儲量預計超過2.4萬億立方米,年産量40億立方米以上,清潔能源優勢明顯。

再看動力電池。兩年後,甯德時代落戶宜賓的“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将形成162千兆瓦時的動力電池産能。屆時,全球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宜賓産能接近全球供應量的“半壁江山”。

有能源,有産業基礎優勢,宜賓的野心更大:不僅要打造世界最大的動力電池叢集,還要協同推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産業發展,全力打造2-3個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主導産業。

可能,還是聚焦平台建設,持之以恒的創新創造。

在三江新區内,“引進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落戶一批企業,形成一個産業,促成一個叢集,連結全行業生态”故事讓不少來訪者稱奇。

這不僅是宜賓市設立的10億元支援兩院院士和國家級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的功勞,還有位于三江新區這個創新平台的助力。

作為全省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被寄予承擔區域發展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台和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提供新支撐的厚望。而“功能”和“支撐”重要的展現,便是創新創造。

三江新區内,一塊36平方公裡的區域,宜賓大學城、科創城拔地而起。正是在這塊區域内,宜賓辦學的高校從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學生從2萬名增至8萬多名,留學生數量居全省第二位。

不僅有快人一步的眼光,更有善作善為取得的成績,這就是宜賓成為舉辦地的底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