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被皇帝及滿朝文武寄予厚望的皇太子朱标病逝。65歲的明太祖朱元璋,眼見親手培養多年的大明王朝最佳接班人就此撒手人寰,受不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他不禁老淚縱橫,大罵太子“忤逆”。悲傷之餘,又不得不為突然出缺的儲君之位大傷腦筋,這對一個花甲老人來說是一種何等的痛苦。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在嫡長子繼承制下,太子仙逝,儲位空缺,老皇帝有兩種立儲方式:一是從前太子的兄弟中挑出人選,再立一位太子;二是從太子的子嗣中挑出人選,冊立皇太孫。兩者雖然都符合立嫡原則,不過考慮到年齡問題,第一種方式才是主流。

嫡長子朱标去世,朱元璋還有四個嫡子在世,有長及幼分别是: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按照這條由朱元璋親手制定的,記錄在《皇明祖訓》中的規則,朱樉得立的機率最大。但這位地位崇高,本也被老父親所看重的“大明第一親藩”,卻用各種奇葩的方式,生生将自己作成了一個笑話,最終被圈禁,絕了自己晉升太子的通途。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老二不行,自然可以由老三補上。隻可惜老三朱棡與老四朱棣倆人不對付,且兩人所在的晉藩與燕藩,不僅同為是天下諸藩中的最強藩,關鍵還緊挨在一起。于是乎,雙方順理成章地達成了恐怖平衡,動一發就會牽全身,給國家穩定留下重大隐患。

如此不太受待見的朱棡,及相對稱心的朱棣,自然都不能立。有老三、老四在前面擋着,老五朱橚自然不可能越過兩人,正位太子。至于其餘諸子,都是庶子出身,有四個年長的嫡子在那杵着,那是更加沒機會爬上太子之位了。

既然立太子這條路行不通,那麼隻能從懿文太子朱标一系中挑選合适人選,冊立太孫了,反正有先例在,且老朱早在《皇明祖訓》中言明了“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是以立太孫合情合法,無人可以指摘。朱标共有五子:

長子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生母常氏;

次子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生母呂氏;

三子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母常氏;

四子朱允熞,生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生母呂氏;

五子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生母呂氏。

常氏是明朝開國功臣,有“常十萬”之稱的開平王常遇春之女,于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冊封為皇太子妃,是朱标的原配。建文帝即位後,在追贈父親朱标為孝康皇帝,将“從帝谥”這個最高榮耀給了常氏,稱孝康皇後。故此,不管是生前還是身後,常氏都是朱标當之無愧的正妻。如此,朱雄英和朱允熥的嫡子身份是衆所公認的。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按照老朱定下的“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原則,本來他在父親朱标在世時就可以獲得皇太孫的頭銜,隻可惜他隻活了8歲就去世了,并未得到冊封。

朱标去世時,朱允熞和朱允熙年幼,如此一來16歲的朱允炆,與比他小一歲的朱允熥,成為皇太孫的最有大角逐者。然而當年九月,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在阿越看來這老朱的這個操作不存在任何問題,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朱标的嫡子,根據“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原則,占着年齡優勢的的朱允炆自然是皇太孫的第一順位人選。

然而在很多人眼裡朱允炆是庶子,是以朱允熥才是皇太孫的當然人選,是以明太祖的這番操作明顯是在“以庶淩嫡”,親手破壞了自己定下的嫡長子繼承制原則?。

畢竟嫡庶之分在古代是關乎宗族傳承的根本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不要說朱允炆這個庶子是次子,而朱允熥這個嫡子是三子,兩人排行隻差了一位,年齡更僅差了一歲,就算這嫡子是嫡一百子,年齡差個三四十歲,繼承權也優先于庶次子。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認定朱允炆是“嫡”是“庶”的關鍵,在于他生母呂氏的身份。呂氏本是太子側妃,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身故,呂氏得以扶正,成為太子繼妃,而朱允炆生于她被扶正前。于是,在很多人眼裡,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都成為了嫡子,唯獨朱允炆是庶子,為此還引援了商纣王三兄弟的故事。間或有承認朱允炆嫡子身份的,也認為原配所生的嫡子地位要高于繼配所生的嫡子。

這成為他們認定朱允熥才是皇太孫第一順位人選的理論依據,甚至吐槽:“你老朱是皇帝你最大,你說的都對,說朱允炆是嫡子,那他就是嫡子,誰敢反對。”

有此想法者,顯然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商代以兄終弟及為主,嫡長制還屬于幼生期,非常不完善,以嫡長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是在被後世成為“元聖”的周公旦手裡得以完善的,是以纣王三兄弟的故事作不得數。

至遲從兩漢開始,由嫔妃擡升為繼後的皇後所生子嗣,不管是擡升前所生的,還是擡升後所生的,都被視為嫡子,且其地位與元後所生的嫡子地位等同,具有同等繼承權。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比如漢明帝劉莊,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生母陰麗華。陰麗華是劉秀原配,可劉秀稱帝後出于政治需要冊立郭聖通為皇後。陰麗華雖然以原配名分讓出後位,使自己成為劉秀後宮特殊的存在,但貴人畢竟不是皇後,她所生的劉莊、劉蒼等自然屬于庶子。是以劉秀雖然多次流露出想要立劉莊為儲的意思,但東漢開國後首位皇太子,依然是皇後郭聖通所生的嫡長子劉強。

直到建武十七年(41年),郭聖通被廢去後位,陰麗華被冊立為皇後,時任東海王的劉莊被擡升為嫡子,才有了成為儲君的資格。

建武十九年(43年),居儲位長達18年的太子劉強主動退位,劉秀随即冊立劉莊為太子,并封劉強為東海王,算是将兩人的地位掉了個個。劉莊成為太子雖然有劉秀的心中默許,但嫡子的身份無疑是一個重要籌碼,否者他憑什麼越過郭聖通所生的中山王劉輔等,備位太子。

什麼?你說東漢不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那麼漢章帝被立為太子的經曆,可以很好地告訴你,東漢究竟實行不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漢明帝劉莊共有九子,有長及幼分别是:千乘王劉建、陳王劉羨、彭城王劉恭、樂成王劉黨、漢章帝劉炟、下邳王劉衍、梁王劉暢、淮陽王劉昞和濟陰王劉長。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劉炟在兄弟中排第五,生母為賈貴人,雖然劉莊的皇後馬氏沒有所出,以至于兄弟中嫡子,但以他這中不溜秋的身份,無論怎麼看都妥妥的與太子之位絕緣。

可運氣來擋也擋不住,劉炟的生母賈貴人是漢明帝皇後馬氏的外甥女,此時馬氏雖然也是貴人,然而能力出衆,寵冠後宮,被立為皇後是遲早的事。劉莊見馬氏無子,便讓她把劉炟收于膝下進行撫養。

永平三年(60年),馬氏被立為皇後,身為她養子的劉炟晉升為嫡子,越過四個兄長,被冊立為太子。

養子都能成為嫡子,繼後、繼妃扶正前生的子女憑什麼不是嫡子?是以朱允炆在呂氏被扶正後就自動晉升為嫡子,擁有了和朱允熥并起并坐的地位,并以次子的身份壓老三朱允熥一頭,最終被朱元璋冊立為皇太孫。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爺爺、我自己、我四叔怎麼不知道?

可以說朱允炆嫡子的身份是無可置疑的,朱元璋立儲的選擇也毫無争議可言。正因為這樣,朱棣在發起靖難後,從來沒有質疑過朱允炆的嫡子身份,連給朱棣大開美顔,對朱标、朱允炆父子極其醜诋的《奉天靖難記》,不敢質疑朱允炆的嫡子身份,你一個現代人哪來的底氣質疑朱允炆的嫡子身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