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被皇帝及满朝文武寄予厚望的皇太子朱标病逝。65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眼见亲手培养多年的大明王朝最佳接班人就此撒手人寰,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他不禁老泪纵横,大骂太子“忤逆”。悲伤之余,又不得不为突然出缺的储君之位大伤脑筋,这对一个花甲老人来说是一种何等的痛苦。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太子仙逝,储位空缺,老皇帝有两种立储方式:一是从前太子的兄弟中挑出人选,再立一位太子;二是从太子的子嗣中挑出人选,册立皇太孙。两者虽然都符合立嫡原则,不过考虑到年龄问题,第一种方式才是主流。

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四个嫡子在世,有长及幼分别是: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按照这条由朱元璋亲手制定的,记录在《皇明祖训》中的规则,朱樉得立的概率最大。但这位地位崇高,本也被老父亲所看重的“大明第一亲藩”,却用各种奇葩的方式,生生将自己作成了一个笑话,最终被圈禁,绝了自己晋升太子的通途。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老二不行,自然可以由老三补上。只可惜老三朱棡与老四朱棣俩人不对付,且两人所在的晋藩与燕藩,不仅同为是天下诸藩中的最强藩,关键还紧挨在一起。于是乎,双方顺理成章地达成了恐怖平衡,动一发就会牵全身,给国家稳定留下重大隐患。

如此不太受待见的朱棡,及相对称心的朱棣,自然都不能立。有老三、老四在前面挡着,老五朱橚自然不可能越过两人,正位太子。至于其余诸子,都是庶子出身,有四个年长的嫡子在那杵着,那是更加没机会爬上太子之位了。

既然立太子这条路行不通,那么只能从懿文太子朱标一系中挑选合适人选,册立太孙了,反正有先例在,且老朱早在《皇明祖训》中言明了“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所以立太孙合情合法,无人可以指摘。朱标共有五子:

长子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生母常氏;

次子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生母吕氏;

三子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母常氏;

四子朱允熞,生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生母吕氏;

五子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生母吕氏。

常氏是明朝开国功臣,有“常十万”之称的开平王常遇春之女,于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册封为皇太子妃,是朱标的原配。建文帝即位后,在追赠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将“从帝谥”这个最高荣耀给了常氏,称孝康皇后。故此,不管是生前还是身后,常氏都是朱标当之无愧的正妻。如此,朱雄英和朱允熥的嫡子身份是众所公认的。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按照老朱定下的“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原则,本来他在父亲朱标在世时就可以获得皇太孙的头衔,只可惜他只活了8岁就去世了,并未得到册封。

朱标去世时,朱允熞和朱允熙年幼,如此一来16岁的朱允炆,与比他小一岁的朱允熥,成为皇太孙的最有大角逐者。然而当年九月,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在阿越看来这老朱的这个操作不存在任何问题,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朱标的嫡子,根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占着年龄优势的的朱允炆自然是皇太孙的第一顺位人选。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朱允炆是庶子,所以朱允熥才是皇太孙的当然人选,所以明太祖的这番操作明显是在“以庶凌嫡”,亲手破坏了自己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毕竟嫡庶之分在古代是关乎宗族传承的根本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要说朱允炆这个庶子是次子,而朱允熥这个嫡子是三子,两人排行只差了一位,年龄更仅差了一岁,就算这嫡子是嫡一百子,年龄差个三四十岁,继承权也优先于庶次子。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认定朱允炆是“嫡”是“庶”的关键,在于他生母吕氏的身份。吕氏本是太子侧妃,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身故,吕氏得以扶正,成为太子继妃,而朱允炆生于她被扶正前。于是,在很多人眼里,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都成为了嫡子,唯独朱允炆是庶子,为此还引援了商纣王三兄弟的故事。间或有承认朱允炆嫡子身份的,也认为原配所生的嫡子地位要高于继配所生的嫡子。

这成为他们认定朱允熥才是皇太孙第一顺位人选的理论依据,甚至吐槽:“你老朱是皇帝你最大,你说的都对,说朱允炆是嫡子,那他就是嫡子,谁敢反对。”

有此想法者,显然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商代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制还属于幼生期,非常不完善,以嫡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是在被后世成为“元圣”的周公旦手里得以完善的,所以纣王三兄弟的故事作不得数。

至迟从两汉开始,由嫔妃抬升为继后的皇后所生子嗣,不管是抬升前所生的,还是抬升后所生的,都被视为嫡子,且其地位与元后所生的嫡子地位等同,具有同等继承权。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比如汉明帝刘庄,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生母阴丽华。阴丽华是刘秀原配,可刘秀称帝后出于政治需要册立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虽然以原配名分让出后位,使自己成为刘秀后宫特殊的存在,但贵人毕竟不是皇后,她所生的刘庄、刘苍等自然属于庶子。所以刘秀虽然多次流露出想要立刘庄为储的意思,但东汉开国后首位皇太子,依然是皇后郭圣通所生的嫡长子刘强。

直到建武十七年(41年),郭圣通被废去后位,阴丽华被册立为皇后,时任东海王的刘庄被抬升为嫡子,才有了成为储君的资格。

建武十九年(43年),居储位长达18年的太子刘强主动退位,刘秀随即册立刘庄为太子,并封刘强为东海王,算是将两人的地位掉了个个。刘庄成为太子虽然有刘秀的心中默许,但嫡子的身份无疑是一个重要筹码,否者他凭什么越过郭圣通所生的中山王刘辅等,备位太子。

什么?你说东汉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那么汉章帝被立为太子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告诉你,东汉究竟实行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汉明帝刘庄共有九子,有长及幼分别是:千乘王刘建、陈王刘羡、彭城王刘恭、乐成王刘党、汉章帝刘炟、下邳王刘衍、梁王刘畅、淮阳王刘昞和济阴王刘长。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刘炟在兄弟中排第五,生母为贾贵人,虽然刘庄的皇后马氏没有所出,以至于兄弟中嫡子,但以他这中不溜秋的身份,无论怎么看都妥妥的与太子之位绝缘。

可运气来挡也挡不住,刘炟的生母贾贵人是汉明帝皇后马氏的外甥女,此时马氏虽然也是贵人,然而能力出众,宠冠后宫,被立为皇后是迟早的事。刘庄见马氏无子,便让她把刘炟收于膝下进行抚养。

永平三年(60年),马氏被立为皇后,身为她养子的刘炟晋升为嫡子,越过四个兄长,被册立为太子。

养子都能成为嫡子,继后、继妃扶正前生的子女凭什么不是嫡子?所以朱允炆在吕氏被扶正后就自动晋升为嫡子,拥有了和朱允熥并起并坐的地位,并以次子的身份压老三朱允熥一头,最终被朱元璋册立为皇太孙。

建文帝朱允炆:我是庶子?我爷爷、我自己、我四叔怎么不知道?

可以说朱允炆嫡子的身份是无可置疑的,朱元璋立储的选择也毫无争议可言。正因为这样,朱棣在发起靖难后,从来没有质疑过朱允炆的嫡子身份,连给朱棣大开美颜,对朱标、朱允炆父子极其丑诋的《奉天靖难记》,不敢质疑朱允炆的嫡子身份,你一个现代人哪来的底气质疑朱允炆的嫡子身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