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九月,55歲的康熙帝做出了一個令他既氣憤又無奈的決定,時年35歲的皇次子(嫡子)胤礽被公開廢除太子之位,由此也正式拉開一個曆史事件的帷幕——九子奪嫡。

關于九子奪嫡,想必朋友們都有所了解,而關于它的來龍去脈具體因果,今天史海君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分析:康熙立儲新制、三方沖突加劇、皇子各成派系。

尊崇漢風的康熙,别具一格的立儲

當然,随着時代的發展,在很多制度方面,滿洲也在逐漸朝着漢家風俗潛移默化地發展融合。1636年(崇德元年),45歲的皇太極正式稱帝且改國号“金”為“清”,與此同時,效仿明朝開始稱皇女為公主(嫡女為“固倫”、庶女為“和碩”)。尤其是在1644年(順治元年)順治帝入主中原之後,漢化的特征更為明顯。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康熙劇照

聖祖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輔政大臣、一等大臣索尼孫領侍衛内大臣噶布喇女。康熙四年七月,冊為皇後。

1661年(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駕崩于紫禁城養心殿。兩天後(正月初九),年僅8歲的三子玄烨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後和四位輔政大臣的輔佐下即皇帝位,以次年改元康熙。因年齡尚幼,故直到1665年(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才舉行皇帝大婚之禮,所娶之人為四朝元老索尼孫女、時任内大臣的噶布喇之女赫舍裡氏,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康熙第一任皇後孝誠皇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赫舍裡氏在康熙心中,是排除皇家與勳貴聯姻之外确有真感情的,而且赫舍裡氏還是孝莊為皇孫開創的一次先例(放棄太宗、世祖兩朝在科爾沁選後的傳統)。二人婚後恩愛非常,令人羨慕。就在被封後位第五年(1670)的十二月十三,赫舍裡氏為康熙誕下嫡長子承祜,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位被康熙寄予厚望“甚愛之”的皇子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便去世了,年僅3歲。此事着實令赫舍裡氏與康熙帝打擊不小,而在長子早夭之後的第二年,赫舍裡氏終于再度有喜,本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就在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剛剛誕育下次子胤礽便因難産去世,年僅21歲。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朝服像

十三年五月丙寅,生皇二子允礽,即於是日崩,年二十二。谥曰仁孝皇後。

發妻的去世,令康熙悲痛萬分,不僅給予其“仁孝”的至高谥号,而且經過祖母博爾濟吉特氏的允準,于1675年(康熙十四年)嫡長子承祜誕辰之時,正式在太和殿為年僅2歲的胤礽舉行了建儲大典,胤礽是以成為了清朝第一位在皇帝生前就公開預立的皇太子(也是唯一的一位)。

康熙之是以開此先例,一方面确實有赫舍裡氏的功勞,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康熙對漢家傳承千年的“立嫡立長”立儲制度的尊崇。胤礽在父親的格外關愛下(親自承擔撫養重任),在諸位兄弟的羨慕下,當了30餘年的皇太子。

恃寵而驕,終造就三方沖突加劇,自廢大好前程

理密親王允礽,聖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醜,聖祖以太皇太後、皇太後命立為皇太子。

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命人将奉慈殿改為毓慶宮,以此作為愛子胤礽的東宮;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六,康熙親自為胤礽選擇湯斌、耿介等名師輔佐;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禦駕親征噶爾丹,谕令太子監國。樁樁件件,都展現了對這位嫡子的格外看重,與其說是預立,在外人眼中實際跟正式儲君并無差别。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胤礽劇照

本來按照康熙心中所想,自己對太子格外優寵,胤礽勢必會如古人望子成龍一般,擁有一個璀璨的人生。但可惜他忘記了一個道理,物極必反。對于父親的寵愛,胤礽起初還能向着好的方向發展,文武兼備樣樣精通,為父分憂表現出色,但久而久之,伴随父親的溺愛與大臣們的阿谀奉承,他開始恃寵而驕,不僅對元老重臣嗤之以鼻,而且對自己父親也未盡到該有的孝道,更有甚者不惜與他人密謀。

二十九年七月,上親征噶爾丹,駐跸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遘疾,召太子及皇三子允祉至行宮。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怿,遣太子先還。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康熙在西征噶爾丹期間于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行宮患病,胤礽前往探視卻“面無憂色”,令康熙十分不悅;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因太子府下人行徑悖亂,被内務府重懲,但也是以令胤礽“眷愛漸失”,皇帝與太子之間的沖突開始衍生。次年三月,康熙帝第一次晉封諸成年皇子爵位,除卻太子胤礽與六子胤祚(早殇),共計兩位郡王(胤禔、胤祉),四位多羅貝勒(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不僅如此,他還給予這些皇子參與政務且各轄下屬的權力。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雍正帝畫像

康熙此舉很明顯,是開始有意削弱太子胤礽的權力,這既可以看做是對胤礽的考驗磨練,也能看出對于胤礽康熙漸漸出現失望之感。但他并未想到,一個分封皇子的舉動卻令諸皇子們感覺希望來臨,太子聖眷不再,進而蠢蠢欲動各懷心思,由此又産生了新的兩大沖突(皇帝與諸皇子、太子與諸皇子)。

在如此尴尬的窘境之下,如果胤礽可以稍有收斂,或許還有所轉機,但早已成型的他想要轉性又何談容易。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保和殿大學士、領侍衛内大臣赫舍裡.索額圖(同時也是胤礽的叔外祖父)因“議論國事,結黨妄行”被圈禁于宗人府,而與之密謀的正是胤礽。試想,康熙帝正值壯年鼎盛時期,又怎麼允許此等悖亂違逆之事發生,何況還是他精心撫養格外重視的嫡子,索額圖一案便成為了胤礽失寵的導火索。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索額圖畫像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衆,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鸠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

團隊内部的支柱倒台後,令胤礽安全感頓失,甚至在康熙巡遊塞外期間與父親直言頂撞,且對弟弟胤衸(康熙十八子)的重病不聞不問,還勸康熙應以國事為重,更有甚者還時常于夜晚窺視康熙大帳,讓人又不得不懷疑是否有謀逆之舉。至此,父子二人的沖突最終激化爆發,康熙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布爾哈蘇台當衆宣布,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衆”等為由,正式廢除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太子被廢,諸皇子各懷心思,派系林立

太子被廢,相當于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又成了未知。已成年且有封爵的各位皇子便深感有機可乘,于是明裡暗裡開始組隊建立派系,其中以九人最具代表,他們分别是:長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九子奪嫡”之名是以而來,當然有九子并非就形成了九黨,而且在不同時期,九人所在的派系也有差別。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康熙帝畫像

1708年胤礽的首次被廢,皇長子胤禔大力支援八子胤禩成為皇儲,而九子胤禟與十子胤?也依附于胤禩。皇三子胤祉則依附于胤礽,四子胤禛在這段時期還是力主倡導恢複胤礽的太子之位,故也應屬于太子一脈。眼見諸皇子與太子之間沖突越發加劇,康熙隻能在首廢太子6個月後再度恢複胤礽的太子之位(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同時為了緩和諸子之間以及太子與諸子之間的沖突,康熙又進行了第二次對諸皇子分爵位分封。

對于再立胤礽為太子,一方面因為康熙對這個孩子确實感情很深,另一方面按照他的立儲觀念來看隻有胤礽才最合适入主東宮,他也借此想令愛子知錯能改。然而這次的胤礽卻更加“迹類瘋迷”,很快又被傳出太子與刑部尚書齊世武等人結黨營私且有逼父退位之意,痛定思痛之下,康熙終于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再度廢除胤礽太子之位,并且将其拘禁于鹹安宮面壁思過。

太子二度被廢之後,之前依附于胤礽的胤祉自覺大勢已去,主動退出争鬥;而胤禛也深感胤礽複立已無望,于是開始無形中積聚自己的力量,好兄弟十三阿哥胤祥雖無權勢但甘願加入四哥陣營;至于胤禩,轉為支援康熙晚年特别看重的十四阿哥胤禵,八阿哥九阿哥也緊随其後。至此,形成了以八阿哥(名為支援十四阿哥,但實際組織者還是胤禩)與四阿哥為首的兩大陣營。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69歲的康熙帝崩于暢春園。遺命皇四子胤禛“克成大統”,雍正成為此次事件最終的勝利者。

胤礽的被廢,康熙既氣憤又無奈,淺析九子奪嫡當中的前後因果

胤祥與胤禛劇照

史海君說:

其實,康熙之是以會早早确立太子,除卻發妻和漢化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層意圖:避免諸皇子為皇位互相争鬥。但沒曾想,他本籌謀良久的一步好棋卻因自己過度的重視與嚴苛下,締造了令他終生都悔恨的憾事。

物極必反,恃寵而驕。胤礽的失敗,一方面因為父親的過分溺愛,也有他自制力差的原因。康熙的精心謀劃,不僅沒有起到規避諸子争鬥的作用,還引發三方沖突加劇不可調和的不利結果,令人甚為惋惜。

而最終四阿哥胤禛的勝出,在于其平日不露鋒芒暗存實力,在于他團隊精良人人皆有大用。所幸,一番令人寒心的你争我鬥之後,雍正的繼位,通過勵精圖治朝乾夕惕,将康乾盛世又推向了更高的巅峰,如此結局也算聊以慰藉。

參考資料:

《清皇室四譜》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聖祖仁皇帝實錄》

昭梿《嘯亭雜錄》

趙爾巽《清史稿.聖祖本紀》、《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

版權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