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鄭和下西洋,先後七次,曆時近三十年之久。這一段曆史,又分為兩個曆史時期。在每一個時期中,鄭和下西洋所處的曆史背景,和他所要完成的任務都不相同。

我們都知道,明朝初期國勢強盛,海内太平。是以在對外實行懷柔政策方面,明朝比以往的王朝,氣度更為宏大。

鄭和下西洋數十載,為實作明朝對外總方針,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明朝以“天朝上國”自居,卻不是一味地以大國兵威去欺侮海外國家,而是通過和平的方式,讓各國成為中國的“屬國”。這種“臣服關系”,并不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壓力之下建立的,而是中國以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通過“宣德化而招徕之”。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鄭和劇照

朱棣在實行懷柔政策方面是相當有見識和氣度的。鄭和正是在這種政治魄力和背景下,下西洋數十載,為實作明朝初期對外的總方針,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朱棣具有雄才大略,他向往四海安定、萬邦來朝。在這種政治理想的指導下,鄭和奉命出使。

鄭和七次航海,前三次可被劃歸為“前期”,後四次可歸結為“後期”。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朱棣劇照

鄭和七次航海的“前期”和“後期”

在“前期”,鄭和使團的活動範圍,不出東南亞和南亞,他們主要來往于東南亞各國之間。當時所謂“疑惠帝亡海外”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再加上東南亞各國有許多沖突和沖突亟需解決,是以,鄭和在下西洋的“前期”,是不可能向着更遠大目前前進的。

鄭和經過前三次下西洋,這個時期的航海任務已經圓滿完成,同時累積了豐富的航海經驗。此時,永樂朝也已經進入鼎盛時代,政治、經濟實力更為強大。是以,鄭和再次下西洋的時機,便完全成熟了。

鄭和從第四次下西洋開始,每次都遠航阿拉伯及東非遙遠之國。鄭和在此一“後期”,對發展中國和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那些遠方的國家,出于對中國的敬仰,不遠萬裡跟随鄭和使團來中國朝貢。這種情況“曠古于今”,以往曆代帝王均沒能完成如此成就。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明成祖朱棣劇照

鄭和七次下西洋,對提高明成祖和明宣宗的威望,以及對鞏固明王朝的統治,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這是毋庸置疑的。

據說乾隆一直懷疑“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

然而,鄭和下西洋的曆史事實和功績,卻不被清朝統治者重視。我們都知道,《明史》從順治時期就開始編纂,曆經多次删減和修改,直到乾隆時期才完工。

雍正曾肆無忌憚地修改明代史料,他認為鄭和下西洋隻是空耗國力而已;乾隆大興文字獄,是以很多史書被燒毀,據說乾隆一直懷疑“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他認為鄭和并沒有走多遠,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而已。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雍正劇照

事實上,清朝很有可能整理了與鄭和下西洋相關的文獻,卻并沒有儲存。乾隆修《四庫全書》時,銷毀了很多明朝史料文獻,留存的大多是明朝後期的資料,而明初的幾乎都沒了。

神秘圖紙出土,擊碎了曆史謊言

南京的明朝古墓中,出土了一張神秘圖紙。在吳姓墓主的陪葬品中,發現了一些和航海有關的東西,還有一份航海圖的殘卷,這就是著名《鄭和航海圖》的一部分。

神秘圖紙出土,曆史謊言被擊碎,乾隆: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

乾隆劇照

根據《鄭和航海圖》中所繪的内容,鄭和以南京為起點,沿江而下,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馬爾代夫。由此再分成兩條航線,一條到達非洲東岸,另一條橫渡阿拉伯到霍爾木茲海峽。

由此,就可以證明鄭和真的下過西洋,而“鄭和下西洋隻不過是傳說”這一曆史謊言,便被真相擊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