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廢嫡立庶和二王并立: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

《左傳》中記載王子朝诰于諸侯:“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郏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

這其中提到了攜王。《史記》中完全沒有攜王的記錄,但是《左傳》中記錄的是王子朝官方而正式的诰言。《左傳》相對嚴謹,不至于憑空捏造攜王的存在。

《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于攜。周二王并立”。這就說明了攜王的身份——周幽王之子餘臣。

廢嫡立庶和二王并立: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

《東周列國·春秋篇》周幽王劇照

然而,棘手的是我們幾乎無法确定“攜王”是什麼意思,學者們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攜”是地名。但“攜”所指何地,無法完全确認。

對于“攜”是地名的說法,一種解釋是晉國所有的“王城”、“靈台”都是攜王城——即清朝河邑縣東的故城,如果以此推論,晉國既然以攜王城作“王城”,那麼可以看出晉國曾經是以攜王為正統的;另一種解釋是“攜”其實就是周幽王和伯服死地“戲”的諧音,然而這種推論因為無法提供明确的證據,是以隻能作為猜測而已。

另一派認為“攜”是谥号。那麼“攜”谥号的意思就是“怠政外交曰攜”。

攜王如果是谥為“攜”,那麼就表示當時的人們曾認可其繼位的事實;如果“攜”是地名,就表示當時的人們隻是将他視為僭越者,并不承認他曾為周天子一事。

我們假想,如果“攜王”真的是谥号的話,那麼西周到東周這段時期,周王室的确出現過分裂,但最後勝利者——周平王取得了曆史的解釋權,他大筆一揮,将攜王的存在抹得一幹二淨,隻在《左傳》和《竹書紀年》中留下了些許線索。而其中透露出的資訊就是——當時攜王确實從父親手中取得過權力。也就是說,其實以“父死子繼”方式繼位的人,并不是自立為王的周平王宜臼,而是攜王餘臣。

正因如此,身為“周禮”維護者的魯國,并不承認周平王天子的身份。周平王立,魯國不行“報聘之禮”;周平王死,魯國不奔喪。

廢嫡立庶和二王并立: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

《東周列國·春秋篇》周平王劇照

如果事情是這樣,那就完全颠覆了我們對周平王繼位的想象。要知道,曆來學者論及周平王時,多抱着寬容的态度,認為周平王篡位弑父種種大逆不道之事,皆因為他身為“嫡長子”,是以本應該被立為王,而周幽王多行不義、廢嫡立庶、嬖愛褒姒、任用奸佞,是以才落得被戎狄殺害的下場。

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按理說,“嫡長子”這個理由,足以讓周平王宜臼聯絡諸侯們殺入宗周。“嫡長子”的設立,本就是為了能以客觀的、先天的方式來決定繼承人,以減少為了嗣位而引起的殺伐。但是,周平王打着“嫡長子”的旗号,殺掉了自己的父親,這可就不是制度了。

廢嫡立庶和二王并立: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

《東周列國·春秋篇》褒姒劇照

我們從頭看看周王室廢嫡立庶的過程: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而改立伯服。有關褒姒是“紅顔禍水”一事,有許多令人疑惑的地方:

一、褒姒是周厲王時期宮女所生,那麼經曆共和十四年、宣王四十六年,來到周幽王時,褒姒最少有五十歲了。試問,這個年紀要得到周幽王的寵幸可能嗎?就算周幽王比較喜歡年長的女子,那年過半百的褒姒要生下伯服也是相當困難的,這算是“超高齡産婦”了。

二、烽火戲諸侯一事,當代史家早已有了結論——這件事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太史公還加入了“褒姒不笑”的橋段,可見褒姒的形象有被逐漸“妖魔化”的傾向。

三、伯服名字中有“伯”字。依據周人的習慣,命名規則中的“伯仲叔季”與排行有關,而伯服既然名為“伯”,那麼他極有可能是周幽王的長子。那麼伯服的年紀可能并非像《竹書紀年》中記載的那般幼小。如此一來,伯服是周平王宜臼的兄長,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宜臼不是長子,那麼他被立為太子,原因當然是——他是嫡子。我們都知道,這段時期申國的勢力十分強大,周王室也正因為要制衡西方的戎狄,才立了申國女子為申後。

廢嫡立庶和二王并立:攜王的存在,令人懷疑周平王宜臼的正統性

《東周列國·春秋篇》申後劇照

由最後的結果來看,申國聯合戎狄覆滅周王室,申國對于周王室的态度是相當強勢的,這種态度必定會排擠原來周王室中的貴族,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虢石父。

史家在細數周幽王之罪的時候,都會提到——周幽王用虢石父,并且廢申後。由此可見,虢石父是支援褒姒和伯服的,他的行為就是在“押寶”。之後,虢國擁立了王子餘臣,即攜王,他們一同站在了反對周平王宜臼的立場之上。

如此看來,宜臼與伯服、餘臣的繼承人之争,起因不隻是周幽王寵愛褒姒而已,它同時包含了當時周王室内部的政治鬥争。周平王如果僅僅憑借嫡子的身份來繼承王位,那其中的變數也太多了。雖然許多學者都已經注意到“選賢”或“立”的重要性,但大多數人還被蒙于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的迷霧之中。

以宜臼來說,傳統皆說他是“嫡長子”,擁有正統的繼承權,是以認為他是“名正言順”地繼位,但是這是隻看結果,而不論過程的行為。宜臼是不是嫡長子,在政治混亂、國勢衰弱的西周末年,恐怕不是唯一立嗣的考量要素。

總而言之,從周平王宜臼與伯服、攜王之争來看,我們絕對不能輕易以《史記》中周幽王的“廢嫡立庶”,來作為考量西周滅亡的唯一原因,因為其中既包含政治的鬥争,也包含外部勢力的角力,當然更包含了周王室對于自身力量的錯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