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曆年間除了萬曆三大征,還有兩次戰争,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深遠

提起萬曆年間的戰争,人們總會記起萬曆三大征。而在這三場戰役之中,縱使萬曆帝幾十年不上朝,昏聩至極,大明王朝也都取得了勝利。

萬曆帝朱翊鈞以李如松在甯夏之戰中平定了蒙古人哱拜叛變;播州之役中又以李化龍平定了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而麻貴等人則在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北韓的北韓之戰中将其打敗。這三場戰役的勝利也似乎更像遮羞布一般為萬曆帝朱翊鈞的昏聩能夠遮掩一二。

但事實上,在萬曆帝統治期間,大明王朝還發生了二次大的戰争,一場便是明緬之戰,另外一場便是薩爾浒之戰,而這兩次戰役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更是深遠。

萬曆年間除了萬曆三大征,還有兩次戰争,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深遠

第一:明緬之戰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沐英擊敗了奉元朝為正朔占據雲南地區的梁王,而沐英本人也作為世守雲南的黔國公,留守雲南。随後明朝在雲南以外采取了宣慰司制度,并且設定了六大宣慰司,其中便包括了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勐養宣慰司。作為控制中南半島的有效管理方式,這種制度也在明朝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就在1554年,緬甸的東籲王朝消滅了阿瓦王朝,緬甸也基本上實作了統一。而為了擴張領土,東籲王朝便開始向其他的宣慰司發起攻擊,并且逐漸控制了木邦等地。

萬曆四年(1576年),東籲王朝又進攻勐養。勐養宣慰司一面向駐守雲南的沐氏一族求救,祈求援兵,一方面積極準備糧草、兵革備戰。

萬曆年間除了萬曆三大征,還有兩次戰争,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深遠

最終明朝出兵,明緬之戰正式爆發。第一次明緬之戰,勐養和大明軍隊取得了勝利;但是随後經過三次的争奪,東籲王朝的莽應龍最終消滅了勐養土司。而勐養、木邦、隴川等地盡為緬甸所占據。而在此後的二十餘年間,明王朝與緬甸的東籲王朝之間的戰争并未結束,而是随着緬甸内亂,莽應龍死後其子莽應裡被俘,良淵侯上位等諸多事由時斷時續。

但是最終1604年勐養被緬甸吞并,1606年,木邦又陷落。而明朝對中南半島的控制力也消失殆盡。

萬曆年間除了萬曆三大征,還有兩次戰争,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深遠

第二:薩爾浒之戰

1583年,就在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爺爺覺昌安接連被明朝誅殺後,他以“十三甲”起兵,勢力微弱的他,在一方面安撫“幹爹”遼東總兵李成梁,另一方面則接連吞并哈達部、輝發部、烏拉部等,最終在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建立八旗制度,李成梁去世之後,1616年,58歲的他建立了後金。

随後,勢力逐漸增強的他将鬥争目标放在了大明王朝身上。1618年,他發表了“七大恨”,并揚言“今年必征讨大明國。”先後取得了遼陽、撫順的勝利之後,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萬曆皇帝派杜松、馬林、劉綎、李如柏兵分四路,共十二萬大軍(此外還有葉赫部和北韓各一萬多人助戰),号稱四十七萬大軍,圍剿努爾哈赤。

萬曆年間除了萬曆三大征,還有兩次戰争,都以失敗告終影響深遠

而此時的努爾哈赤也不過隻有六萬之數,但是他運用了“任爾幾路來,我自一路去”遊擊戰法,最終在這場看似實力差距懸殊的戰争中,竟然以明朝軍官310人殉國,士兵45870人殉國的結局告終。

而這場戰争的勝利,則對明朝與後金在遼東的實力對比堪稱是轉折性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