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中,關羽之子關興和張飛之子張苞,為報父仇,争搶伐吳先鋒官,比賽箭術在伯仲之間。之後,關興和張苞拿刀動矛,即将有一場龍争虎鬥。關鍵時刻,劉備為兩員小将調解,效仿當年桃園三結義之舉,義結金蘭。

當年桃園結義是劉歇業三兄弟,此時,隻有關興張苞,唯獨缺少了劉禅。關興和張苞并未将劉禅考慮在内,潛意識中将其忽略,有下列四個原因,依據演義簡要分析如下。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其一,關興和張苞有着共同的目标—“替父報仇”,而此時的劉禅與東吳并沒有殺父之仇。

關興之父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于臨沮被潘璋部将馬忠所擒不久被殺;張苞之父張飛急于為二哥關羽報仇,被部下範疆張達割下首級逃到東吳。雖然罪魁禍首呂蒙慘死,其餘仇人潘璋、馬忠、麋芳、傅士仁、範疆、張達都在東吳,還活得有滋有潤的。

是以,關興和張苞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為父報仇,惺惺相惜,結拜為異性兄弟就是很正常。而此時的劉禅,父親劉備還健在,并沒有和關興、張苞一樣,與東吳有殺父之仇。劉備為調和關興和張苞之間的關系,主動提出讓二人結拜,在戰場上互相提攜,一緻對外,向東吳複仇。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先主問曰:“卿二人誰年長?”苞曰:“臣長關興一歲。”先主即命興拜苞為兄。二人就帳前折箭為誓,永相救護。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其二,關興和張苞是在劉備伐吳大營之中義結金蘭,此時的劉禅遠在成都,鞭長莫及。

劉備稱帝之後,力排衆議,挑選良辰吉日祭旗伐吳。途中,劉備夜裡“心驚肉戰,寝卧不安”,觀星象看到如鬥大的一顆星忽然墜地,他派人快馬加鞭詢問諸葛亮。諸葛亮回奏三日内必有回報,此天象主損失一員大将。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卻說先主是夜心驚肉戰,寝卧不安。出帳仰觀天文,見西北一星,其大如鬥,忽然墜地。先主大疑,連夜令人求問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損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驚報。”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果不其然,張飛也追随關羽而去,他的兒子張苞親自來報喪。于是,劉備任命張苞和吳班為先鋒,即刻出發,讨伐東吳。這時,關羽之子關興前來報到,争搶先鋒為父報仇。

此時,關興和張苞在伐吳大營内相遇,雖不如桃園結義,相遇即是有緣,年齡相仿,自然義結金蘭。而此時的劉禅還在成都享福呢,自然無法參加“小歇業”的結拜。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其三,關興和張苞歲數都比劉禅大,“小歇業”和劉禅結拜不合适。

劉歇業桃園結義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傳為美談。桃園結義,劉備最年長,還是漢獻帝“皇叔”,當仁不讓成為關羽和張飛的帶頭大哥,即主公。如今,劉禅公元207年出生,此時剛滿15歲,關興和張苞的出生年月不詳,此時能夠上陣殺敵,至少是成年人了,應該比15歲的劉禅大。

如果關興、張苞和劉禅結拜,就會遇到一個很尴尬的處境,即劉歇業的二代再次結拜,順序卻反了,本來身為大哥的“劉姓”卻成為了小弟。如果小輩真的這樣結拜,從劉備這兒來說,就很難接受。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其四,關興和張苞是臣,劉禅是君,君與臣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注定不可能義結金蘭。

當年的劉歇業都是草根出生,雖然劉備自稱漢室宗親,實際上也是布衣一枚,并不比關羽和張飛尊貴多少。三人相交于草莽之時,地位相當,同甘苦,共患難,開創了蜀漢江山。

此時的關興、張苞隻是臣子、将軍,而劉禅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君臣有别,在講究尊卑有序、“三綱五常”的古代是無法逾越的。其實在劉備在漢中稱王後,關羽、張飛與劉備的關系已經悄然改變了。

關興與張苞結拜,卻為何唯獨不叫上劉禅?原因不一般

他們心中仁德、和藹可親的兄長已然遠去,此時的劉備是關羽和張飛的君主。第二代劉歇業的身份更加明顯迥異,劉禅身份是君,關興和張苞是臣,誰也改變不了。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立妃吳氏為皇後,長子劉禅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

是以,前三個,如目标不一緻、不在場、歲數小等都是可以克服的原因,第四個君臣尊卑有别是最根本的原因,決定了隻能是關興和張苞義結金蘭,劉禅缺席。

你是如何看待“小劉歇業”結拜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