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小謙
“火鍋咕噜咕噜,我心撲通撲通”。
冬日嚴寒,本該配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鴛鴦火鍋。然而刺骨的冷空氣勸退了“懶癌”發作的年輕人,可又低擋不住火鍋的誘惑,居家火鍋便成為了首選。
于是,急忙點開鍋圈食彙約上三五好友,在家舉辦一頓火鍋party,翻滾的紅油搭配上好友的歡聲笑語,瞬間治愈一整個冬天。
這其中,鍋圈食彙作為火鍋超市垂直細分賽道的開創者,發展尤為迅速。
前不久,“鍋圈食彙”完成來自茅台建信基金、物美的新一輪融資。成立短短4年,鍋圈食彙進行了6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30億元(最新一輪未披露),成為了資本的新寵兒。
随着居家火鍋的出圈,鍋圈食彙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快,目前已開門店超8000家,跟随開創者的步伐,加盟一家鍋圈食彙究竟多久才能回本?
鍋圈食彙8000家門店,“居家預制餐飲”好機會?
與其千篇一律,不如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立于2017年的鍋圈食彙,是國内第一個專注火鍋超市細分賽道的玩家。
2020年疫情的爆發使得居家吃飯成為了常态,火鍋消費由外出轉變為居家,食材需求大幅增長。在居家消費風口下,鍋圈食彙獲得了快速擴張,2020年開店超3300家,2021年開店超2000家,這兩年也成為了其發展最快的兩年。
抓住這一機遇,鍋圈食彙創立了“居家預制餐飲”新模式,同時在時間上占有優勢,借助營銷,使得鍋圈食彙奔跑的速度越來越快,門店數量也從三千多增至八千多家,成為了火鍋食材賽道的佼佼者。
鍋圈食彙能夠火起來得益于其首創的火鍋食材超市賽道,值得一提的是,鍋圈食彙建立起的“網際網路銷售平台+實體店面+超市配送”商業模式。
在銷售端,鍋圈依靠線上線下兩種管道,保障銷量。線上上,鍋圈依靠自營小程式商城、餓了麼、美團等到家載體,輻射居家、辦公、酒店、戶外等多個消費場景,更加靈活便捷地為人們提供吃火鍋燒烤的需求。
線上下,鍋圈更新門店,與口碑、大衆點評等到店平台合作,通過大資料洞察大量使用者消費資料,令鍋圈食彙能夠深度洞察大量使用者消費資料,精準預判使用者居家餐飲需求的變化,及時研發新産品,實作精準營銷。
由此,利用線上自營平台的互相打通,幫助加盟店鋪,提升到店轉化。與此同時在門店端,鍋圈食彙建構了雲鋪管理系統、供應鍊管理體系,力争加盟門店隻需報單要貨,次日就能配送到達,大幅度減輕加盟門店庫存與資金周轉壓力。
鍋圈食彙打造了新的消費場景路徑,比如消費者通過鍋圈食彙的線上APP選購好火鍋食材進行下單,然後就會有外賣員送貨上門,相比于超市、生鮮電商等的火鍋食材,鍋圈食彙幫助幫助消費者省去了自己買菜、擇菜、洗菜、切菜、配菜等環節,通過高成本效益的半成品食材與不同口味風格的調味品,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給廣大消費者,讓居家燒菜餐飲變得更為輕松便捷。
鍋圈食彙不僅擁有全品類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還涵蓋了火鍋、燒烤相關的調味品、火鍋器具、燒烤器具等,将火鍋所需的食材、調料到鍋碗瓢盆一站式配齊,實作了家庭吃飯的全場景覆寫。
而這背後考驗的是鍋圈食彙供應鍊能力,據悉,鍋圈食彙目前在全國擁有12 大倉儲中心,形成了冷藏、冷凍、常溫等多規格标準化的倉儲,結合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輻射全國門店。
憑借自身完善的食材供應鍊,保障了食材供應鍊從産地到終端門店的所有基礎設施建設,各食材廠家直接發貨,減少中間商賺取差價,擷取了價格優勢,同時保證店内食材齊全,實作了店倉一體化。
鍋圈食彙的快速發展,為原本因為疫情“停滞不前”的火鍋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或許居家預制餐将會成為新風口。
加盟鍋圈食彙回本的速度,能趕上網紅過氣的速度嗎?
毋庸置疑的是,鍋圈食彙如此快速發展倚靠的是加盟模式。
據悉,在2020年1月,鍋圈食彙加盟店就達到1700家,到了2020年10月份,加盟店總數達5000家,短短10個月時間,加盟門店增加近3200家。目前,其官方公布的最新門店資料為8000+。
為了更快速的擴張,鍋圈食彙推出了“0元”加盟的方式,同時還對加盟商進行創業扶持,面對這一香饽饽吸引了不少創業者的入局。
然而,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其招商人員聲稱“25萬元啟動資金,10個月或1年回本”,不過這一承諾遭到外界不少質疑。那麼,究竟多久可能回本呢?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0元”加盟的背後,加盟商的資金壓力并未減輕。根據公司的加盟政策,統一要求選址一家70~100平方米的店面,前期裝修費用7.5萬元左右,裝置費用約5萬元,店内預算費用約4萬元,品牌使用押金2萬元(可退),首次店内報貨8萬~10萬元,服務費每年2萬元(每年物流費用)。由此計算,在不包括房租和人員工資的前提下,加盟商的啟動資金大約需要30萬元。
基于30萬元的本金,加盟商要想在10個月内回本,在不包括房租和人員工資的前提下,門店每月淨利潤至少3萬元。這意味着門店每月流水至少要達到10萬元,這對門店客流和客單價有一定的要求。
據筆者了解, 北京的一位鍋圈食彙加盟商趙航的加盟經曆。趙航的店開出來後,遇到了淡旺季分化的問題——冬天門店的流水能到十七八萬元,夏天隻能在10萬元上下。扣除1.5萬元的房租、2萬元的人工和四五千元的電費,趙航的店僅能做到盈虧平衡或是略微虧損。
是以,多久能夠回本并未有一個确切的答案,還要看門店的選址以及客流量多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見,鍋圈食彙的商業模式也存在諸多的短闆。
淨利率0.21%,瘋狂的鍋圈食彙拿什麼與盒馬、叮咚們競争?
随着疫情的穩定可控,鍋圈食彙的早期賽道紅利也逐漸消失,一些發展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據三全食品(002216.SZ)于5月釋出的《關于購買參股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顯示,2020年,鍋圈實作營業收入30.61億元,營業利潤1049.82萬元,淨利潤656.7萬元。資産總額為11.19億元,淨資産為7.29億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為-5.51億元。
此外,盡管鍋圈食彙被資本市場如此看好,但2020年鍋圈食彙營業收入30.61億元,營業利潤1049.83萬元,營業利潤率隻有0.34%,淨利潤為656.71萬元,淨利潤率為0.21%。
顯然,盡管鍋圈食彙在快速擴張,但仍然處于虧損狀态。目前看來,鍋圈食彙的商業模式極容易被複制,其缺乏強大的護城河。
事實上,火鍋食材這類産品,一般在超市就能夠輕松購買到,隻不過在之前,一般的實體超市并不提供配送服務,但目前許多大型的超市都擁有自己的小程式和線上管道,以及餓了麼、美團的買菜功能,是以鍋圈食彙很容易被替代。
由此可見,其在産品上并沒有特征,在一定意義上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賽道,不僅鍋圈食彙在做,一些以生鮮為主的超市及生鮮電商的經營中也包含此類産品。并且随着鍋圈食彙的出圈,火鍋食材賽道的火熱,讓衆多生鮮電商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比如,盒馬在近兩年相繼推出“盒馬火鍋”和“有料火鍋”系列,叮咚買菜上市了“叮咚大滿冠”火鍋自有品牌,每日優鮮APP上線火鍋頻道等。面對供應鍊經驗豐富的生鮮巨頭,鍋圈食彙引以為傲的供應鍊,或許都不再是其優勢。
同時,在這樣一種新業态之下,火鍋食材超市遍地開花,據企查查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火鍋食材相關企業年增量迅猛上漲,同比2019年上漲216%。同時,有近六成的火鍋食材相關企業成立于2019-2020這2年期間。
據餐飲協會統計顯示,2020年,火鍋食材超市的門店數量從2018年的1000家上升到近5萬家。
賽道戰火點燃後,競争對手很快蜂擁而至,鍋圈食彙的競争壓力毫無疑問隻會越來越大。
此外,正如上文所說,鍋圈食彙的快速擴張依靠的是加盟模式,但在近兩年急速擴張下,加盟體系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火鍋食材超市在本質上無法能替代火鍋堂食,門店始終是餐飲的基礎,在門店吃火鍋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是為享受這特殊的氛圍。
再從産品角度說,門店仍是菜品品質的保證。比如,火鍋最常見的食材:牛肉和毛肚等生鮮食材,不管是在超市還是火鍋食材超市,牛肉和毛肚類基本上都隻能買到冷凍或者冷鮮的,但是在門店就能夠吃到新鮮的牛肉和毛肚,在品質上可謂是天差地别,這些都将影響火鍋市場超市的客流量,導緻賺錢越發困難。
由此看來,留給鍋圈食彙的時間不多了,鍋圈食彙未來想持續保持領頭羊的地位,無疑隻有不斷交出新的答卷。
結語
可以肯定的是,鍋圈食彙創新的居家預制餐飲模式給火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路徑,借助時代的機遇快速發展,但風口過去,留下的是對于未來的思考,鍋圈食彙仍然需要建立起強大的護城河才能常青。對于一衆鍋圈食彙的加盟者們來說,風口上的生意,也需要理性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