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找準切入點 瞄準着力點 扣準連結點

作者:新湖南

聶其元

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必須與時俱進、常講常新。具體到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思政課要找準切入點、瞄準着力點、扣準連結點。

找準切入點,把六中全會精神轉化為鮮活的政治形勢教育内容

教師層面,要先學深悟、提高站位。思政課教師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關鍵大事,先學深悟,做到學懂悟透、入腦入心。着眼主題主線、把握重點要點,深刻領會全會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實質;提高站位、統籌結合,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與深化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推進學校提質培優結合起來,與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結合起來。

學科層面,要先期謀篇、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明确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程的新内容新要求、新任務新方法,确定融入的邏輯主線、思想主題和具體内容。緊緊圍繞“從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這一邏輯主線,突出“黨的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兩大主題,結合黨百年奮鬥的具體實踐,通過宏觀宣講、專題講座、課堂教學、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分階段實施,確定全會精神真正融入教材、走進課堂。

學生層面,要先行引領、宣傳普及。要通過專家宣講、專題講座、師生座談、學習研讨、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線上線下結合,確定全會精神第一時間實作對廣大青年學生的全覆寫,多途徑、多管道、多方式幫助學生領會全會精神。

瞄準着力點,把六中全會精神内化成生動的思政課程新資源

要瞄準全會精神的時代性、思想性和曆史邏輯性,把握契機、把握重點、把握主線,着力把全會精神内化成具體的思政課程新資源。

以偉大建黨精神為重點,豐富“四史教育”新内涵。将偉大建黨精神創新理論成果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偉大建黨精神和黨的百年奮鬥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接續奮鬥的責任感、緊迫感。

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為主線,建構理論引領新高地。全會科學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内涵和重大意義,标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這為高校思政課進一步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自覺、理論自覺、行動自覺提供了重要指引。思政教師要把握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的新概括新理念,将全會《決議》的“十個明确”和十九大報告“八個明确”縱向比較、橫向貫通,并把“13個方面的成就”充實到教學中,確定理論引領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統性。

以全面貫徹全會精神新的要求為契機,拓展思政教學新思維。在教學内容上實作個性化融合,回應學生關切,用深刻的學理分析說服學生,融化學生心中的堵點、化解學生思想上的疑點;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感召學生、引領學生;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實踐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在教學方式上實作多樣化融合,采用學生便于、易于、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拓寬顯性引導的融入管道,創新隐性引導的融入方式,讓全會精神入腦入心。

扣準連結點,把六中全會精神滲透于日常的教學全過程

全會精神“三進”,必須緊緊扣住全會精神與思政課程的連結點,将全會精神融入日常教學全過程,滲透課前課中課後各環節,形成全方位全過程融入效應。

結合課程特點講導向。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突出融入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價值導向性,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

結合社會發展講使命。要從黨的百年曆史程序中來把握體會全會的重大意義;從黨的百年奮鬥成就中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十三個方面的曆史性變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來幫助學生深刻了解“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從黨所積累的十條基本經驗來引導教育學生汲取曆史的智慧和力量;從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開啟新征程激發青年學生緻力于民族偉大複興的政治熱情和使命擔當。

結合人才成長講願景。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标,以更強的責任感、使命感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鼓勵青年學生在奮鬥中錘煉、在奉獻中成長,引導學生不負青春韶華、演繹精彩人生。

(作者機關: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責編:姚昕玥]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