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淩冬奧奪冠影響力巨大,冰雪運動迅速“破圈”。
2月10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透露,冰雪經濟乘勢而起,冬奧商品和冰雪裝備銷售旺盛,冬奧特許紀念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倍;滑雪裝備和滑雪服銷售額同比分别增長62.9%和61.2%。冰雪主題遊人氣高漲。年貨節期間,網上滑雪門票銷售額同比增長102.1%。相關電商平台冰雪旅遊商品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
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已實作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北京冬奧會催熱冰雪經濟,“三億人上冰雪”對冰雪運動及滑雪度假産業帶來巨大機遇,有望成為未來消費增長亮點。
(來源:北京冬奧組委官網)![]()
“三億人上冰雪”瞄準萬億産業規模,滑雪裝備人均花費萬元起
冬奧特許紀念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倍
冬奧會舉行,冰雪運動衍生品及周邊好物率先“熱啟動”。
2月10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為期29天的“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剛剛結束。冰雪經濟乘勢而起,冬奧商品和冰雪裝備銷售旺盛,冬奧特許紀念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倍。
被稱為“冰墩墩第一股”的元隆雅圖春節後連續四個交易日收割漲停闆,并針對“一墩難求”一再回應公司全力協調産能配給,保障冬奧會特許商品的供應。
元隆雅圖連拉四個漲停闆。
京東披露的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全國各省市冬奧相關熱門搜尋關鍵詞中,“冰墩墩”吉祥物的搜尋量占比達90%,合計有超千萬人次搜尋“冰墩墩”。2月4日冬奧開幕當日,“冰墩墩”更是成為北京、山東、河北、遼甯、河南、天津、山西、浙江、上海、黑龍江等省市使用者最熱門的搜尋關鍵詞。與此同時,受冬奧會開幕式熱度影響,
在“冰墩墩”成為頂流之時,谷愛淩、蘇翊鳴等競技體育明星也頻頻出圈。2月8日,谷愛淩奪金當日,以她形象設計的手辦價值飙升,咪咕體育官網微網誌稱,谷愛淩周邊産品秒售罄。2月10日,南都記者在咪咕商城看到,MeetGu簽名款手辦已經重新上架,不過是預售連結,售價259元,3月31日其才會開始發貨。但咪咕商城并未顯示銷售數量。
除了谷愛淩手辦之外,咪咕商稱還有“Meet GU移動電源”、“谷愛淩簽名款口罩”等周邊。此外,還有中國移動5G冰雪之隊系列移動電源-任子威簽名款等周邊好物。
南都評論員文章指出,在這樣一個資訊異常發達的時代,谷愛淩們所産生的社會影響早已不再局限于體育圈,這種化學反應在奧運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延續。這是明星運動員個人光環所産生的社會效應,更是冬奧會帶給中國社會的特殊禮物。可以想象,在這些明星運動員的帶動下,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将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冰雪運動、旅遊消費持續升溫
來自電商平台的資料顯示,随着冬奧會帶動全民滑雪熱,冰雪運動線上消費持續升溫,滑雪裝備和服飾受到消費者青睐。
根據阿裡巴巴釋出的《2022年虎年春節消費趨勢報告》,1月31日~2月4日天貓滑雪類裝備銷量同比增長超180%、冰上運動品類銷量同比增長超300%。另外,根據京東釋出的2022春節假期消費觀察,1月31日~2月5日滑雪運動類、冰上運動類商品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322%。其中滑雪面罩成交額同比達15倍,滑雪褲、滑雪鏡、單闆滑雪闆、滑雪服、滑雪鞋等也都取得了較高增長。冰上運動類商品整體成交額總比增長達430%,其中花樣滑冰鞋、速滑磨刀架、速滑冰刀鞋、冰球杆、冰刀套、冰球鞋成交額同比增幅分别達553%、420%、368%、328%、266%、125%。
國潮消費熱情也同步被激發。從初四晚8點到2月5日上午11點,京東運動安踏羽絨服成交額同比增長203%。回力推出的一些帶有“中國”字樣的複古潮服受到90後們的追捧,在這些國潮新品的帶動下,虎年春節,回力在唯品會的銷量同比上漲66%以上。
唯品會資料顯示,唯品會平台上的滑雪裝置銷量同比提升122%,其中,廣東省的滑雪服和滑雪裝備銷量均同比增長約67%。登山攀岩攀冰裝置的銷量增幅也達30%以上。運動圍脖、頭帶的銷量同比漲幅更是高達85%。
冬奧會同樣提升了室内健身的關注度,唯品會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健身器材配件銷量同比增長高達219%,“陸上滑冰”裝置輪滑鞋的購買量也猛增一倍。健身、運動過新年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共識。
冰雪運動消費火熱的同時,冰雪旅遊亦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2)》預測,2021-2022年,國内冰雪休閑旅遊的出遊量預計将達3.05億人次,相應收入有望升至3233億元。
近期,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名單,北京延慶海陀、河北涞源、河北崇禮等12家滑雪旅遊度假地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
同程旅行大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全國冰雪類型景區訂單量較去年春節同期上漲68%。滑雪還成為今年春節最火的五大景區主題之一。據同程旅行統計,北京什刹海冰場,四川的太子嶺滑雪場,北京軍都山滑雪場,浙江杭州大明山滑雪場、廣州融創雪世界成為春節期間全國最熱門的冰雪旅遊景區。
去哪兒資料顯示,冰雪遊的熱情不僅限于北方。從春節雪場票量較去年同期增幅來看,南方雪場占據了5席。其中,僅浙江就有3個雪場上榜。去哪兒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北方市内城郊的滑雪場人流量更大,南方人則樂于打卡市内冰雪樂園,紹興喬波冰雪世界、廣州融創雪世界等市内雪場,在春節假期的票量比節前一周環比增幅均超2倍。攜程資料提到,今年春節期間預訂室内滑雪場的訂單量每日俱增,每十個滑雪使用者,有兩個會去室内滑雪。
阿裡巴巴釋出的報告顯示,在飛豬上,春節期間冰雪旅遊商品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吉林長白山、黑龍江亞布力、湖州安吉等滑雪勝地的訂單快速增長,廣州、重慶、成都等地的室内滑雪場也成為熱門去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正在成為現實。
相關報道稱,下一步,有關部門将繼續完善冰雪旅遊發展舉措,把握北京冬奧會契機,不斷推出優質冰雪旅遊産品,促進冰雪消費更新,加強冰雪産品推廣,推動賽後場館利用。
近年來,冰雪旅遊逐漸呈現“年輕化、多樣化”趨勢。在馬蜂窩平台,“單闆滑雪攻略”和“雙闆滑雪攻略”在春節假期的閱讀量是入冬以來的三倍。根據同程旅行資料,年輕人更愛嘗試冰雪運動,90後和00後在預訂冰雪運動類景區的人群中占比過半。
随着冰雪遊的大衆化普及,從小白到專業級的使用者逐年遞增。以2021年為例,全年在雪場玩耍2天及以上的使用者規模較2019年增長180%。平台上超70%的“滑雪客”會二次複購滑雪産品,深度滑雪愛好者不斷增加。
滑雪運動消費潛力大,瞄準萬億産業規模
冰雪運動、旅遊消費增長的背後,是整體冰雪産業的日益繁榮。
根據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釋出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20年冰雪産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2025年冰雪産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元的目标。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場數量将達到800座。
《中國滑雪行業白皮書》顯示,大陸滑雪産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滑雪人次超過2000萬,市場規模接近9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滑雪運動花費不菲。家住廣州的滑雪愛好者文先生給南都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滑雪運動消費中,運動裝備花銷最大:一件中等價位的滑雪服兩千多元,一塊普通的滑雪闆三四千元,一套普通保暖速幹衣三四百元,一副中等雪鏡五六百元,一套護具(包括頭套護膝等)三五百元,算下來一整套中等滑雪裝備需要上萬元。
再加上滑雪場門票(廣州某滑雪場)單次四小時700元,請滑雪教練的私教教育訓練費,每小時600-1000元,從裝備到場地、教育訓練,市場空間不可小觑。
冬奧帶來冰雪運動熱。 新華社照片
受疫情影響,此前會選擇出國滑雪的消費者也轉戰國内,進一步刺激國内冰雪運動消費。據廣州滑雪愛好者楊先生透露,之前幾年全家冬季都會去北海道滑雪,近兩年在廣州室内滑雪場保持練習,平時他和兒子的娛樂項目會首選滑雪。四年下來花在滑雪上的費用(不含旅程交通食宿等雜費)也有十萬元出頭。據了解,廣州某大型滑雪場的年票價格也“水漲船高”,去年五次卡的價格是1888元,今年1月份後漲至2388元。從楊先生一家三口的滑雪配置可以看出滑雪消費的潛力之大。
南都記者了解到,楊先生一家的滑雪裝備是幾年來陸續配置的,剛開始接觸滑雪時必要的裝備是眼鏡手套面罩和速幹衣内膽。因個人衛生原因雪場一般不提供租賃。之後依次是頭盔、雪服、雪鞋、固定器和雪闆。因為如果滑雪次數多,會對裝備有更高和更私人的需求,自己的裝備使用起來更為順手,而且許多雪場的多次票都是不提供裝備的。楊先生與兒子滑單闆,雪闆是美國品牌Nitro,雪靴和固定器是日本品牌Flux。楊太太滑雙闆,雪靴與雪闆都是法國Rossignol。所選擇的都是品牌中等價位的裝備,人均“置裝”費用大約兩萬元左右。另外滑雪裝備的損耗較大,不算孩子的生長發育更新裝備,成人業餘使用兩年就需要更換全套裝備,專業的使用壽命更短。
雖然滑雪裝備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占領,自主品牌缺乏,但國内商家近年來正加速占領海外市場。阿裡巴巴釋出的報告顯示,春節前夕,速賣通上的國産滑雪用品海外銷量同比增長超過60%,其中滑雪頭盔海外銷量增長了15倍。承接冬奧會契機,速賣通上國産滑雪用品商家數量在過去一年增長了近50%。過去一年,全球共有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在速賣通上購買了中國雪具。北至冰島,南至智利,都有中國冰雪産業品牌的身影。
突破人才短缺瓶頸,發展冰雪裝備制造
據了解,大陸冰雪運動産業方興未艾,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閑為主,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運動教育訓練和體育旅遊等業态協同發展的産業格局。
(來源:Mob研究院)
無法忽視的是,目前國内的冰雪運動行業發展也正面臨挑戰。艾媒報告顯示,目前冰雪運動産業人才短缺、專業程度低等現象,不能滿足大衆對冰雪運動專業指導的需求。冰雪運動專業人才供需不平衡,冰雪運動教練缺乏統一的教育訓練、考核和權威的認證機構。冰雪運動專業人才缺口大和儲存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冰雪産業高品質發展,大衆也會缺乏專業和高效的指導。
此外,盡管冰雪運動産業發展上升期,冰雪運動産業經營模式單一,經營季節較短。大多數企業在非冬季暫停營業,缺乏其他季節的旅遊項目。冰雪運動産業投入成本高、資金回收周期長,加上冰雪運動價格高,難以實作盈利,甚至是虧損。
文旅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規劃提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冰雪場地設施建設營運為基礎,冰雪大衆休閑健身和競賽為核心,以冰雪體育旅遊為帶動,冰雪裝備制造為支撐的冰雪産業體系。挖掘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峽西岸等體育産業叢集在冰雪服裝、裝備制造的潛力。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市場研究部主管簡可表示,中國“三億人上冰雪”的倡議為冰雪運動及滑雪度假産業帶來巨大機遇,有望成為未來消費增長亮點。更多消費者領略戶外運動與大自然極緻魅力,必将促使更多業主思考如何提升競争力,以與國際知名滑雪勝地一較高下。
出品:南都商業資料新聞部統籌:甄芹 王欣采寫:南都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