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縣羊肉湯記錄五千年餐飲文化綿延

單縣羊肉湯記錄五千年餐飲文化綿延

熬制羊肉湯(資料片)

郭志傑

單縣,古稱單父,因舜師單卷所居而得名,是中華文明較早的發祥地之一,詩書禮儀、儒學教化之風,源遠流長,積澱和孕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記錄着五千年餐飲文化的綿延,寄托着博古通今的民俗情感,有着深厚的文化淵源。

上古時期,人類始祖伏羲曾生活在這一代,教其子民“結網罟、教魚佃”,采集、漁獵、生息。《九域志》記載,單縣曾有伏羲陵,陵前山羊石雕說明了那個時代把“羊”作為部落圖騰,“羊文化”被作為一種原始的意識形态慢慢傳承下來。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部落首領單卷及其部族,在單父一帶過着半耕半漁半牧的生活,飼養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

“羊文化”,作為一種溫和、保守、細膩、内斂的文化形态,構成傳統意識形态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極為深遠。伏羲曾受 “羊角柱”的啟發,發明了推動中華文明程序的“八卦”;堯帝主政時,臯陶作為國家法官,曾利用“一角之羊”斷案無數;漢代儒學文化的集大成者董仲舒,以羊為“美”“祥”之物,賦羊于儒學文化“仁”“義”“禮”的展現;明代将“羊之跪乳”編進兒童啟蒙讀物《增廣賢文》,把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範。許慎《說文解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宋初徐铉《校定說文解字》明确提出“羊大則美”的觀點。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發揮說:“五味之美皆曰甘”,将“美”與人的味覺美感聯系起來。最早可見的文字資料蔔辭表明,殷商時期已經“六畜”俱全,以“六畜”為字根的字羊占首位,如“羊大為美”“羊魚為鮮”“羊我為羲”“羊衣為祥”等。羊又被冠以吉祥、善良、美好、道德、公平、和群等意象。

單縣羊肉湯已有數千年曆史,有着悠久的文化淵源。據傳說,孔子周遊列國來到單縣,被渾厚的文化、美麗的人文景觀和鮮美的單縣羊肉湯所折服,推薦其學生宓子賤、巫馬施先後任單父邑宰,宓巫二賢孕育傳承了“鳴琴而治、披星戴月”的厚德文化。單縣羊肉湯,也在二賢的建議下改良、完善熬制工藝而得以發展。中國哲學界鼻祖老子,長期居住在孟渚澤一帶,他喜歡喝羊肉湯、飲美酒,觀水悟道而腹稿《道德經》,單縣由此而成為“道德經的搖籃、善文化的發祥地”。

單縣羊肉湯留下很多有趣的傳說。成語“各自為政”的來曆在當地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單父隸屬宋國。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與鄭國開戰。為了鼓舞士氣,大炖羊肉湯犒勞士兵,偏偏忘了馬車夫羊斟。羊斟記恨在心,第二天,華元乘着羊斟駕的戰車出征。兩軍激戰正酣,羊斟忽然甩鞭駕着馬車風馳電掣般向鄭軍營地駛去。華元大驚,對羊斟喊道:“你暈頭了嗎?那邊是敵營啊!”羊斟答道:“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各自為政”導緻宋軍大敗,華元苦研一晚的兵法計謀未能施展,稀裡糊塗地成了俘虜。

無獨有偶,一次中山國君用羊肉湯大宴群臣,輪到司馬子期大夫時,羊肉湯沒了。司馬子期認為國君在大庭廣衆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憤然投奔楚國,憑着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楚國一舉滅了中山國。至于曆朝曆代,羊肉湯被宮廷所鐘愛的故事,多有史料記載。

珍馐美馔的單縣羊肉湯之是以被青睐,因為它不僅是美味食品,而且具有補氣健身之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滋腎氣,養肝明目,健脾健胃,補肺助氣”。《食醫心鑒》《飲膳正要》《藥性論》《孟诜》《日華子本草》《千金方》《備急方》《獨幕喜劇方》《中國藥膳學》《四部醫典》《傳世養生本草》《中國補品》等醫藥典籍對羊肉均有記載。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羊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是食療進補的絕佳食品。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要長壽,吃羊肉”“常喝羊肉湯、不用開藥方”。

單縣青山羊,是中國羊類中的珍稀品種。單縣屬暖溫帶黃河沖擊,深厚的人文環境、豐沛的自然資源、富含量的特殊水質,催生了單縣青山羊養殖業的發展,傳承“仁、文、禮、善、美”的羊文化,單縣被國家命名為“青山羊之鄉”“青山羊養殖基地”。

以青山羊熬制的單縣羊肉湯肉質純潔、嫩潤清香、湯白如乳、工藝獨特、營養豐富、長壽健體,味甲天下,聞名于世。“義出于誠,春酒三杯暖;仁存以信,羊湯一碗香”,“憑技藝當先,香飄八縣;以義仁為本,譽滿九州”。單縣羊肉湯所蘊含的個性文化,已遠遠超過了羊肉湯營養的本身。探究單縣羊肉湯文化之淵源,品味單縣羊肉湯文化之韻味,挖掘單縣羊肉湯文化之資源,是弘揚單縣長壽文化、孝善文化、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