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1382年的八月,朱元璋的發妻馬皇後去世,朝野上下悲痛萬分,黎民百姓傷心落淚。第二個月,馬皇後的葬禮如期舉行,葬于明孝陵,但馬皇後下葬的那一天,天公卻不作美,狂風起,雷電響,天降大雨,這讓本就痛苦萬分的朱元璋很生氣。

天子一怒,後果可想而知,但朱元璋還是顧及到了馬皇後,拼命壓制自己的怒氣,找來一個高僧,高僧說了二十個字,朱元璋轉怒為喜,而天氣也轉晴,于是載着馬皇後遺體的喪車啟程前往明孝陵,如期下葬。那麼,這名高僧是誰呢?他又說了什麼讓朱元璋轉怒為喜呢?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我們知道,馬皇後是曆史上著名的賢後,她在朱元璋微時嫁與他,從此嫁雞随雞嫁狗随狗,一心為朱元璋考慮,是朱元璋背後的女人。她盡力化解朱元璋和郭子儀之間的沖突,朱元璋在外面打仗,馬皇後也沒有拘泥于後宅,她親自到軍中為将士縫衣做鞋,拿出錢财犒賞将士,為朱元璋收買軍心。

而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後,馬皇後被冊為皇後,母儀天下,不僅悉心照料朱元璋的飲食起居,對前廷之事也甚為上心,這種上心并非後宮幹政,而是依靠自己對朱元璋的影響力勸說朱元璋善待賢士、化解朱元璋的怒氣救臣子于水火之中,“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馬皇後還勤儉持家,始終不忘過去的艱苦日子。馬皇後其實和長孫皇後很相似,都是一代賢後,都對皇帝有很大的影響力,都利用自己的這種影響力勸君賢明,是以朱元璋在和臣子說起馬皇後的時期,也常常比之長孫皇後。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但似乎這樣的賢後,因為操勞過度,總是會去世得比較早,長孫皇後36歲就去世了,而馬皇後去世的時候51歲,1382年八月的一天,從睡夢中醒來的馬皇後突然患病,還是急性病,醫生對此毫無辦法,隻能寄希望于禱告和祭祀,然後遍尋名醫。

誰的身體誰知道,馬皇後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願意再麻煩,也不願意牽扯無辜,是以她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還是馬皇後了解朱元璋,她不希望朱元璋因為她的死遷怒于醫生們。

而在彌留之際,馬皇後還不忘為國事考慮,“願陛下求賢納谏,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如此賢後,驟然離世,怎不讓人悲痛?朱元璋為此恸哭,但逝者如斯,朱元璋也隻能盡快安排馬皇後的葬禮,讓馬皇後能夠在地下安息。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馬皇後下葬的日子定在九月份,臨近日子,朱元璋在心中祈禱下葬的那一日能夠風和日麗,順順利利,但真到了那一天,卻并非如此,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就這樣降臨,給了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日子是提前查找日子定下來的,自然不能說改就改,但如此天氣,似乎又沒有辦法讓葬禮如期舉行。

這讓朱元璋很煩躁很生氣,這情緒上的變化,誰都看得出來,眼看着朱元璋已經暴躁得想殺人,臣子敢怒不敢言,朱元璋在那裡踱來踱去,突然他想到了宗泐法師,也許高僧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僵局。朱元璋讓人去請來宗泐法師。

宗泐法師不緊不慢地說:“雨降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正是這一句話讓朱元璋豁然開朗,這二十個字并不難了解,簡單說來就是:馬皇後去世,上天都不忍心這樣的好皇後去世,是以憤怒咆哮,落下淚來,這其實是上天也來為馬皇後送行。

朱元璋一聽,的确如此,心情瞬間就好了,這雨天并不能阻止馬皇後的下葬,而說來也巧,天很快就放晴了,朱元璋一聲令下,裝着馬皇後遺體的喪車順利前往孝陵安葬。

那麼這個宗泐法師又是何人呢?他在元朝時期就是有名的法師,八歲就出家,師從高僧大欣。大欣做過很多名刹古寺的住持,而宗泐都跟随在左右,宗泐本人精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又能言善辯,成為一代高僧,大欣去世後,他開始歸隐。

馬皇後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一句話救了大家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曾征召大道高僧,宗泐法師應召于天界寺,很受朱元璋看重,朱元璋一度想讓宗泐法師入朝為官,但遭到宗泐法師的拒絕。不過宗泐法師經常被朱元璋召到内廷論道,兩人關系很是密切。

1382年,宗泐法師剛剛結束了五年十萬餘程的兩次西域之行,帶回多部經典,被朱元璋授予僧錄右善世的官職,掌天下釋教諸事,是明朝最著名的得道高僧,是以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才召來宗泐法師來宣偈,而宗泐法師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給出了漂亮的解釋,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也救了大家,讓馬皇後的葬禮得以有條不紊的舉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