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來了!自用充電樁受損可賠

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了行業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按照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示範條款費率切換時間,未來,所有新保和續保的新能源汽車将統一适用該條款進行承保,不再适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商業保險示範條款(2020版)》。

自用充電樁受損可賠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條款》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提供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的保險保障。在保險責任上,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在條款開發上,既考慮目前的主流技術路線,又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新業态留有創新空間。

在多元化的保險場景方面,《條款》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使用的特點,開發《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既涵蓋本車損失,又包含充電樁等輔助裝置自身損失以及裝置本身可能引起的财産損失及人身傷害;集中解決新技術應用中,輔助設施産生的風險。這是車險首次承保車外固定輔助裝置,是車險領域内的一次創新和探索。

在最受關注的保險責任方面,《條款》以列明式的表述,突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的構造特征,同時将保障範圍擴大至車輛特定的使用場景,如自助充電、專用車輛工程作業等,更新優化傳統車險的内涵與外延,增強了條款的适用性、針對性;《條款》還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過程中的風險,設計《附加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承保由于外部電網輸變電故障、電流電壓異常等導緻的車輛損失,通過保險機制,分散風險。

資料有限影響定價承保

讓很多新能源車主煩惱的是,在售新能源車隻能沿用燃油車車險條款,部分條款并不适用于新能源車,理賠糾紛案件也時常發生。

在今年4月,有網絡消息稱平安産險在部分省市拒絕為特斯拉新車上保險,續保的相關方案也開始收緊。雖然這一傳言随後被企業辟謠,但國内新能源車配套的專屬車險引發了部分車輛使用者的擔憂。

據了解,困擾新能源車主理賠的一大問題是動力電池,車損險保障責任裡沒有包括電池損壞引起的責任風險。在廠家質保期内不出險還好,一旦發生此類事故,定損難、理賠難的現象會成為困擾車主和保險公司的共同難題,行業一直呼喚新能源車專屬保險條款的出台。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解釋稱,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新能源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較傳統汽車存在較大的差別,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性。新能源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疊代快、産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承保理賠資料有限,影響保費測算。

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來了!自用充電樁受損可賠

資料圖(圖文無關)

财險公司迎來新“戰場”

據了解,國内多家大型保險公司早已着手針對新能源車開發設計專屬保險或正推行相關計劃,相關新能源車險産品已經“在路上”。随着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的釋出,相關産品也有望加速落地。

國君非銀劉欣琦團隊認為,從調研情況來看,預計《條款》下新能源車的基準保費相較現行綜改的基準保費小幅下降,同時新能源車特定保險責任有所增加,是以新規實施對财險公司的保費和盈利将有小幅負面影響,但總體影響有限。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整體而言,在目前車險行業存量競争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專屬車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有助于更精準的定價,進而緩解賠付壓力、提升經營利潤;對消費者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填補了傳統車險保障不足的痛點,有助于消除消費者購車疑慮并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在從業人士看來,财險公司有望迎來新能源車險新“戰場”,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新能源專屬車險市場規模也有望擴大。在傳統燃油車保險激烈的競争之外,新能源專屬車險的誕生,有望為财險公司開辟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不過申萬宏源保險業分析師葛玉翔坦言,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行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中小公司因定價能力較差,客戶篩選能力較弱,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普遍超過110%;頭部公司憑借自身在定價、客戶儲備和廠商合作能力的天然優勢,基本保持承保盈虧平衡。葛玉翔預計,随着車險綜改的不斷深入,價費關聯機制不斷完善,頭部企業的競争優勢有望進一步顯現。

圖檔來源: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