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百萬新能源車主看過來!新能源車險要來了

數百萬新能源車主看過來!新能源車險要來了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經曆三年的研讨,行業呼聲高漲的新能源車險終于邁出了臨門一腳。

12月14日,保險行業協會正式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以下簡稱《專屬條款》)。同時,中國精算師協會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這也意味着新能源車險距離正式推出又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公安部統計資料,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92萬輛,同比增長29.1%。放眼全球,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近5成,持續扮演行業引領者角色。但與之配套的新能源車險雖然頻被提及,但卻遲遲未見落地。

新能源汽車以動力電池作為儲能裝置,車輛輔助裝置延伸至充電設施,在車輛使用過程中,除了傳統的交通意外風險,動力電池起火、爆燃引發的重大事故構成新的風險因素,然而傳統車險卻并不能覆寫上述風險。今年8月,河南暴雨導緻40萬輛車被泡,新能源車由于與傳統燃油車存在動力等方面差別,沿用傳統車險帶來很大的理賠難題。

這也意味着,需要對現有車險進行産品創新,在保險保障和保險服務上實作更新換代。而随着《專屬條款》的落地,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或将迎來專屬的定制保險。

怎樣的新能源車險

所謂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履帶式車輛和其他運載工具,但不包括機車、拖拉機、特種車。

新能源車險由三大主險和若幹附加險構成。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三個獨立險種。投保人可以選擇投保全部特約條款,也可以選擇投保其中部分特約條款。附加險服務附加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附加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附加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附加智能輔助駕駛軟體損失補償險、附加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等。

具體來看,《專屬條款》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使用的特點,開發《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既涵蓋本車損失,又包含充電樁等輔助裝置自身損失以及裝置本身可能引起的财産損失及人身傷害;集中解決新技術應用中,輔助設施産生的風險。中保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車險首次承保車外固定輔助裝置,是車險領域内的一次創新和探索。

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過程中的風險,設計《附加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承保由于外部電網輸變電故障、電流電壓異常等導緻的車輛損失,通過保險機制,分散風險。

上述負責人還稱,《專屬條款》以列明式的表述,突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的構造特征。如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等,文字内容一目了然,友善消費者閱讀了解。同時,将保障範圍擴大至車輛特定的使用場景,如自助充電、專用車輛工程作業等,更新優化傳統車險的内涵與外延,增強了條款的适用性、針對性。

與中保協2020年9月下發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商業保險示範條款(2020版)》(以下簡稱“《示範條款》”)相比,《專屬條款》删除了不适合大部分新能源車的發動機涉水險,并修改附加機動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為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

新能源車的折舊率亦與傳統燃油車有差別。新能源車險折舊率的變化主要展現在 9 座以下家庭自用車和非營業客車上。相比于傳統燃油車險 0.6%的折舊率,新能源車險的折舊率根據燃料類型,分為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車兩檔。其中純電動車折舊率明顯高于其他車型,且價格越低,折舊越快,原因在于價格越低的純電動車,電池價格占比越高,是以折舊越快。

出險、賠付率雙高

2020年9月,我國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達到碳峰值以及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氣候目标,推動新能源替代迫在眉睫。根據艾瑞資料測算,預計全年新能源車銷量326.8萬輛,占比汽車銷量12.3%。 另外,參照《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的發展願景,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700萬大關,2020-202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9.8%。

新能源車數量的快速增長,也意味着新能源車險落地的迫切性。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成本結構上大不相同,是以新能源汽車在風險結構、風險成本上存在較大變化。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系統是由電池、電機和電控組成,替代了燃油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裝置,是以傳統車險關于汽車核心部件的保障已不适配新能源汽車;另外傳統車險條款中的責任範圍無法覆寫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電池故障、充電故障責任等,是以在發生風險後新能源車主将難以索賠。

在今年8月的河南暴雨中,40萬輛汽車被泡,新能源車因為沒有發動機遇到了理賠難題。因為雨水浸泡而導緻新能源電池受損需要更換等情況,都不在保險公司理賠範圍内。

但是,新能源車險的推進卻比較緩慢,一位保險業内人士表示,其主要原因就是對于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和賠付率都高于傳統燃油汽車,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的承保積極性相對較差。

車險綜合改革于2020年9月19日後全國推廣,受附加費用率的下降,車均保費普遍降幅超過20%,保險公司普遍面臨較大的保費規模壓力并亟待提升承保業務品質,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申萬宏源研報顯示,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三電系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相關風險存在較大差異。家用車中新能源汽車在出險頻率、案均賠款上都要高于傳統汽車,盡管新能源車險的單均保費顯著高于傳統燃油車,但仍然不能彌補出險頻率和案均賠款雙高導緻的賠付成本的增加。

新興業務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風險和更多的不确定性,新能源車賠付資料仍處于積累階段,保險公司整體處于定價被動狀态。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普遍超過 85%,行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中小公司因定價能力較差,客戶篩選能力較弱,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超過110%;頭部公司憑借自身在定價、客戶儲備和廠商合作能力的天然優勢,基本保持承保盈虧平衡。

車險競争新賽場

《中國新能源車險生态共建白皮書》(下稱“《白皮書》”)認為,在目前車險行業存量競争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專屬車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對保險公司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有助于更精準的定價,進而緩解賠付壓力、提升經營利潤;對消費者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填補了傳統車險保障不足的痛點,有助于消除消費者購車疑慮并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對于車企來說,車險也成為車險提供服務的新抓手。

今年9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公司推出保險服務的細節。據了解,特斯拉計劃為特斯拉車主提供保險保障以及理賠管理等服務,車險折扣高達20%-30%。車主可以按月支付保險費,無需支付其他費用。如果車主不滿意,可随時取消或變更所買保險。

車險是消費者購車接觸到的第一個服務類産品,過去汽車銷售終端主要由經銷商集中掌控,是以車商管道也成為車險最重要的銷售管道(尤其新車車險)。《白皮書》認為,車險的剛需屬性及黏性使得經銷商得以掌控車主服務入口,進而拓展汽車保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汽車後市場業務。通常,汽車後服務市場的利潤率遠高于汽車生産制造環節,是以其創造的利潤價值往往占整個汽車産業鍊的50-60%,但是在傳統服務模式下車企的參與度卻十分有限。在目前“去中介化”以及新能源汽車“人、車、廠”關系重構的背景下,車企有望在直銷模式以及汽車網聯化的基礎上直面終端消費者,未來車輛傳遞僅是車企創造價值的起點,後續以車險為服務抓手,車企能夠開拓更多車後生态、車主權益等服務體系。

新能源車的智能化使得傳統的車險模式亟需變革。傳統車險經營模式是以管道為核心,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雖然在車險綜改背景下,保險公司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定價自主權,能夠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進行差異化定價,但是由于保險公司無法掌握車主用車資料,是以在産品設計上仍然是“從車”的離線定價方式。而在智能汽車時代,資料的價值将會被最大程度的利用,在資料安全合規的前提下,車主的駕駛行為、行駛裡程、用車時長都将成為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進而提供給車主個性化的車險産品。另外基于傳感器資料及人工智能算法解析,智能汽車能夠有效幹預危險駕駛行為,進而降低事故發生率,控制車險賠付率。

在理賠階段,行車過程資料能夠輔助保險公司遠端認責定損并推薦修理廠,進而提升保後服務效率。是以在全新的車險服務鍊條下,車企将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占據車險營運的主導權。

但一位财險銷售人士表示,車企開展車險業務也面臨一些難題,例如經營牌照的獲得并不容易,直銷模式下對線上系統的嚴格要求以及與保險公司系統的對接也存在成本大、周期長的問題。也正因為此,一些車企采取了和保險公司合作的模式,在車險領域進行探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