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離癌症到底有多遠?

翻開體檢報告的那一刻,要是看到結節、息肉、囊腫這些字眼,心裡禁不住“咯噔”一下。

結節、息肉、囊腫到底是什麼?

癌變機率有多大?

該怎麼應對?

今天給大家送上滿滿的“幹貨”。

結節/看良性還是惡性

結節,通常是做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或B逾時發現的一些小病變。雖然結節的檢出率很高,但也沒必要被它吓到,因為九成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而需要引起重視的“壞”結節隻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通常低于5%。

常見的結節有甲狀腺結節、肺結節和乳腺結節。檢查出這三種結節時,如果體檢報告上有以下描述,則可能是惡性結節,需要及時就診:

01

甲狀腺結節(看頸部B超)

結節的縱橫比超過1;

低回聲或極低回聲;

結節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

砂礫樣鈣化;

豐富的血供。

02

肺結節(看肺部CT)

一般年齡大、肺部有基礎疾病或重度吸煙者,做檢查易發現肺部結節。

肺上葉結節(肺上葉的結節比肺下葉或肺中葉惡性機率高);

結節大小>8mm;

結節密度不均勻;

結節形态呈磨玻璃狀,尤其是伴有實性成分的磨玻璃結節;

結節邊緣不光滑,有毛刺征或分葉征;

結節逐漸增大或密度增高、或實性成分增多。

03

乳腺結節(看乳腺B超/钼靶)

形态不規則、邊界不清;

邊緣毛刺樣或蟹足樣;

縱橫比大于1;

簇狀細小鈣化;

後方衰減。

醫生提醒

已經确診為良性結節的患者,隻需要定期随訪就好。另外,定期随訪的檢查建議在同一家醫院做,以便醫生對比結節的動态變化。

息肉/良性占多數

息肉是人體黏膜表面贅生出的一塊組織,往往是在做内鏡檢查時被發現。胃息肉、腸息肉、膽囊息肉、鼻腔息肉比較多見。

發現胃息肉或者腸道息肉,通常都會直接做手術切掉,随後對切下來的“肉塊”做病理檢查,根據它的鏡下形态判斷息肉的良惡性。

病理報告上,息肉分為這幾類: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離癌症到底有多遠?

有高危腺瘤性的息肉或者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随訪頻率要更密集一些,堅持定期做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囊腫 /基本不需要處理

囊腫就是有一個完整的囊壁,裡面充滿了液性的物質,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小水泡”。

體檢報告上面最常見的囊腫是卵巢囊腫、肝囊腫、腎囊腫,查出不同囊腫則有不同的應對政策:

卵巢囊腫

需要區分生理性囊腫和病理性囊腫。

生理性:與月經周期有關,囊腫的出現和消失呈現周期性,則不需要處理。

病理性:當囊腫大小超過5cm;有相應症狀,如腰疼等。則需要去醫院進一步就診,判斷是否需要做手術或者做囊腫的穿刺引流。它最大的危險是如果發生扭轉、破裂時,會引起缺血性壞死、繼發感染。

肝囊腫

肝囊腫的惡變機率非常低,就像一個小水泡一樣長在肝髒上。是以,如果囊腫沒有什麼症狀,且3~6個月,體積沒有明顯的長大,隻需要定期随訪就好。

腎囊腫

對于單純性的腎囊腫,如果沒有症狀,定期随訪就好。

對于影響到腎功能的多囊腎,需要積極治療。

小囊腫不可怕,在同一家醫院定期體檢即可;有症狀的囊腫需要及時到相應專科就診。

來源 健康中國

編輯 黃品超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