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篇文章寫得好與壞,就在于是否感動得了大家,而好的文章和壞的文章最大的差別就是,它不以技巧和華麗的辭藻取勝,而是做得了樸實自然真情流落。“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感受最深的應該是有同樣經曆的人了。
如果大家都認為隻有經曆過豐富人生的人,才可以寫出好文章,那麼肯定是錯誤的。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人類比動物有思想和情感,是以才稱之為人。
而如果一群孩子面對涉世未深的社會,怎麼樣才能感動他們,讓他們迅速地長大,就在于家長不能藏着、掖着,應該讓孩子們接受家庭和社會的變化,自我成長。
我是“不會吃人的老虎”,和你一起追蹤社會熱點,感受百姓生活,解讀人間百态。

把好吃的留下來,結果發現那些東西全都過期了
12月12日,在河南周口某鄉村國小,一位國小女生的曾祖母去世了,寫了一篇作文,沒想到全班同學聽完淚崩,足足哭了十幾分鐘都停不下來。
那麼,究竟是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會讓全班的同學感同身受,不能自己呢?根據該名國小女生的國文老師杜老師說:“這是(12月)7号寫的作文,她的老太(曾祖母)是5号去世的,大概内容是,不在一個院裡住,每一次去都會留好吃的給她。
但是有一次她去了之後,發現那些東西全都過期了,然後老太(曾祖母)還不信,說這是你上次來,你說好吃,然後接着我給你留下來的。這時候她才意識到,她已經好久沒有到老太(祖母)身邊來了。”
“我真的好久沒有來我老太(曾祖母)的住宅了”
大家從該名國小女生的作文本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内容:"我的老太(曾祖母)是我爺爺的媽媽。老太(曾祖母),我想對您說:您有五個孩子,五個孩子很孝敬您,每天都給您帶一堆好吃的,可您卻留給我……
那天,我來到您這院,給您送我媽媽做的臘肉,您便像往常一樣,給我一堆好吃的,我在那堆吃的(東西)中,挑了一個面包,可是那個面包已經過期了,我再翻了一下, 都過期了。我告訴了您。
可您卻說:‘不可能,這些吃的是上次你來,說好吃,我都不舍得吃。’那一刻,我沉默了……我真的好久沒有來我老太(曾祖母)的住宅了……”
孩子們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後來,小女生表達了自己的自責,為自己不能經常陪着老太感到愧疚。在作文的後半部分小女孩寫道:“2021年12月5号星期日,12點的時候您停止了心跳,停止了呼吸,我沒來得及看您一眼,您就走了,享年91歲。
老太(曾祖母),我想您了,想您做的蛋花湯和糯米糕了,這兩個味道,永久地在我的心中封存了,隻有您可以打開。老太(曾祖母),我想您了……”
就是這樣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為什麼全班的孩子們在聽完後,會感動到痛哭十幾分鐘停不下來呢?國文老師杜老師指出了原因: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留守兒童的感情,來自于日常的相依為命。
作為農村的這些留守兒童來說,爸爸媽媽經常在外打工賺錢,有的時候甚至一年和幾年才回一趟家,孩子們就隻能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甚者年齡更大的曾祖母、曾祖父一起生活了。
這些留守兒童缺失的父愛和母親,全都從爺爺奶奶的身上獲得了,這種留守兒童隔輩親的感情,來自于日常的互相依靠和相依為命。
都說小孩子不懂事哄一下就好了,其實在孩子們心中卻跟明鏡似的,誰對他們最好,誰對他們最親,會永久記一輩子。如今他們最親的人去世了,是以才會用文字來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老師把他們全都喊到樓下,平複心情
這是全班的同學無論男生女生,很多都趴在桌子上掩埋痛哭,他們對該名女生懷念老太(曾祖母)的作文,感同身受,才會如此動情。
結果,都上課了孩子們還在哭,最後沒辦法老師就把他們全都喊到樓下,出去站個隊來平複一下心情,然後校長也喊過來,跟同學們聊聊天。
從視訊當中可以看到,這些孩子也就是八九歲的年紀,頂多也就國小三四年級,在樓下有的同學依然忍不住地在抽泣和抹眼淚。
網友們感同身受,爺爺奶奶是小時候最堅強的後盾!
而很多網友看到孩子們的這一幕,非但沒有感到他們幼稚可想,并且紛紛表示被孩子們的感情感動了,很多網友表示跟着孩子們也一起被感染了,大家都一起紛紛落淚。
河北唐山一位網友稱,孩子們大多都是老人帶大的,這作文寫得太真實了,把我看哭了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太差,現在我也想我的爺爺奶奶了。
甯夏吳忠一位網友稱,不得不說孩子的作文感人,也跟當下留守兒童的生活經曆密切相關,快四十歲的人了,跟發小聊起爺爺奶奶還是會破防,因為沒來得及,因為有太多遺憾,那是我們小時候最堅強的後盾啊!
大家對于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有什麼想說的,你被這篇國小生作文感動到了嗎?是否有同意的經曆呢?歡迎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