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跟氧叔一樣追了《Soho區驚魂夜》這部電影的。

色調+質感+審美都很複古進階的官方海報
客觀來說,故事的某些發展細節禁不起推敲,呈現上東拼西湊的美學也不少。然而即便如此,平行空間蒙太奇的鏡頭語言加上有輪回感的、雙生花般的女性視角依舊很有看點。
一個是《女王的棋局》後爆火的安雅,一個是00後紐西蘭女童星托馬辛。
兩位女性挑大梁,撐起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倫敦紙醉金迷的大都市背景中,濃縮的女性生存現狀。
越是貌美有實力越是危險。
這份危險可能是被強加到她們身上的,也可能是她們自身持有的能力,為的是更好的以女性的身份驕傲的活下去。
比起早些年花瓶屬性較強的附庸性金發碧眼好萊塢女郎,這些有影後潛力反殺派女星更迷人。
01
脆弱又緻命的反殺美人
女主托馬辛·麥肯齊是00年的新秀。作為12歲時就闖蕩好萊塢的紐西蘭女童星,她确實有着不同于經典好萊塢甜妹的空靈跳脫美。
在《Soho區驚魂夜》出場時,能看出那份有着些許孩子氣的笨拙與生動、天真與鮮活。
出生在以綠色著稱的紐西蘭,托馬辛的顔自帶一份與世隔絕的精靈系長相。
眼睛澄澈+皮相清透+骨相英挺硬朗,綜合構成女少年質感十分濃郁的空靈美。
這份不被名利場所累的清澈質感,讓托馬辛能在華服仙氣美人與元氣生活女少年中絲滑切換。既能擔得起清純無辜感,又有足夠的硬體氣場支撐反差萌的反殺人設。
當個人性格與風格足夠和諧時,爽利五官+長下庭/長人中的特殊配置也有美感,甚至還自帶特殊的辨識度。
在影片中飾演女主安雅老年時期的老派女星黛安娜·裡格,有着類似的質感與辨識度。
《007之女王密使》| 邦德唯一的妻子
她更被大衆熟知的角色應該是《權力的遊戲》中果決睿智的荊棘女王。能駕馭這種實力派狠角色的女星,都不會太平庸。
年輕時候的黛安娜憑借自身爽利五官+長下庭/長人中配置,哪怕不是經典好萊塢美人面孔,卻也成為衆多邦女郎中非常少見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能在氣場上壓過007的存在。
一個相信愛情卻很難找到與個人相比對愛情的獨立女性,她聰慧貌美、高貴迷人還有過人的膽識,靠智慧解救邦德于危難之中,也成為情場浪子邦德唯一的真愛。
這種長下庭帶來的奇妙氣場,同屬老派影後臉女星朱莉·安德魯斯也擁有,兩人甚至有着同款舊時光優雅美人質感。
左黛黛安娜右朱莉
她在《公主日記》中高貴優雅的前任女王讓人非常記憶深刻,永不過時的雍容優雅讓年輕靓麗、顔值巅峰期的安妮·海瑟薇也不能奪走她分毫光芒。
這些不論什麼時代,都堅決貫徹個人獨立與女性優雅的女星們,才是真正的風格領袖。是以貝兒公主的造型靈感來源于朱莉也就不足為奇。
左:朱莉年輕
作為迪士尼上世紀的公主,貝兒算是相當特别的一位。她并沒有正統貴族的身份,而是打破身份限制的壁壘、擁有真正公主品格的女孩。
跳脫出象牙塔美人+英雄救美的俗套後,女性能量所觸及到的眼界格局也随之打開。少女的向往與愛有關,與皇宮的婚姻無關。美貌确實是天賦實力,可憑借智慧膽識與抉擇努力掌握個人命運的可愛女強人更讓人動容。
可以說,貝兒的存在是反殺派女性崛起的一個小小符号。當女性能量在艱難環境下也不能被任意打壓消磨時,将會誕生出非常璀璨、能鼓舞人心的美人。
《女王的棋局》| 人性的暧昧複雜讓女主人設更加飽滿真實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性中透露着灰色,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真善美角色會更讓人喜愛。
就像荊棘女王的孫女高庭玫瑰,她有着跟祖母同樣果決狠厲的上位者性格,絕對睿智且有大局觀。
原著中瑪格麗非常漂亮,有着麋鹿般溫柔的眼睛,長長的棕色卷發慵懶地披散在肩膀,笑容既羞澀又甜蜜,僅憑美貌就被奉為“高庭玫瑰”。
《權力的遊戲》| 風格雖不同,可個人魅力完全不輸第一美人龍母
然而就是這樣看似嬌柔又脆弱的外表下,掩藏着緻命的反殺美。
表象乖巧溫柔,實則擅長權術,善于籠絡人心,深受君臨城平民愛戴。巅峰時期連王後瑟曦都不是對手,隻能靠害死她來戰勝她。這種充滿灰色人性的角色,讓人們感到更多的是飽滿的真實。
被刻畫的隻剩善良單純的公主,嫁到皇宮後真能幸福快樂的生活一輩子嗎?為什麼從貝兒到冰雪女王Elsa的閱聽人如此之廣泛,還不是因為比起被他人構築的虛假繁榮的美夢,靠自己力量腳踏實地斬獲的幸福才更加堅實。
《都铎王朝》| 飾演亨利八世的情人安妮,結局真實且反諷
02
紙醉金迷的舊時光濾鏡
上世紀的倫敦,曾經日不落帝國的核心,埋葬了太多英雄舊夢、紅豔枯骨。
在SOHO區,印象中古老都城那種保守刻闆的紳士感被取代。這裡就像是擁有雙重人格的強者,内在的矜貴與浪蕩在不斷拉扯碰撞。
一面是文藝巅峰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一面是荷爾蒙銷金窟的脫衣舞俱樂部。
《查令十字街84号》娴靜讀書的女主 vs《Soho區驚魂夜》被迫營業的女主
查令十字街84号誕生于十三世紀。當時的英王愛德華一世為了悼念亡妻,在其出殡的道路上建造了十二座十字架,這是街名的浪漫來由。
而後期讓查令十字街84号聞名世界的,是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與英國舊書店員弗蘭克跨越了20多年的傳奇書緣。
這種刻在人性中、流淌在時光裡的溫情文藝,代表着倫敦的光明面。
那是白天溫暖治愈的平凡生活,浪漫溫馨的美都刻在屋頂上,落滿街道裡。
而另一面,則是繁榮絢麗的背後,滋生出殘酷的現實黑暗。
夜晚聲色犬馬的紙醉金迷,讓窮苦與奢靡共存,人性的複雜陰暗面被最大化的呈現。
美貌有實力的柔弱女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黑暗所吞噬。她的魅力反倒讓她充滿危險,男性凝視的大環境下對女性如同提線木偶般的操控,是彼時惡的根源。
PUA從未停歇過
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現象,隻不過程度略有不同。
就像曾經19世紀老紅燈區被鏟平蓋上了教堂,學校夾在兩座夜總會建築之間的現實荒誕從未停止。我們承認倫敦SOHO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區,卻也沒法否認那時從十七世紀就開始成型的情色區。
生于不同年代、在不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孩,所要面臨對抗的難題卻是類似的,大家互為旁觀者,又互為精神支柱。
《Soho區驚魂夜》| 轉場很《紅辣椒》
我們不會完全沉溺于積極光明面,也不會被殘酷陰暗面所吓退,這才是面對舊時光濾鏡們更好的态度。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看,倫敦SOHO區也是自由且雜糅的文化誕生地與聚集地。既有陽春白雪的文藝氣息,又有下裡巴人的世俗欲望,加上1950s流行的随性浪漫的波西米亞風,更是給倫敦徹底戴上文化大熔爐的光環。
糅雜且混亂,給予了一些女性順勢成長、成就自己的空間。
波西米亞風格icon | 1960s的超模Talitha Getty
從電影傳達的現實角度看,舊時光濾鏡并不全然是光鮮的,優秀女性想要在男性凝視的大環境中生存的好并不容易,girls help girls很關鍵。
女性也可以用女性的手段獲勝,哪怕艱難,這點在當下也是同樣。
荊棘女王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遺作
我們願意在逃離現實時沉溺于過去,可一味的向往過去同樣沒有太多意義,任何時代都有自己的光明面與陰暗面,活在當下,美在當下才更重要。
《午夜巴黎》
敢于從不公的環境中争取到自己生活的主動權,才有反殺擁抱光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