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樂進存在感都不高,憑什麼入選“五子良将”?

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的無疑是雄踞北方的曹操,曹魏的發展壯大,自然離不開曹操手中能征慣戰、智勇兼備的将領們,“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将,五子為先”,也就是說,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張遼、張郃、于禁、樂進、徐晃,為曹操手下最厲害的将領。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樂進存在感都不高,憑什麼入選“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中,

于禁

是曹操最賞識并親自提拔起來的将領;

徐晃

曾大戰關羽,解樊城之圍;

張遼

威震逍遙津,震懾江東虎臣;

張郃

大敗馬谡于街亭,解蜀漢第一次北伐之危。而

樂進

樂文謙,無論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存在感都不高,他又是憑什麼闖進“五子良将”之中?而且排名還不低?

“五子良将”中,樂進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如果隻看三國演義,樂進最多隻能算是個有台詞的龍套,在《三國志》中陳壽給他的本傳着筆也僅僅數百字,記載也是最“無聊”的。但是古人說話,言簡意赅,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其實樂進竟然是打遍當時英雄的人物!呂布、張繡、袁紹父子、劉備、關羽、孫權等被他打了個遍。

關于樂進的記載,多寫其“從”,如“從擊呂布”、“從征張繡”等,或“先登”,如“從擊呂布于濮陽,張超于雍丘,橋蕤于苦,皆先登有功”、“從擊袁譚于南皮,先登,入譚東門”。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樂進存在感都不高,憑什麼入選“五子良将”?

“從”表現了樂進多是附屬、配合統帥作戰,相當于副手一類的職務,風頭自然不敵主帥。而“先登”則表明了樂進的勇猛,常身先士卒,沖在陣戰的前列,

整本《三國志》中,就屬樂進的”先登“最多

樂進還是《三國志》中唯二有戰場斬将經曆的人物(另一個是斬顔良的關羽)。

被斬的有兩位,一是袁譚、袁尚的大将嚴敬,二則是著名的袁紹大将——“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瓊。

淳于瓊是名門之後,袁紹的發小,于漢靈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名氣地位皆在寒門出身的顔良之上,不然這麼重要的守衛烏巢的任務也不會落在他頭上,是名副其實的河北大将。

曹操一生最關鍵的戰役,是官渡之戰!而官渡之戰中的關鍵點,是奇襲烏巢!當時曹操親率5000精兵攻擊萬餘人把守的烏巢大營,袁紹的援軍即将趕到,情況十萬火急!正是樂進攻破了淳于瓊的司令部,斬殺淳于瓊,才使得形勢豁然開朗!不過,烏巢之戰,主角當然是上司曹操,樂進的作為也就隻能一筆帶過了。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樂進存在感都不高,憑什麼入選“五子良将”?

赤壁之戰後,樂進坐鎮襄陽,先後擊敗了關羽、蘇非、杜普等人。合肥之戰,讓張遼“威震逍遙津”,千古流傳。而樂進、李典似乎隻是配角。但在最後的封賞中,曹操卻作出了不同的評價:

李典沒有升職,增邑三百戶;張遼官升一級,成征東将軍,無增邑;而樂進官升兩級,為右将軍,增邑五百戶,兒子封侯

右将軍已是進階軍職,隻差一級就是大将軍階。此後第二年,于禁封左将軍,三年後夏侯惇才升任前将軍。而直到曹丕上台,也就是十四年後,張遼才受封前将軍,和樂進同列。

此戰大出風頭的張遼對此都毫無異議,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樂進是“人狠話不多”!史料中幾乎沒有關于樂進話語的記載,我們不難猜出,樂進性格沉默寡言,擅長行動而不溢于言表。

憑借着過人的功績,樂進晉封“大将軍位”應該不難,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樂進病逝。如果樂進仍在,統兵去救襄陽的多半不是于禁,水淹七軍的曆史或會改寫。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樂進存在感都不高,憑什麼入選“五子良将”?

此外,樂進不僅是在戰場屢立奇功,對曹操更是有“從元之功”,算是曹操集團“原始股東”之一了。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無奈兵馬太少,身邊隻有五百人。曹操親自到丹陽募兵,召集了四千餘人,而樂進回到家鄉募兵,給曹操帶回來千餘人,“股本”占到了1/5!對創業期的曹操來說,彌足珍貴!比起戰功,軍隊建設上的貢獻同樣重要!

曹操給張遼的評價是“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而給樂進評價是:“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就這點來看,樂進的武勇當在張遼之上!《三國志》中給樂進的評語是:“樂進以骁果顯名”。可見樂進無論是個人戰力,還是軍事能力,都毫無疑問配得上“良将”之名!

(參考:《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