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乐进存在感都不高,凭什么入选“五子良将”?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无疑是雄踞北方的曹操,曹魏的发展壮大,自然离不开曹操手中能征惯战、智勇兼备的将领们,“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也就是说,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徐晃,为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将领。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乐进存在感都不高,凭什么入选“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中,

于禁

是曹操最赏识并亲自提拔起来的将领;

徐晃

曾大战关羽,解樊城之围;

张辽

威震逍遥津,震慑江东虎臣;

张郃

大败马谡于街亭,解蜀汉第一次北伐之危。而

乐进

乐文谦,无论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感都不高,他又是凭什么闯进“五子良将”之中?而且排名还不低?

“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如果只看三国演义,乐进最多只能算是个有台词的龙套,在《三国志》中陈寿给他的本传着笔也仅仅数百字,记载也是最“无聊”的。但是古人说话,言简意赅,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其实乐进竟然是打遍当时英雄的人物!吕布、张绣、袁绍父子、刘备、关羽、孙权等被他打了个遍。

关于乐进的记载,多写其“从”,如“从击吕布”、“从征张绣”等,或“先登”,如“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乐进存在感都不高,凭什么入选“五子良将”?

“从”表现了乐进多是附属、配合统帅作战,相当于副手一类的职务,风头自然不敌主帅。而“先登”则表明了乐进的勇猛,常身先士卒,冲在阵战的前列,

整本《三国志》中,就属乐进的”先登“最多

乐进还是《三国志》中唯二有战场斩将经历的人物(另一个是斩颜良的关羽)。

被斩的有两位,一是袁谭、袁尚的大将严敬,二则是著名的袁绍大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淳于琼是名门之后,袁绍的发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名气地位皆在寒门出身的颜良之上,不然这么重要的守卫乌巢的任务也不会落在他头上,是名副其实的河北大将。

曹操一生最关键的战役,是官渡之战!而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袁绍的援军即将赶到,情况十万火急!正是乐进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斩杀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乐进存在感都不高,凭什么入选“五子良将”?

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先后击败了关羽、苏非、杜普等人。合肥之战,让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而乐进官升两级,为右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

右将军已是高级军职,只差一级就是大将军阶。此后第二年,于禁封左将军,三年后夏侯惇才升任前将军。而直到曹丕上台,也就是十四年后,张辽才受封前将军,和乐进同列。

此战大出风头的张辽对此都毫无异议,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乐进是“人狠话不多”!史料中几乎没有关于乐进话语的记载,我们不难猜出,乐进性格沉默寡言,擅长行动而不溢于言表。

凭借着过人的功绩,乐进晋封“大将军位”应该不难,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乐进病逝。如果乐进仍在,统兵去救襄阳的多半不是于禁,水淹七军的历史或会改写。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乐进存在感都不高,凭什么入选“五子良将”?

此外,乐进不仅是在战场屡立奇功,对曹操更是有“从元之功”,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无奈兵马太少,身边只有五百人。曹操亲自到丹阳募兵,召集了四千余人,而乐进回到家乡募兵,给曹操带回来千余人,“股本”占到了1/5!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弥足珍贵!比起战功,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同样重要!

曹操给张辽的评价是“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而给乐进评价是:“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就这点来看,乐进的武勇当在张辽之上!《三国志》中给乐进的评语是:“乐进以骁果显名”。可见乐进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军事能力,都毫无疑问配得上“良将”之名!

(参考:《三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