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強?答案很意外,相當于張遼和甘甯

因為各種演義、小說而來的說法“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将不過李,拳不過金”,其真實性到底如何?通過各種史料包括野史來佐證,“王不過項”應該是十分确切的!

至于其他3位,就當故事聽吧,因為他們的封神之路全是起步于演義和小說。說書人的嘴和媒婆的嘴一樣,全是靠不住的,你聽聽就行,千萬别當真。

今天就來專門說說“将不過李”的李存孝。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強?答案很意外,相當于張遼和甘甯

1、李存孝是如何成了“将不過李”的

李存孝成了“将不過李”是何時?答案是:宋元時期。為何是這一時期?答案是:赢弱的宋朝需要神一般的英雄!

宋朝是畸形發展的社會,文化經濟強大到全球無敵,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值,一說達到22.7%,另一說認為達到60%。無論哪種說法,宋朝肯定是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但宋朝享國319年裡,除了北宋初期近40年見誰滅誰之外,其他近280年都是依靠與外敵的媾和度日。經濟的強大日益襯托出軍事的軟弱,而靖康之變在長達154年裡,都是宋人無法洗脫的恥辱。

于是随着宋朝話本的流行,諸多曆史人物被“神化”,以影射宋人的軍事軟弱,尚武精神缺失,潛意識裡希望也有這樣的英雄出現,一掃壓抑在宋人心底的陰霾。同時激勵熱血男兒報效國家,抗擊外敵。于是,李存孝就成了“将不過李”。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強?答案很意外,相當于張遼和甘甯

2、“将不過李”的如何包裝産生的

以宋朝話本開始的“講史”,經過金、元時期的演繹和豐富,在明朝形成演義和小說,話本中雜糅正史和野史的人物,也徹底實作再造和重塑,其曆史真實早已面目全非,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三國人物。

而“将不過李”主要由《殘唐五代志傳》等包裝産生的。這本書裡,從李存孝石嶺關大破柳彥璋開始,到生擒孟絕海、力殺四将、火燒永豐倉、力服王彥章、活捉鄧天王、病挾高思繼,直到五牛掙死李存孝,這位“身不滿七尺,臉如病夫,骨瘦如柴”的十三太保,被包裝成天下第一好漢。

下面就來看看,這本書裡關于李存孝最精彩的部分——力服王彥章。

說是王彥章本劫道莽匪出身,與李存孝狹路相逢,兩個人互報姓名。

李存孝問:你的武器渾鐵篙多少斤?

王彥章答:120斤。

李存孝不以為然地嘲笑分量太輕,王彥章大怒,兩手舉篙打來,李存孝伸手抓住,王彥章奮力奪回來,卻“恰似蜻蜒搖石柱一般”,而李存孝用手一拖,把王彥章連人帶篙摔出百十步遠。李存孝縱馬而走,王彥章從水裡鑽出頭來,不服氣地追上繼續打。結果李存孝把手中的大搠輕輕打去,王彥章“架隔不住”。李存孝說:“本待打死你,見你沒甚本事,饒了你這一命罷!”

王彥章放馬逃生,跑去數裡之地,放聲大哭說:“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存孝除非死了,我王彥章才敢出山。”自此王彥章就隐姓埋名了。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強?答案很意外,相當于張遼和甘甯

王彥章史上确有其人,善使大鐵槍,無人能擡得動,人稱''王鐵槍''。時人把他同三國的猛将張遼相提并論,鄉野小孩啼哭,當媽的隻要說王鐵槍來了,“啼聲立止”。這樣一位猛人,在李存孝面前,如同七八歲小孩與世界重量級拳王過招。

3、真實的李存孝到底有什麼戰功

抛開羅貫中的《殘唐五代志傳》不說,曆史上真實的李存孝到底有什麼戰功?

戰功一:率騎兵5000救澤州。此戰最高光的部分是,李存孝帶500人在城下向汴軍大喊“想吃人肉了,把你們長得肥派出來作戰!”汴将鄧季筠對号入座,領兵應戰,被李存孝揮舞長矛打敗,生擒鄧季筠,随後斬首數萬。

戰功二:率騎兵300襲捉孫揆。昭義節度使孫揆等人領兵1萬去上黨,李存孝帶騎名300埋伏在山崖間。出其不意,偷襲得手,擒獲孫揆等500多人。

戰功三:收複晉州、绛州,因功被授予汾州刺史。

戰功四:平定邢州、洺州,因功被授予洺州節度使。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強?答案很意外,相當于張遼和甘甯

《舊五代史》中記載李存孝“骁勇冠絕”,李克用常把他當作先鋒,從沒有打過敗仗,跟着李克用援救陳、許二州,打敗黃巢軍隊,一直到上源遇難,“每戰無不克捷”。史書對他的評價是“蓋古張遼、甘甯之比也”。

這就是“将不過李”的真實面目。說實話,根本無法跟西楚霸王項羽并肩,兩個人之間大約差了5個關羽、6個張飛、10個趙雲吧。武力值相當于三國的張遼、甘甯,僅此而已。

不過,演義的影響力經常超越曆史。人們也甯願相信,英雄是難以被超越的。比如“王不過項”的項羽,“力不過霸”的李元霸,“将不過李”的李存孝,“拳不過金”的金台……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