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强?答案很意外,相当于张辽和甘宁

因为各种演义、小说而来的说法“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其真实性到底如何?通过各种史料包括野史来佐证,“王不过项”应该是十分确切的!

至于其他3位,就当故事听吧,因为他们的封神之路全是起步于演义和小说。说书人的嘴和媒婆的嘴一样,全是靠不住的,你听听就行,千万别当真。

今天就来专门说说“将不过李”的李存孝。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强?答案很意外,相当于张辽和甘宁

1、李存孝是如何成了“将不过李”的

李存孝成了“将不过李”是何时?答案是:宋元时期。为何是这一时期?答案是:赢弱的宋朝需要神一般的英雄!

宋朝是畸形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强大到全球无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值,一说达到22.7%,另一说认为达到60%。无论哪种说法,宋朝肯定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但宋朝享国319年里,除了北宋初期近40年见谁灭谁之外,其他近280年都是依靠与外敌的媾和度日。经济的强大日益衬托出军事的软弱,而靖康之变在长达154年里,都是宋人无法洗脱的耻辱。

于是随着宋朝话本的流行,诸多历史人物被“神化”,以影射宋人的军事软弱,尚武精神缺失,潜意识里希望也有这样的英雄出现,一扫压抑在宋人心底的阴霾。同时激励热血男儿报效国家,抗击外敌。于是,李存孝就成了“将不过李”。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强?答案很意外,相当于张辽和甘宁

2、“将不过李”的如何包装产生的

以宋朝话本开始的“讲史”,经过金、元时期的演绎和丰富,在明朝形成演义和小说,话本中杂糅正史和野史的人物,也彻底实现再造和重塑,其历史真实早已面目全非,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人物。

而“将不过李”主要由《残唐五代志传》等包装产生的。这本书里,从李存孝石岭关大破柳彦璋开始,到生擒孟绝海、力杀四将、火烧永丰仓、力服王彦章、活捉邓天王、病挟高思继,直到五牛挣死李存孝,这位“身不满七尺,脸如病夫,骨瘦如柴”的十三太保,被包装成天下第一好汉。

下面就来看看,这本书里关于李存孝最精彩的部分——力服王彦章。

说是王彦章本劫道莽匪出身,与李存孝狭路相逢,两个人互报姓名。

李存孝问:你的武器浑铁篙多少斤?

王彦章答:120斤。

李存孝不以为然地嘲笑分量太轻,王彦章大怒,两手举篙打来,李存孝伸手抓住,王彦章奋力夺回来,却“恰似蜻蜒摇石柱一般”,而李存孝用手一拖,把王彦章连人带篙摔出百十步远。李存孝纵马而走,王彦章从水里钻出头来,不服气地追上继续打。结果李存孝把手中的大搠轻轻打去,王彦章“架隔不住”。李存孝说:“本待打死你,见你没甚本事,饶了你这一命罢!”

王彦章放马逃生,跑去数里之地,放声大哭说:“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存孝除非死了,我王彦章才敢出山。”自此王彦章就隐姓埋名了。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强?答案很意外,相当于张辽和甘宁

王彦章史上确有其人,善使大铁枪,无人能抬得动,人称''王铁枪''。时人把他同三国的猛将张辽相提并论,乡野小孩啼哭,当妈的只要说王铁枪来了,“啼声立止”。这样一位猛人,在李存孝面前,如同七八岁小孩与世界重量级拳王过招。

3、真实的李存孝到底有什么战功

抛开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志传》不说,历史上真实的李存孝到底有什么战功?

战功一:率骑兵5000救泽州。此战最高光的部分是,李存孝带500人在城下向汴军大喊“想吃人肉了,把你们长得肥派出来作战!”汴将邓季筠对号入座,领兵应战,被李存孝挥舞长矛打败,生擒邓季筠,随后斩首数万。

战功二:率骑兵300袭捉孙揆。昭义节度使孙揆等人领兵1万去上党,李存孝带骑名300埋伏在山崖间。出其不意,偷袭得手,擒获孙揆等500多人。

战功三:收复晋州、绛州,因功被授予汾州刺史。

战功四:平定邢州、洺州,因功被授予洺州节度使。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武力多强?答案很意外,相当于张辽和甘宁

《旧五代史》中记载李存孝“骁勇冠绝”,李克用常把他当作先锋,从没有打过败仗,跟着李克用援救陈、许二州,打败黄巢军队,一直到上源遇难,“每战无不克捷”。史书对他的评价是“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这就是“将不过李”的真实面目。说实话,根本无法跟西楚霸王项羽并肩,两个人之间大约差了5个关羽、6个张飞、10个赵云吧。武力值相当于三国的张辽、甘宁,仅此而已。

不过,演义的影响力经常超越历史。人们也宁愿相信,英雄是难以被超越的。比如“王不过项”的项羽,“力不过霸”的李元霸,“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拳不过金”的金台……

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