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鳳雛龐統:醜人更看重面子!

鳳雛龐統:醜人更看重面子!

文:安靜的風(讀史專欄作者)

面子有命重要嗎?

有。

起碼龐統是這麼認為的。

龐統這樣認為是有原因的。

因為他長的醜。

人醜更看重面子。

龐統在《三國演義》裡出現的次數并不多,在劉備那裡忙忙碌碌的也就六年時間,然後就挂了,那他為什麼在曆史上那麼有名呢?因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有許多傳奇色彩。

龐統不但醜,而且個頭矮小,少年時反應遲純,人們認為這孩子沒什麼出息,能讨上老婆就謝天謝地了。

在龐統十八歲的時候,聽人說名士司馬徽在穎川,他便不遠千裡去拜訪,趕到司馬徽家裡的時候,看到司馬徽在樹上采桑,龐統坐在樹下,仰頭望着樹上的司馬徽,一副很瞧不起的樣子說道,

“吾聞大丈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言外之意就是說,你還是有名的賢士,怎麼竟幹些婦女幹的活。

對于龐統的說法,司馬徽不以為然,倆人一問一答,你來我往的從白天聊到入夜,這一聊使司馬徽大為驚奇,稱龐統為“南州人士之冠冕”,又封之“鳳雛”之号。

有了司馬徽的肯定,龐統的名聲大漲。

鳳雛龐統:醜人更看重面子!

後來龐統投奔孫權,孫權一看他的長相,心裡就不痛快,一個人怎麼能醜成這樣,但是又不能不要,怕别人說自己以貌取人,便安排他做一些問疾吊喪,雞毛蒜皮的小事。

龐統很郁悶,人醜也真誤事,幸虧周瑜慧眼識人,把龐統網羅帳下,倚為心腹,可是好景不長,周瑜死後,龐統又沒了去處。

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堅持自己的第一印象,對龐統仍不重用。

在東吳不得志,龐統便吵吵着要回南陽老家,此時,諸葛亮正在東吳吊唁周瑜,便介紹他去投奔劉備。龐統本來想去的,由于抹不開面子,有了諸葛亮的引薦信,他欣然前往。

然而,很快面子又開始作祟,他想,拿出諸葛亮的引薦信,有失自己的面子,是以見了劉備,閉口不談諸葛亮的事。

劉備倒是聽過“鳳雛”的大名,但見到龐統,心裡依舊憋不住想笑,見過醜的,沒見過這麼醜的,這也太其貌不揚了。不過,劉備是江湖老油條,喜怒不形于色,他裝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對龐統說,我這裡位置都滿了,沒有空缺,這樣,耒陽縣缺一個縣令,先生先到那裡委屈一段時間。

孫權和劉備都是一代枭雄,識人都有過人之處,唯獨不待見龐統,可見此人醜的很嚴重。

諸葛亮回來之後,聽聞龐統當了縣令,急得直跺腳,他向劉備訴說原委,劉備恍然大悟,急忙召回龐統,封為軍事中郎将,地位僅次于諸葛亮。

有一次,劉備攻下了涪城,心裡高興,便大宴将士,席間十分得意地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以說是很高興啊。

龐統看了看滿臉喜色的劉備,忽然說道,以攻打别人的領土為快樂,這不是仁義之兵。

劉備正在興頭上,龐統的話讓他勃然大怒,他指着龐統說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高歌後舞,難道說周武王也不是仁義嗎?我就沒見過象你這麼不會說話的,你最好趕快出去。

劉備的态度讓龐統深感意外,他沒想到劉備會如此震怒,他猶豫了一會,紅着臉離席而去。

龐統走了,劉備這氣也消了,他有些後悔,又把龐統請了回來,重新回到酒席上,龐統這酒喝的是沒滋沒味,這菜吃的是不知鹹淡。

看着龐統不搭理自己,劉備有點尴尬,他主動對龐統說,剛才我們倆誰說的對呢?

龐統說,

都不對,

君臣俱失。

劉備開懷大笑,一場君臣之間的不愉快,在這笑聲中煙消雲散。

此事,

龐統睿智,

劉備大度。

鳳雛龐統:醜人更看重面子!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龐統不會說話,劉備不能容人,雖然二人和好了,也隻是各取所需而已。

在攻打雒城的時候,龐統表現尤為極積,究其原因,是諸葛亮從後方送來的一封倍。

諸葛亮的信是這樣寫的: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亥,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于雒城之分,主于将帥,多兇少吉。

看到諸葛亮這封信,按照劉備的想法,這仗就不打了,可是龐統執意要打,不但要打,他還要親自領兵去打。

其實,龐統也沒有勝利的把握,他這樣做,無非是怕劉備看重諸葛亮小瞧了自己。

在龐統心裡,這面子比命重要,再說了,打,不一定就敗。

有時,面子也是賭來的。

為了面子,

龐統決定賭一把。

最終,龐統死于落鳳坡。

時年三十六歲。

人生在世,來日方長,争一時之長短,真沒必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