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窦嬰,西漢大臣,是窦太後的侄子。窦嬰在漢景帝時期任魏其侯,漢武帝時期任丞相。

漢景帝曾經評價過窦嬰性格驕縱,做事莽撞,難當重任。按理說景帝這樣評價窦嬰,窦嬰應該當不成丞相。

在漢景帝時期,窦嬰卻沒有任丞相,但是為什麼到了漢武帝時期就當上了丞相?漢景帝為什麼會這樣評價窦嬰?窦嬰在田窦之争中作為朋友,十分講義氣,但是作為人臣,窦嬰又是什麼表現會讓漢景帝這樣不滿意,其實跟他的性格密切相關。

一、窦嬰性格

1.直言敢谏

漢景帝剛剛即位時,窦嬰任詹事。有一次,漢景帝和窦太後舉辦宴會。這個說是宴會,不如說是一個家宴,宴會之上有漢景帝、窦太後、梁王和窦嬰,全部都是血脈親戚。

在宴會上,漢景帝酒興正濃,說了一句:

“等朕死後要把帝位傳給梁王!”

窦太後一聽很高興,但是窦嬰當即就反對說:“天下是高祖皇帝打的天下,帝位應該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的規矩,陛下憑什麼要擅自将帝位傳給梁王?”

因為窦嬰的反對,窦太後是以記恨他。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窦嬰這個人是不怕事,敢于進谏的。

分析一下漢景帝這句話是不是真的,從漢景帝後來立劉徹為太子就能知道,漢景帝這句話隻是玩笑話,并沒有當真。

可能是為了讨窦太後的開心,因為窦太後一向最寵愛梁王,又可能是喝醉了無心之談。

總之,漢景帝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耿直的窦嬰卻當真了,明明知道窦太後寵愛梁王,還敢當着窦太後的面去拒絕,說明窦嬰是一個正直的人。

2.任性妄為

窦嬰除了敢于進谏,還很任性。

得罪了太後之後,窦嬰嫌棄詹事的官職太小,直接借口生病辭職了,窦太後于是開除了他進出宮門的名籍,就算到了節日也不準他進宮朝見。

漢景帝三年,爆發吳楚七國之亂,漢景帝急需人才平定叛亂,但是朝中沒有人能比得上窦嬰了,于是漢景帝召見窦嬰。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要說窦嬰為什麼任性,就因為上次一點小事就辭職回家,這次國家發生大事總該出面了吧。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窦嬰作為漢朝臣子理應為國家做出貢獻。但是窦嬰是怎麼做的呢?

窦嬰入宮拜見皇帝,借口生病,不能勝任,堅決推辭。

還是漢景帝責怪他:“天下正有困難,你怎麼能推辭?”,窦太後也為上次的事慚愧,窦嬰這才上任為大将軍。

七國之亂平定後,窦嬰被封為魏其侯,地位很高,深受皇帝信任,賓客遊士都争相歸附。

漢景帝四年的時候,窦嬰擔任太子劉榮的太傅。過了三年,景帝要廢除太子,窦嬰堅決反對,并且和景帝争論好多次,但是景帝依舊沒有聽從他的話還是廢黜了太子。

太子被廢之後,窦嬰推辭說有病,隐居在藍田縣南山下好幾個月,許多賓客、便士來勸他,他都不肯回去。

窦嬰上次因為梁王的事得罪了窦太後,不過幸好七國之亂後窦太後改變了對窦嬰的看法,現在又因為太子的事情隐居,别人怎麼說都不聽,可謂是真任性。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後來有一個梁地人高遂勸說窦嬰:“使您富貴的是皇上,使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太後。現在您為了廢太子的事情與皇上争辯,又沒有成功,您又不能殉職,隻是在這裡隐居。您這樣做好像在指責皇帝的過失一樣,如果皇上生氣想要論罪,那麼您的妻子兒女都會被殺害。”窦嬰一聽這話,說的有道理,于是就出山回朝,像過去一樣又去朝見皇帝了。

窦嬰性格真的有些任性,說不去上朝就不去上朝,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三番兩次的推阻皇帝。那麼在窦嬰回朝後漢景帝是什麼表現呢?

漢景帝并沒有說什麼或對窦嬰做什麼,但是漢景帝不說,不代表他心裡沒有想法。窦嬰屢次任性,漢景帝心裡想必也不滿意。

而且漢景帝這個人,說什麼跟做什麼完全是兩碼事。之前漢景帝在宴會上說要立梁王為帝,皇上的承諾一定是一諾千金,但是漢景帝後來立劉榮、劉徹為太子,并沒有讓梁王為皇帝的意思,是以說漢景帝此人的真實想法隻是埋在心裡。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漢景帝對窦嬰到底什麼态度,從他與窦太後的對話就能看出。在桃侯劉舍被免去丞相之位時,窦太後多次舉薦窦嬰當丞相。

漢景帝說:“魏其候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擔當丞相。”

終究沒有讓窦嬰當丞相。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漢景帝雖然對窦嬰嘴上沒說什麼,但是心裡還是有意見的,是以他不想讓窦嬰當丞相,命衛绾做了丞相。

窦嬰的這兩種性格先是得罪太後,又是得罪景帝。雖然太後之後對窦嬰改觀,但是國家大權還是掌握在漢景帝手中,漢景帝對窦嬰有意見,那麼窦嬰就難當丞相。那麼後來窦嬰又是怎麼當上丞相的呢?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二.窦嬰當上丞相原因

1.信奉儒家

漢武帝即位時,衛绾因為生病免職,漢武帝正想着要安排新的丞相。

漢武帝剛即位時,因為策問賢良方正,董仲舒脫穎而出,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窦嬰正因為愛好儒家學說,是以被漢武帝欣賞,得以做了丞相。

2.田蚡推薦

武安侯田蚡在窦嬰當大将軍的時候還是一個郎官,對待窦嬰隻能畢恭畢敬。因為姐姐王夫人成為皇後之後,才慢慢顯貴起來。田蚡自己想做丞相,但是手下賓客藉福卻告訴他,魏其候已經顯貴很久了,天下賓客都紛紛依附他,您現在剛剛得勢,不能和魏其候相比。

如果皇上讓您當丞相,您也要推辭,讓給魏其候,這樣您就會當上太尉。太尉與丞相的地位是平等的,您還有讓給賢者的好名聲。

是以田蚡向漢武帝推薦窦嬰當丞相。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田蚡這樣做無非兩點原因,

一是如果他把丞相之位留給窦嬰,大家都會稱贊他明事理,田蚡的名聲就會好;二是田蚡舉薦窦嬰當丞相,是因為自己想當太尉。

太尉和丞相的地位相同,一樣尊貴,舉薦窦嬰當丞相不僅會給自己留下好名聲,而且也不會失去什麼。這是個一箭雙雕的好主意。

3.窦嬰有才華

丞相之位極其重要,他是皇帝的左膀右臂,需要德才兼備的人來擔任。漢武帝即位時期,先看看有沒有什麼合适的人選。

如果說漢朝的開國功臣的話,如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人早已去世,他們的後代曹窯、周亞夫、劉舍等人也因為多種原因,或不在人世,或辭官回鄉,是以漢武帝時期根本沒有太多的人才,人才基本流失。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窦嬰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七國之亂時漢景帝就看中了他的才華。

如果不是窦嬰本身就有才華,窦太後也不會低頭服軟,漢景帝也不會把他請回來。窦嬰的品質也非常優秀,他會向漢景帝推薦袁盎、栾布等多名名将賢士,有愛才之心。

并且,在七國之亂時,漢景帝獎賞給窦嬰黃金千斤,這是一筆多大的财富,但是窦嬰隻把這些黃金擺在走廊的穿堂裡,如果有手下小官需要,就讓他們酌情取用,窦嬰自己反而一點都沒用。

得罪太後冒犯景帝,為人草率屢屢吃虧的窦嬰,為何能夠成為丞相

在窦嬰隐居藍田縣南山下的時候,有很多人來争相勸說,說明窦嬰的人緣還是比較好的。如果窦嬰平時對待身邊人不友好的話,那麼那時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來勸說了。

綜合來看,窦嬰的性格雖然有些任性,但是人品還是優秀的,可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賢士。

有才華又是賢者,那麼窦嬰是漢武帝挑選丞相的不二人選了。

總結

窦嬰能夠在景帝時期不受看好,但是在漢武帝時當上丞相,過程也十分曲折。可以說窦嬰在官場中的起落與他的性格密不可分。因為窦嬰尊儒,是以受到漢武帝重用,但是也是因為尊儒,是以才被窦太後解除丞相職務。窦嬰幫助漢武帝大張旗鼓的發展儒家學術,遭到窦太後的怨恨,以至于後來閑居在家發生了田窦之争,窦嬰命喪于此。

參考文獻:《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