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都說成功的男人身旁,少不了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但李伯钊同志,不止是一位賢内助,本身極具才能,并擁有強烈的愛國之心。

從戰亂年代走到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傾盡心血地為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做貢獻。她是祖國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是久經考驗的忠誠幹部,一生也堪稱傳奇。

01

不過,說到李伯钊同志,可能很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但要是說到她的丈夫,相信大家就很熟悉了,他就是曾任黨中央第4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他是出色的政治、軍事家,以過人的才能和無私的胸懷,為祖國立下汗馬功勞,是黨的卓越上司人之一。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李伯钊同志,是一位獨立堅強的女性,她和楊尚昆結婚後,一直尊重與支援丈夫的事業,與丈夫經營出了和諧美滿的家庭。

楊尚昆對于自己的妻子李伯钊,這位偉大的女性,心中十分敬愛,與她和睦恩愛地相伴了一生,情感十分深厚。

為此,楊尚昆在妻子去世後,遲遲不敢相信,曾在戰場了曆經艱險不曾脆弱的他,當時是如此的無助,與妻子告别時充滿了不舍,令聞者動容。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1911年,李伯钊生于一個書香門第,重慶人。她從小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中,與父母的精心教育下,養成了良好的素養,聰明伶俐,乖巧懂事,且獨立堅強,通過自己踏踏實實地努力,在1924年考進了重慶的重點師範學校。

由于她長期學習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并在一些環境中,接觸到了先進的革命思想,是以在少女時期,就有很強的抗敵救亡意識。

02

1925年,年僅14歲的李伯钊,開始帶頭宣傳革命思想與活動,被學校開除。對此,她并不為意,在她心中,最重要的是保家衛國,個人的得失已經不算什麼。

被開除後,她輾轉上海,繼續積極地參與外國救亡運動,宣傳先進的革命思想,努力壯大這支愛國隊伍,傾盡全力地為祖國的勝利與和平,添磚加瓦。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李伯钊與楊尚昆的相識過程也是蕩氣回腸,最開始的時候,楊尚昆是她好友的弟弟,兩人見過幾次面,但并沒有往婚戀方面去想。

後來,他們正式聯系到一起,是在上海的監獄中,當時他們面對敵人的摧殘都堅決不屈服,是以在相同的革命信念,及這段共患難的經曆中,漸漸拉近了距離。

此後,他們的緣分越來越強烈,兩人一起被組織送到莫斯科深造,并在異國他鄉互相支援、共同進步。徹底促進兩人情感升溫的是,李伯钊這位女中豪傑,某次因為語言激烈,再次被學校開除。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那時,她遠在他鄉,心中多少有些煩惱,而楊尚昆一直陪伴在她身邊,漸漸打動了她的芳心。不久後,兩人在情投意合中結成了夫妻,那一年李伯钊年僅18歲,楊尚昆22歲,回國後他們共同為革命事業奮鬥終生。

03

為了民族大義,他們和很多革命眷侶一樣,聚少離多。是以,當他們聽到對方遇到了什麼不好的情況時,隻能隔着遙遠的距離和紛争的戰火,焦急不已。

比如有一次楊尚昆在英勇戰鬥中負傷,李伯钊沒能在他身邊照顧,就隻能幹着急。好過他們在對彼此堅定的情感中,經受住了種種考驗,并在一次次的革命任務中,有驚無險,雙雙等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不過,戰後的祖國也需要大量人才的辛勤建設,李伯钊和楊尚昆從戰場上走下來後,同樣在互相支援下,為祖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85年,74歲的李伯钊病逝,楊尚昆悲痛不已,對愛妻萬分不舍,在妻子被送去火化時,鮮少會生氣的他,在大家面前大發脾氣,責怪從業人員早早就送李伯钊去火化,說她的屍身還未涼,他要與妻子再待一會。

她18歲嫁給22歲的楊尚昆,74歲因病先離世,丈夫久久無法接受現實

他們在亂世中相逢,但戰火也不能将他們分離;即便他們為了祖國聚少離多,對彼此仍堅定不移。如此誠摯的感情,讓人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