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将領中有這樣一個人,他有一個道号名号玉豹,與他熟悉的人喜歡叫他王老方,或者是王靈官,因為自己和道館寺廟裡的“靈官”有着相同的姓氏,(取得是同音通假字),又會被叫做王靈官。
他岸然自高,聰慧過人,頗具有軍事才能,是攻功德林裡唯一一個貨真價實不參假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将,這樣的一個人,卻在1950年四川解放時被中國共産黨俘虜,勇猛一世的他在獄中卻由杜聿明為他刮胡子。
這件事情也常常被人津津樂道,為什麼他要杜聿明做什麼不好偏要他為他刮胡子?這杜聿明又是何許人也,雖說這王老方是赫赫有名的将領,但這杜聿明也不是泛泛之輩,這王老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
他就是抗日戰争後第七綏靖區總司令,王陵基。

一代司令官進監獄
出生在四川樂山大佛照拂之地一個地主家庭的王陵基從小便是聰明機智,少年聰慧,也有着富人家的嬌氣和驕傲,也許這就是他晚年在獄中不會剃胡子需要杜聿明幫他的原因吧。
或許是出生在樂山的原因,王陵基的一生也是和佛教道教有着脫不開的緣分,少年的他聰明好學,可是随着年齡的增長,相較于文學,王陵基更偏好于武學。
于是年紀輕輕便考入四川武備學堂的速成班,從這裡便可以看出王陵基和軍政脫解不開的緣分。進入學堂速成班的王陵基勤奮刻苦,後為了提升自己特意入成城學校學習日文,這為他未來在戰争中的貢獻做出了極大貢獻。
後來的王陵基因為自己精通日文,便成為了學堂裡的翻譯,自此便開始了他的仕途。王陵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跟過袁世凱,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
在抗日戰争未開始前,和楊森的作風有些像,牆頭草,兩邊倒,可抗日戰争的号角一吹響,這王陵基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在中國抗戰史上,川軍可是相當厲害的。
1945年8月,日軍投降,此次抗日戰争的勝利,是中華民族曆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争。而王陵基在日本投降之後便升為第七綏靖區總司令員。
之後便是長達三年的内戰,并在1950年2月6日變裝為軍醫逃跑時被我軍逮捕,成為了那一千多名被俘虜的将領中級别最高的存在。
監獄生活,并不好過
1950年,滋潤了大半輩子的王陵基居然過上了吃牢飯的生活,小時候的王陵基不敢說是家财萬貫富可敵國,那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的王陵基雖然沒有成為常勝将軍,但他的仕途那也是一路順暢,從來沒有吃過苦,這老了竟然開始遭罪了。
就連王陵基自己都說:想去台灣吧,又怕以前自己說的守土有責的大話被揭穿。言語之間竟是後悔和叫苦不疊。
在監獄中,王陵基感到十分不适應,在監獄裡發了新的刮胡子刀片時,年過七旬的王陵基用的十分不友善,笨手笨腳的,用的十分不順手,經常會刮到自己。
他的老朋友沈醉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會時常過來搭把手幫個忙,杜聿明看到兩個人笨手笨腳的瞎忙活,大手一攬,王陵基的刮胡子一事便被杜聿明包了。
杜聿明是誰,那可是當年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黃埔系的骨幹人物,參與過北伐戰争,在1938年抗日戰争中收繳了放火隊和兵器,保護了湘潭城數十萬民的生命,得到了萬民的感激。
在抗日戰争中他骁勇善戰,在昆侖關深入敵軍,将敵軍的炮兵陣全部炸毀,這一場戰争一打便是十八天,在1931年12月31日,全滅日軍,曆史上将這場戰争稱為昆侖關大捷。
這樣一個英雄卻會如此地對王陵基好,要知道除了杜聿明給王陵基刮胡子之外,連帶着王陵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被杜聿明包了。
杜聿明看着王陵基年事一高,年少時也沒有吃過什麼苦,這一到監獄,什麼事都要力力親為,實在是折煞王陵基了。
杜聿明想着幹一件也是幹幹幾件也是幹,反正都是小事,王陵基的生活便被杜聿明包了,其實除了王陵基年齡的原因,和王陵基年輕時幹過的事情以及杜聿明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誤打誤撞得欣賞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浩浩蕩蕩的抗日戰争開始了,受命于蔣介石的王陵基出川,這時的他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軍團總司令兼第72軍軍長。
1941年二月,他派15師從日本軍隊的側後方殺進去,大敗日軍,他在這裡修建了烈士宗祠紀念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各位英勇壯士,得了許多人的尊敬,其中便有杜聿明。
還有一件事便是抗日戰争結束後,長達三年的内鬥槍聲打響了,王陵基是國民革命軍自然是一心向着蔣介石。
哪怕是在1948年,徐蚌會戰結束之後,蔣介石大勢已去,他依舊一心向着蔣介石,一心反對中國共産黨。絕不投降,由此他這一身鐵骨和忠心自然得到了杜聿明的欣賞。
杜聿明是一個勤奮,善良,正義,聰慧的人,從他拯救了湖南湘潭數十萬名老百姓以及他在帶軍訓練時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場少流血”,他要求自己手下的兵要擁有習精,習誠,習勤的朝氣,便可以看出,杜聿明是真正的铮铮鐵骨,鐵血男兒,也不難猜到杜聿明為什麼會對王陵基那麼好。
小結:
當然了,這也和王陵基自身脫不開關系,雖然他也是牆頭草的性子,可是他帶的川軍那是真的鐵血男兒,天下聞名,抗日戰争是也是熱血殺敵為保家圓,可以說晚年的王陵基受到杜聿明的照顧也算是因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