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越南對寮國和高棉的觊觎由來已久,曆史上越南不但有這想法并且還付諸過實施。曆史上寮國和高棉臣服或者合并在一起經過了三個曆史階段:1、越南以小中華自居,是以在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的同時要求周邊的占婆、南掌等國向他朝貢形成次級總繁體系。2、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殖民者通過軍事手段強行把寮國、高棉從暹羅手中奪來并入法屬印度支那。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統一後的越南非法入侵高棉、占據寮國,企圖繼承恢複法國殖民時期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當然現代社會寮國和高棉已經作為主權國家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也是聯合國和東盟成員。越南也就是想想,再也無法武裝侵略鄰居了。

越南從明朝開始,經過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催化到上世紀七百十年代越南統一後真的開始展開軍事行動企圖合并寮國和高棉。在聯合國衆多國家的強烈譴責下,最後越南沒有得逞。在1990年從高棉和寮國全面撤軍,越南東南小霸主的圖謀再次破産。下面我們詳細闡述以下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古代越南學習中原王朝,在自己周邊建立次級宗藩體系。
具體來說就是明朝時期,安南黎朝的聖宗黎思誠是一個深受儒教影響的人。他興儒教、辦科舉,吸納貧寒人才。限制佛道的擴張,限制他們持有的田産。黎朝的國力迅速增強。
1471年黎朝占領占城的都城,滅占城國(越南南部盛産占城稻的古國)。占城北部和中部被黎朝直接占領,南部成為保護國。幾年以後,黎朝又把目光對準了鄰居南掌(瀾滄,今寮國)。南掌被擊敗,被迫向黎朝稱臣納貢。如下圖所示:
此時這些國家的宗主國大明王朝已經撤出安南已經多年,随着明朝國防政策轉入防守狀态。尤其是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國力損失太大客觀上已經失去了遠征的能力。是以在派出使者調停無效的情況下,隻能坐視黎朝攻城略地。這也是造成明朝中後期東南亞宗藩體系逐漸奔潰的一個原因。
第二階段、法國殖民時期的印度支那聯邦
鴉片戰争打開清朝的市場後,從1858年開始法國開始進攻越南。套路都一樣,現強迫簽署不平定條約割地賠款;然後逐漸蠶食,最後讓越南成為法國殖民者的保護國。然後再次基礎上,把寮國并入建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1893年經過法暹戰争,從暹羅手中奪得高棉等地同樣并入法屬印度支那。于是法屬印度支那就成為包含越南、寮國和高棉三國領土的一個殖民地。
二戰時期,日本占領了這一區域。二戰以後法國又想卷土重來繼續自己的殖民統治。在越南上司下,寮國、高棉曾經面對共同的敵人法國殖民者曾經有過“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的設想。目的就是趕走侵略者,重建家園。當然最後法國無法阻擋獨立潮流,維持其殖民統治,最終灰溜溜的撤出了東南亞。
第三個階段在周邊國家支援下,越南擊敗美國統一越南後居然觊觎周邊的主權國家寮國和高棉。妄圖在越南的主導下實作和恢影印度支那的版圖
。
法國撤出東南亞後,美國接手了。美國以冷戰的思維妄圖通過扶植南越政府對北越和我們新中國産生遏制和威脅。美越戰争爆發,寮國高棉和越南都投入了抵抗美國的鬥争。在中蘇等友好國家的支援下,經過20年的艱苦鬥争終于打退了美國統一了越南。
但是獨立以後的越南忘記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野心勃勃的打算把高棉和寮國并入以越南為主導的印度支那聯邦當中。于是在1977年組建越南駐寮國方面的軍隊,以正式化和公開化的形式完成對寮國的占領。在次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援下,無視聯合國決議正式入侵高棉。
在越南的侵占和扶植下,高棉以韓桑林為首的高棉人民共和國的傀儡政府成立。而高棉人民先後在多個反越組織的上司下奮起反抗。此時陶醉在東南亞小霸主的夢境中的越南志得意滿,在蘇聯的支援下對我國進行五段挑釁。為了維護我國領土完整和分擔盟友高棉的壓力,我國在忍無可忍之下發起自衛反擊戰教訓這個白眼狼。
此時越南主要靠蘇聯的援助,即便如此越南的軍費開支也嚴重擠壓了國内建設資金。軍費開支高達國家收入的50%,隻在高棉越南就有20萬大軍。1986年越南親蘇的黎筍去世,蘇聯也陷入危機瀕臨解體無法繼續支援越南。越南國内缺糧缺彈藥,常年的戰争是越南通貨膨脹嚴重戰争難以為繼。1989年越南開始從高棉和寮國撤軍,高棉和寮國終于迎來的新生。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