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意味着無限的空間,宙意味着無限的時間。宇宙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給人一種空間浩浩,時光渺渺的無限蒼茫之感。
如果再加個元字,結合起來變成元宇宙,仿佛就成了一個可以包容所有事物的概念。
再加之近來,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資本市場都在追捧元宇宙概念,一時之間元宇宙仿佛真成了一個啥都可以往裡面裝的筐。
而各路大咖,又如何會放過這個充滿流量和熱度的“新興”概念。最近還有一位專家學者把元宇宙和出生率這兩個極具話題讨論度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
元宇宙會導緻出生率下降?
12月13日,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微網誌稱:“元宇宙将導緻結婚率、生育率的大幅下降”。

關于這個觀點,任澤平沒有做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不過其如此判斷的邏輯,猜測一下,無非是害怕人們會沉迷于虛拟的元宇宙,而不去進行現實世界中的社交活動。
衆所周知,影響結婚率、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房價、教育、經濟發展階段、社會價值觀等各個方面。
而元宇宙現在雖然話題很火熱,但國内真正落地的相關項目還非常的少,國外目前元宇宙的應用也主要還集中在遊戲上。
是以可以說當下資本市場在進行非理性的題材炒作,但給元宇宙扣上一口會影響結婚率和生育率的黑鍋,還是不妥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網友也并不認同,任澤平此條微網誌下面點贊數最多的一條評論是“房地産的鍋不要甩給元宇宙”。
關于元宇宙觀點各異
不過,先不論任澤平的觀點是否偏激,關于元宇宙發展到底是利是弊,各方大佬都發表過自己的觀點。
有批評的如《三體》作者劉慈欣,其在一場公開演講中說:“人類的未來,要麼是走向星際文明,要麼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虛拟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實作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将是一場災難。”
周鴻祎也認為,Facebook公司對于“元宇宙”的設想是很好的,但是我認為元宇宙并不能代表人類的未來,它反而代表着人類的沒落。
也有對元宇宙非常看好的,如紮克伯格,甚至還把Facebook改名為Meta,而元宇宙其英文單詞寫作Metaverse。近來,Meta也宣布了其目前最為具象的元宇宙項目。
當地時間12月9日,Meta宣布旗下的VR世界“Horizon Worlds”正式向美國和加拿大18歲以上成年使用者開放。
而目前最主流的觀點還是認為元宇宙本身充滿潛力,但需要時間落地。
史玉柱認為“元宇宙沒有統一的定義,100個人有100個定義和描述。元宇宙時代必然來臨但不是眼下,其發展是漸進的,還有些基礎問題需要解決,比如VR眩暈等硬體問題、網絡延遲、基于區塊鍊的經濟系統合規性、雲端算力等問題。”
微軟CEO納德拉稱“當我們談論元宇宙時,我們是在描述一個新的平台和一種新的應用程式類型,類似于我們在90年代早期談論網絡和網站的方式。在某種意義上,元宇宙使我們能夠将計算嵌入到現實世界中,并将現實世界嵌入到計算中,為任何數字空間帶來真實的存在。但同時我也覺得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因為實體存在是無法替代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騰訊CEO馬化騰曾表示騰訊擁有大量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的技術和能力。
為何大家都在讨論元宇宙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目前元宇宙的落地項目還是以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基礎的遊戲,而VR/AR技術早已有之,為何這段時間關于元宇宙的話題如此火熱呢?
首先是網際網路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到了需要一個新的突破的時候了。
中信證券指出,一是移動網際網路實作高度覆寫,截至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70.4%,以騰訊和阿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入投入期,布局未來并探索新機遇。
二是傳媒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在于把握住内容消費場景變革所催生的紅利,在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逐漸消退的背景下,布局新的内容和消費場景革命有望開啟新的紅利期。
三是元宇宙被認為是下一代網際網路互動形式的革命,Facebook(現改名為Meta)、騰訊等巨頭先後入局旨在占得行業先機。
其次是傳媒具有議程設定功能。
議程設定功能被認為是大衆傳媒具有一種為公衆設定“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資訊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着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簡單的說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衆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
元宇宙這個概念一方面被資本市場熱炒,另一方面對于大衆而言,元宇宙又是一個相對新興的概念,傳媒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流量高地。
最後是元宇宙這個概念沒有定論。
一個沒有定論的話題和概念,自然所有人都能說上幾句。這就和每年聯考時最火的永遠是國文作文題一樣,說的人多了,關注度和熱度當然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