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甯德4月15日(本網記者邱麗源吳文偉)"喲,這邊是體育中心,還有我們的家鄉社群......"海拔800多米的靈頭村,甯德市民可以看到城市的美景。村分書劉彥森正忙着迎接前來敬仰他的客人。過去,村民們看着城市,歎了口氣,現在他們開着私家車跑。
蛻變的起源是村子修建了一條繁榮之路。2000年10月,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悉心照顧下,專項資金建設了通往連豐市區三村的道路,使這邊的人民擺脫了貧困、落後,正朝着具有福建東部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邁進。
靈頭村與鄰近的奧芬村、田中三個行政村相稱"連豐三村",位于甯德市西北部的香蕉鎮偏遠的連豐山區,雖然離市隻有一座山的距離,但早期路面崎岖,交通不暢,連豐三村發展相對緩慢。
今天,三村煥然一新,道路寬闊,鄉村美麗,村民莅蒾,人民幸福感不斷上升。昔日的貧窮山村正在為鄉村振興寫下新的篇章。

"連豐三村"。攝影:陳維群
産業振興 為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行業精良,鄉村振興有底氣。"産業處于振興農村的第一個重要位置,隻有産業的發展,鄉村振興才能轉移到外部'輸血',為自己'産血',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靈頭村村振興指導員周水說。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聲明,向下級黨鄉鎮人民傳達,2019年,甯德市在選拔525名村一書記的基礎上,創新了"村鎮振興教官"制度,派出了接近退休的上司幹部, 有當地的感受,經曆過農村工作,回國做村活教師。
村後,村振興指導員們保持了"隻有為未來而戰"的勢頭,"滴過石頭"的實力,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熱度實踐。他們在推進基層黨建、産業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等方面做了實實在在的工作,給農村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新的氣象。
"連豐三村"三村鄉村振興指導員齊發,為集團三村開辟發展之路。依托豐富的山區資源,在上級部門的支援下,三村建設了農業産業示範基地,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大力推進山區綜合開發,逐漸發展了果蔬、油茶等特色農業産業和水産養殖産業,山區人民收入和生活不斷增加。 條件已大大改善。
目前,靈頭村流轉開墾土地100餘畝用于開發城市菜園項目,田中村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已種植櫻花、紫苗30餘畝;
此外,2019年11月,三村開通了集團發展之路,聯合成立了聯豐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蕃薯、粉扣等山地農副産品加工。這是連豐三村成立的第一家食品公司,平均每村年收入1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發展。
聯豐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攝影:陳維群
文化旅的振興給農村帶來了新的生機
文化蓬勃發展,鄉村振興充滿活力。4月,連豐三村、方草、古道僻靜。沿着古老的白鶴嶺官道漫步,貫穿三個村莊——山谷中風搖曳的蘆葦、層疊的梯田、雲霧缭繞的茶園,一幅清新的田園風光在這裡慢慢展開,讓路人永遠不會忘記。過去清明小長假,這裡吸引了很多周邊市民,來參觀綠化。
連豐三村作為甯德明清乃至民國初期的重要茶鹽古道,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境内有許多明清古建築,旅遊發展充滿活力,為連豐三村走一條良好的鄉村振興道路增添了活力。2019年,白鶴嶺古道被準許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烨奕村也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據葉縣村市級村振興講師淩慶賢介紹,葉亦村正在委托設計機關對白鶴嶺路進行修複設計,該設計單元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已列入2020年香蕉城文化産業發展規劃。今後,我們将進一步加強葉宜村古村的保護規劃和修繕工作,深入推進白鶴嶺古官道。
振興民生 改善村容
民生強,鄉村振興有保障。現在,當你來到連豐三村,爬上靈頭村,建一個觀海平台,俯瞰,不管是萬達路口的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東僑區,還是澳洲的三向發展......甯德城市的全貌可以在這裡看到。
這一切都是由于三個村莊的村莊基礎設施更新。近年來,連豐三村堅持改善民生,保證發展成果,通過推動連豐三村基礎設施更新,補足民生短闆。
看看城市,看看俯瞰甯德的海平台。東南網記者 吳文偉
其中,靈頭村完成了森林步道修整和路段受損修複、農業旅遊文化中心、靈頭文化廣場建設初具規模;
當民用瓦房變成小平房,棕榈樹的大土路變成幾米寬的水泥路,當路燈延伸到家庭、休閑廣場、景觀湖等美麗的鄉村建設項目一個接一個,三個曾經的小山村在山的深處,正在迎來自己美麗的蝴蝶變化。
人才振興,築牢基層堡壘
人才強,鄉村振興有動力。2015年,一個偶然的巧合,甯德市綠世界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該市南鎮商會,進入靈頭村,助力"連峰山"扶貧開發。
據綠世界公司負責人張世仁介紹,自綠世界以來,通過種植和銷售猕猴桃、桑濟、桃等創業帶動就業,為周邊村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加上地租,每年為靈頭村帶來3000-4000萬元的收入。
越來越多的像張世仁這樣的人正在為鄉村的振興做出貢獻。兩年前,甯德市政法委幹部馬忠生離開該機構,到田中村擔任村活導師。在此期間,他與村幹部一起走訪了村民,轉過許多地方,最後制定了田中村的發展規劃。随着村道、田間道、出村路的落地,看着不斷接近田中村的規劃目标,馬忠生心裡很滿意。
曾經連豐三村,由于基礎設施差,年輕人不斷流失。為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甯德市創新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通過選拔經驗豐富、素質高的黨員幹部下村,真正的地下下沉線,為當地村民規劃、解決難題、促進發展、推廣更多資源, 人才,政策到農村,讓群衆真正受益。
靈頭、田中、葉炜三個普通而特殊的小山村,是從過去的貧瘠山溝,華麗轉身成公共郊區徒步休閑的"都市後花園"。一扇走出貧困緻富的門慢慢打開,小康的夢想成真,笑容早已在村民的臉上。
聯豐三村發展定位——"城市後花園"。東南網記者 吳文偉
來源:東南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