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1945年,抗日戰争已經步入了尾聲,當然這對前線奮戰的人來說,他們并不知道曆史的走向,他們想要守住中國的太平,隻有繼續作戰,1945年4月,新359旅成為了南下第二支隊伍。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帶領這支隊伍是王震旅長和廖綱紹副旅長,1945年7月13日,廖綱紹帶領南下二支隊經過山西同蒲鐵路時,遭遇了日軍伏擊,為了能夠讓大隊順利撤離,廖綱紹帶領一個連隊斷後,在撤退時,為掩護一個戰友,廖綱紹不幸中彈犧牲。

戰友們将廖綱紹安葬在山西興盛村,兩個警衛員找到了村裡面管糧食的賈金昌,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抗戰才能結束,帶着廖綱紹也不友善,他們就讓賈金昌“有空就去掃掃墓”,就這樣,賈金昌接下了這個重大的“任務”。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這一掃就是30年之久,1970年賈金昌去世,他囑托自己的兒子賈狗心一定要幫抗日英雄找到家人,賈狗心也不知道裡面葬着是什麼人,隻知道是一位抗日英雄,他也繼承了父親的遺願,每年都會給廖綱紹掃墓。

由于那個時候交通條件有限,賈狗心也不知道上哪裡去找,他的年齡一天一天大了,身體也不行了,他就囑托自己兩個兒子來祭拜一下,每年掃墓三次,清明一次、七月十五一次,大年初一一次。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每次他們來都是早上來拔草,祭拜,沒事的時候就坐在邊上聊天,有時候一待就是一天,要不然讓他(廖綱紹)一個人孤零零的呆在後山,怪可憐的,2014年,軍旅作家王京利調查廖綱紹的資料時,來到了興盛村。

轉機也從這個作家開始,他在查閱資料時,隻看到廖綱紹的生平,但是葬在哪裡未知,他輾轉多地聯系到了廖綱紹的家人,廖綱紹留有一個兒子廖塞壘,廖塞壘1945年3月出生,廖綱紹4月就南下了,父子兩人總共待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自從廖綱紹犧牲之後,廖塞壘一直都在尋找,王京利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之後,打聽到了這座無名的抗日英雄墓,根據王京利手中掌握到的資料,埋在後山的很有可能就是廖綱紹,這位無名英雄被确認了之後,廖塞壘家人在賈狗心的同意下對遺體驗證。

經過檢驗,這确實就是廖綱紹,廖塞壘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立刻通知了賈狗心,70歲的賈狗心也終于完成了心願,廖綱紹1912年出生,1929年投身蘇維埃政權建設,參加過長征,擔任過科長、團長,參謀長等職位。

一家三代隻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了73年墓,70歲終于等到親屬

如今廖綱紹也終于“落葉歸根”了,王京利則買了一趟回老家的車票,他要去尋找另外一位抗日英雄彭家詩的家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