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開國大将陳赓去世,終年58歲。陳赓将軍一生,四處征戰,戰功累累,為國為民奉獻了一生。他的離世,舉國上下一片哀悼。對于他的妻子個孩子來說,更是一個天大的打擊。
陳赓将軍離世後,作為一位偉大的女性,他的夫妻傅涯女士擔起重任。自己獨自一人将五個子女撫養成人,把他們一個個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還把陳赓将軍生前的作戰經驗總結整理成冊。
但是陳赓将軍逝世31年之後,1992年,已經74歲高齡傅涯女士,不顧衆人的勸阻,執意要前往台灣。究竟是什麼呢?

陳赓
一、陳赓将軍的妻子傅涯
1918年4月,傅涯出生于江西景德鎮。從小家境優渥,父母疼愛。但是在這樣的環境生長之下的傅涯,并沒有成為一個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反而成為了一名敢于與惡勢力相鬥争的進步青年。抗日戰争爆發後,作為進步青年的傅涯女士經常跟着同學們一起上街遊行示威,為前線的抗日戰士們籌集物資。
1938年4月,傅涯在大哥傅森的介紹下,帶着抗日救國的理想與使命,與弟弟傅希、妹妹餘立一起趕赴延安。
為了不連累家人,一心投入革命事業之中。将自己本來的名字“傅慧英”改成了“傅涯”。但是在此之後,與家人的聯系也是越來越少。
二、陳赓和傅涯的愛情故事
傅涯到延安後,被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第4期學習。因長相清麗脫俗,能歌善舞,口齒伶俐,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了抗大總政文工團工作。
1940年的一天,抗大總政文工團在山西武鄉蟠龍鎮演出,因缺少道具,傅涯便和抗大總校其他的兩個文工團的同僚一起到團長王智濤家裡去取道具。好巧不巧的就在那裡遇到了正在養傷的陳赓。
那時的陳赓将軍,因為在戰場上不小心被敵人的槍彈襲擊,傷到了雙腿,暫住到了文工團訓練部長王志濤家裡。
傅涯
衛生部部長錢信忠有一次去看望陳赓時,代表組織細緻地詢問他:“你現在還缺不缺什麼?”
“我現在什麼也不缺。就是缺個老婆。”陳赓半開玩笑地說道。
于是在王智濤的有意安排撮合之下,陳赓和傅涯就這樣認識了。陳赓對傅涯一見鐘情,兩人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随着交往的深入,傅涯被陳赓将軍身上的積極樂觀,出色的才幹,幽默健談慢慢吸引了。
陳赓将軍對傅涯也很坦白,在剛開始認識的時候,就毫不隐瞞地表明自己曾經有一段婚姻。
原來在1923年,還在夜校當老師的陳赓将軍,就和他的學生王根英結為夫妻。
後來抗日戰争爆發,因為工作安排,陳赓和王根英被派到兩人不同的地方。在1939年3月8日,王根英所在的部隊遭遇日軍偷襲。王根英不幸犧牲在戰場上,享年33歲。
王根英犧牲時,陳赓正在率兵作戰,一得知自己的妻子犧牲,心如刀絞。為了讓自己永遠記得這一天,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1939年3月8日,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
同時,陳赓也立志要為妻子守節3年。
傅涯知道事情的經過之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非常的感動。一個願意如此對待自己曾經的妻子的人,一定是一個重感情,值得托付的男人。傅涯于是主動提出自己願意和陳赓一起,等待三年,遵守這個承諾。在三年後的1943年的2月25日,二人才在延安結婚。
傅涯和陳赓兩人合照
結婚之後,為了抵禦外敵的侵襲,兩人聚少離多。但是兩人沒有因為時間和距離的限制就變得生疏,反而感情越來越好。再加上陳赓将軍的風趣幽默,生活過的是多姿多彩,很有趣味。
傅涯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時代女性。因丈夫到處征戰沙場,沒有過多的時間能夠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擔就落到了傅涯身上。傅涯一人獨自養育與陳赓的4個孩子,還把王根英的孩子視如己出。花費了大量時間教育這五個孩子。
同時她非常地有原則,希望陳赓不要幹涉她的工作。陳赓也十分尊重妻子傅涯,當即表示:“我尊重你的決定,絕不會幹預你的工作。”為此陳赓還對着傅涯立下了三個諾言:
第一、我不會妨礙你的工作,會尊重你的事業;
第二、我不會讓你當我的秘書,把你留在身邊;
第三、我會永遠愛你,真心愛你。
這三點承諾,無論是戰争期間,還是新中國建立以後,陳赓都始終堅守着。
三、傅涯完成陳赓的遺願
新中國成立後,原本以為戎馬半生的陳赓終于會清閑下來,兩個人好好地過一下夫妻的二人世界,享受一下兒女繞膝的幸福生活。但是,建國後的陳赓将軍依然公務繁忙,既要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一職,還要忙着籌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尤其是抗美援朝擔任志願軍的副司令陳赓凱旋歸來之後,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經年累月的辛勞,誰的身體都熬不住啊。陳赓将軍的身體最後挺不住,倒下了。
1961年3月16日這一天,因積勞成疾的陳赓,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8歲。成為了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将。
丈夫的逝世,沒有比作為妻子的傅涯更傷心得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終日以淚洗面,腦海裡時不時就會出現丈夫的面貌。但是自己還有5個孩子需要撫養,傅涯必須從悲傷中走出來。傅涯振作精神,決定幫助丈夫完成他未盡的心願。她不僅把陳赓多年的作戰經驗整理成冊,同時贍養王根英的母親,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直到老人去世。
陳赓全家合照
四、傅涯和家人團聚
自從和陳赓結婚後,傅涯就和家裡人失去了聯系。直到1949年,大軍南下廣州,通過南方局的關系傅涯才得知,自己全家人都去了台灣。
可是那時,兩岸關系十分緊張,傅涯不能馬上奔赴到海峽對岸去。隻能隔海相望,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每天晚上做夢,傅涯都會夢到小時候和家裡人一起嬉笑打鬧的場景,淚水都會從眼眶流出。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1980年的一天,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終于解了傅涯的思念之情。
這封信,竟是她的小妹餘立從美國寄過來的。信中小妹也同樣表示到:自己也十分想念傅涯,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想要回到祖國來看一看。
看到自己妹妹的信,傅涯激動的淚如雨下。立刻給小妹回信,她也希望妹妹能夠早些回來,一家團聚。經過多年的準備,傅涯的妹妹從美國乘飛機從上海轉機,終于來到了北京。
1984年,時隔三十年後,這一對親姐妹首次相見在北京。離别時小妹尚未成年,再回家鄉時,小妹也已經是滿頭華發,姐妹倆人互相看着對方蒼老的面龐,兩人的臉上留下了年月的痕迹。話也沒說緊緊擁抱在一起,撕心裂肺地大哭了一場。
等情緒緩過來之後,妹妹告訴傅涯,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現在哥哥和姐姐還在台北生活。父母臨終前,有一個遺願: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們以後不要把我的骨灰放在廟裡。把它灑到大海裡,随着海浪漂回大陸,飄回我的故鄉。”
爸媽的遺願,做兒女的肯定是想要把它完成。于是兩人一合計,一定要把父母的骨灰帶回到大陸,帶回到祖國的懷抱。
傅涯來到台灣
但是,當時兩岸的關系有些緊張,時機不足。兩人就這樣等待了兩年,終于在1986年兩岸關系有了緩和。兩人遵從父母的遺願,把父母的骨灰帶回了大陸,葬在了美麗安靜的杭州西子湖邊,也算是了卻了老人家的一樁心願。
但是傅涯的心中,遺憾還是沒有解決,她還是想去台灣一趟,看一看她一起長大的哥哥姐姐。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1992年,兩岸開放之後,正式離休的74歲的傅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對家人的思念:我要去台灣,看看我的家人。
在一系列的準備之後,這一天終于來臨了。傅涯和妹妹餘立乘坐飛機從香港轉機飛赴台灣。
一下飛機,迎接傅涯的是停了一排的十幾輛汽車。原來在台灣的姐妹兄弟們,早已經枝繁葉茂,家家戶戶都是一大口子人,都專門跑來機場,前來迎接傅涯他們的到來。就這樣一路人浩浩蕩蕩地将傅涯接到了二弟家裡。
雖然已經30多年不見了,但是兄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大家的關系并沒有變得陌生。一大幫的親戚呼呼啦啦坐看一整個房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傅涯噓寒問暖,關心她怎麼多年過得怎麼樣。時隔多年以後,被阻隔的親人們終于又再一次地重聚了。
傅涯因親身經曆,更加希望國家能夠早日統一,能夠讓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不要再承受分離之苦,相思之苦,能夠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共享幸福。
2010年1月4日,傅涯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長達92年的傳奇人生。值得一提的是,傅涯此生沒有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