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兩宋是怎麼抗金的?其實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防守期,第二階段是相持期,第三階段是反攻期。

因為受傳統文學化、政治宣傳的宋史影響,很多人有意無意地把抗金之戰抽象成了幾個故事段子,開口閉口趙構怎麼樣,秦桧怎麼樣,嶽飛怎麼樣。

實際上,南宋在抗金過程中,一直是圍繞着幾千裡的戰線、在上百萬公裡的地區上進行,而且持續了十五六年,才算打出了結果。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史學界公認的宋金之戰開始于公元1125年,公元1127年汴梁淪陷、南宋建立,公元1141年宋金和議正式達成。

直到公元1132年, 嶽飛才漸漸進入軍隊高層,換言之,在宋金開戰七年後,嶽飛才算踏入進階将領的行列。

直到公元1138年,秦桧才正式開始主持和議,換言之,在宋金開戰十三年後,秦桧才正式成為南宋首席執政官。

從這層意義上,嶽飛、秦桧成為宋金之戰的主角的時間并不長,尤其是秦桧,持續時間更短。

我們常常認為,隻要趙構敢抵抗,就能如何如之何,實際上,這種看法并不準确。

在宋金開戰之初的五六年時間裡,北宋滅亡,南宋堅持玩“空間換時間”,這才逐漸擺脫了被金軍吊打的命運。

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宋的戰略防守階段。在這個階段,金軍一路進攻,攻陷的城池越來越多,占領的地區越來越廣闊。

在這個階段,宋軍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反擊,隻能被動躲閃、逃避,隻能以空間換時間,讓金軍占領越來越廣闊的地盤。

但是這五六年過後,金軍再也無力繼續擴張了,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會受到宋軍的反擊。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嶽飛橫空出世的結果,可問題是:在此之前的五六年時間裡,嶽飛也隻能從河北轉進到中原,從中原轉進到淮南,再從淮南轉進到江南。

随着嶽飛的步步高升,意味着南宋不再單方面被金軍吊打了,可這不是嶽飛一個人的功勞,因為在此期間,步步高升的軍隊将領也不僅僅是嶽飛一人,隻是嶽飛後世名聲最大,是以我們把嶽飛高升當做标志性事件而已。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南宋之是以能夠走出防守期,漸漸進入相持期,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當金軍一路向南,漸漸打到秦嶺、淮河時,騎兵的優勢不再明顯,是以難以繼續向下有更大拓展。

二、占據廣闊的地區之後,金軍也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如果不能有效地消化這些軍事占領區,不要說繼續向前擴張了,就是這些軍事占領區,也有可能漸漸失控。

三、在長達五六年的戰争中,南宋也漸漸磨練出一些比較能打的軍隊。雖然說,南宋軍隊面對金軍主力,通常還是隻能以空間換時間、敵進我退,但是金軍在進攻他們時,已經很難稱得上吊打了。在這種背景下,金軍終于無力繼續展開大掃蕩了。

在宋金開戰前幾年,金軍所過之處,通過虛張聲勢的玩法,就可以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巨大勝利。

因為,早已成為戰五渣的宋軍,面對金軍的進攻,常常都是簡單接觸就會潰敗,甚至是不戰自潰。是以金軍隻要繞過幾塊硬骨頭(數量有限的堅城),就如同進入棉花地,随便采摘勝利的果實。

面對這種戰争,金軍自然是越打越起勁,因為這種戰争,成本太低,收獲太大。

吊打宋軍的階段漸漸過去,金軍即使能打敗宋軍,也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承受一定的風險,而且也未必有什麼明顯的收獲。這種戰争打得久了,金軍繼續戰争的動力,自然會越來越小。

随後的戰略相持階段,大約又持續了六七年時間,這個階段得到鞏固的标志,就是劉、韓、張、嶽、吳五大集團軍漸漸建立。

等劉、韓、張、嶽、吳五大集團軍建立完成,意味着從理論上,南宋進入了反攻期。

從這層意義上,南宋開國十多年後,南宋再說主戰,才不算什麼奢言了。因為,從理論,五大集團軍建立完成後,宋軍完全可以和金軍進行大規模的野戰了。

在此之前,南宋隻有十來萬拼湊出來的政府軍,加上号稱幾十萬、上百萬的、各懷心機的軍閥、義軍、流寇,主戰就是标準的奢言。

當然了,南宋五大軍事集團建立完畢,擁有了與金軍大規模決戰的能力,并不是意味着宋軍一定可以打敗金軍了,也不意味着宋軍就可以北複中原,更不意味着宋軍可以直搗黃龍了。

因為南宋雖然在相持期不斷鞏固統治,并建構起了五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可金國也沒有睡覺啊,在此階段,金國不斷漢化,中央集權不斷加強,成為一個強大的北朝。

翻開中國曆史,隻要南北朝并立,中原地區通常就是屬于北朝的勢力範圍。南朝隻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利用北方的混亂,對中原部分地區實作有限的統治。

因為總的來說,從軍事上看,南朝與北朝在争奪中原地區時,攻防成本相差太懸殊。是以,南朝通常隻能接受北朝統治中原的事實。如果無視這種事實,非要強行占據中原地區,也是得不償失的。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對于宋金和議,我們總認為南宋吃虧了,甚至是趙構、秦桧賣國的結果。

可是在我看來,宋金第一次和議,是南宋占盡了便宜。

大家得知道,宋金相持期足足有六七年時間,南宋從來沒有真正殺回中原,也沒有真正殺回西北。而宋金和議時,金國直接就把中原、西北全割給了南宋。

面對這種飛來橫财,南宋高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于許多主戰派都認為,這一定是金國的陰謀。

在主戰派看來,因為我們以江淮、秦嶺為界,金軍無法突破,是以就想利用和議,把我們的軍隊騙回中原地區,然後利用騎兵的優勢,殲滅我們的有生力量。

至于主持和議的秦桧,我們應該殺死他,因為他名義上幫助我們争取土地,實際上是幫助金國玩陰謀。

面對大宋主戰派的這種觀點,我實在都懷疑,這真是主戰派嗎?後世罵趙構和秦桧理所應當,但那是因為他們合謀弄死了嶽飛,而不是因為和議。

至少在宋金第一次和議的時候,我認為趙構和秦桧就做得很好。

在宋金第一次和議時,趙構、秦桧認為,對金國稱臣,每年交點保護費,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回中原和西北,這筆賬怎麼算都不虧。

主戰派則認為,金國憑白無故給我們這樣一大塊土地,它肯定有陰謀。是以,絕不能為了得到這樣一塊土地,就向金國稱臣、交保護費。

事實上,金國計劃割給南宋這塊土地,就不存在任何陰謀。因為,金國主持和議的執政官完顔撻懶,最後以賣國、叛國、金奸的罪名被處死了。

金國對外公布的說辭是:我們的士兵抛頭顱灑熱血,好不容易打下了中原與西北,卻被奸臣直接送還給了宋國,這種人不殺,難道留着過年?

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金國人,你們國家的使臣,直接把軍人打下來的土地讓給敵對國,你會怎麼看待這種人呢?

後來,金國的确撕毀了和約,那是因為主和派被殺得差不多了,主戰派重新上台,是以在宋金第一次和議的時候,是不存在什麼陰謀的。

這件事說起來真的很有意思:金國與宋國講和,把中原和西北還給宋國,宋國俯首稱臣送歲币,雙方都很滿意。最後,雙方卻都被本國的主戰派清算了。

宋金為什麼會有第一次和議呢?顯然是因為,經過六七年的相持之後,大家都不想再打下去了,是以金國讓出土地,南宋俯首稱臣,雙方劃定邊界,從此天下太平。

我不敢說,這種做法對與不對,但無論怎麼看,宋金雙方主和派的做法,都遠遠談不上賣國。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雖然雙方都不想繼續打了,但在宋金第一次和議的過程當中,顯然是南宋的主和派表現更為優秀。

金國的主和派最初提議,隻要南宋俯首稱臣并按時納貢,雙方就可以在現有的軍事邊界劃線,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金國的要求一出台,南宋這邊就有人覺得不錯:前幾年都被金國打怕了,如果能保持現狀,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可秦桧不同意。

秦桧認為:我們大宋帝國之是以能有今天,能把你們逼着上談判台,那都是我們努力打出來的,絕不是你們金國賜予的。你們想停戰可以,但決不能以現在的軍事邊界劃線,如果按照現在的軍事邊界劃線,那麼我們就不稱臣不納貢。

也有史料記載,說同意按照現有軍事邊界劃線的人就是秦桧,結果南宋主戰派不同意,秦桧害怕被主戰派清算,是以才要求金國割地,換取南宋的稱臣納貢。

對于這一點,我不是很認同,秦桧雖然成為了反面人物,卻也不能任意栽贓他。

如果秦桧真敢這麼赤裸裸地偏幫金國,他又怎麼獲得趙構的信任,進而在南宋步步高升呢?

更主要的是:後來主戰派認為,不該接受中原和西北的時候,口口聲聲說這是秦桧的主意。這也證明:是秦桧立主要回土地再稱臣納貢的,跟主戰派沒有太大關系。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宋金第一次和議之後,由于金國主戰派上台,雙方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南宋的反攻期。

通過和議拿回中原和西北之後,政府是不是應該派軍隊接收呢?南宋内部有分歧。

主戰派認為,隻要政府願意北伐,就可以收複中原,甚至直搗黃龍;主和派認為,南北朝的格局已形成,金國對北方的統治已穩定,宋軍進入中原與金軍相争,本身是兇多吉少的事。

更主要的是,就算宋軍收複了中原,維持中原的統治成本也會非常昂貴,南宋政府根本無法承受。

他們誰的觀點正确呢?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這一點始終存在着争議。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宋金和議的結果,一直維持了近百年。無論金國的主戰派一心南侵,還是南宋的主戰派一心北伐,都也無法真正改變這種和議的結果。

甚至在金國被新興的蒙古汗國打得哭爹叫娘時,南宋也無法真正改變這種和議的結果。

這本身就證明,宋金第一次和議的結果是現實博弈出來的必然結局,絕不是趙構或秦桧蓄謀已久的投降行徑。

宋金第一次和議,是趙構或秦桧的賣國之舉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