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劉邦曾說,他之是以能讓項羽自殺在烏江,就因為他比項羽更會用人,張良、韓信等,都是當世人傑,都為他所用,項羽雖有“亞父”範增卻不善用。

範增被請出來的第一個謀劃,是在項梁面前分析陳勝為什麼不成功,并想要擁立新的楚王。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就像他自己說的,像劉邦、英布、蒲将軍、陳嬰、呂臣等首領之是以聚到項梁帳下,是因為項羽家世淵源頗久遠。

但其實呢,劉邦為什麼會投項梁?卻是因為自己不得志,他根本沒想着什麼匡扶楚國;英布、呂臣之是以投項梁,也是因為秦兵太過強勢,他們恐怕自身難保,想提前抱個大腿,根本不是要複楚;而陳嬰,太史公他也說得很清楚了,陳嬰害怕槍打出頭鳥,最後一件事都沒做成功,還連累家族。就想找個靠山。

是以說啊,那些首領去投靠項梁,都有自己的說法考量,卻沒有一個人是打着複項梁的旗子。範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不過看範增自己的總結之詞,還是比較正确的,隻是沒有說透。

為什麼上述二人起義會失敗?原因其實很不好說,但範說到過的一條很重要的,陳勝隻想着自身的利益。

那麼陳勝自己稱王有什麼問題呢?

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陳勝想當王,把秦兵的活力和注意全引到自個這裡,秦兵不追着他打,追着誰打?他這個做法太過莽撞。

第二,他這樣做就想告訴人家一起幹活的小夥伴,稱王很簡單的,隻要你有人,你可以打勝仗,那你就可以當皇帝。

一句話,陳勝的操作讓大家各有各的算盤,不能齊心協力一起做大事,那就必然會失敗了。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正因為這樣,範增建議擁立楚國王室後裔為楚王,以此來昭告天下,他項梁起兵是為了天下大義,絕無私心。

這樣,其他人也不會覺得這是個簡單活,大家就能齊心對付秦國。

這裡範增做的正确的地方。

可範增的這個想法,太過老套,早在陳勝這件事情之前,陳馀他們就指出了同樣的操作,而且比範想的還好。

從深刻和預見性來講,範增根本沒有陳馀他們厲害,而從陳馀他們後來所做之事和結果來評價,張耳不如陳馀,陳馀不如韓信,更不用說和李左車,韓信不及陳平,那麼陳平與張良誰也不比誰厲害。

這麼看下來,範增的厲害程度,也就擠進秦末謀士前十,可就算是前十,也堪堪是“倒數第一”罷了。

項羽的首席謀臣“亞父”範增的水準如何,在當時能排第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