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甲風是不是車企自嗨?|汽車産經

撰文 | 趙玲偉

編輯 | 于傑

出品|汽車産經

“說這是手工耿(B站手工區百萬粉絲up主)敲出來的我都信。”這是一條在對廣州車展上機甲龍的視訊報道中,網友的高贊評論。

有人說,“機甲風汽車就是過度設計的畸形産物”,不追求駕乘體驗,隻對市場營銷負責;也有人說,“在同質化嚴重的現在,有新穎的設計都應該支援”。

無論如何,熱議中心的機甲龍無疑是今年廣州車展上最出圈的一個。把長城沙龍的知名度推高,它的使命就完成了一半。

車企努力标新立異,是因為在性能和智能的怪圈裡,車企已經卷不動了。使用者對堆成山的參數已經麻木,車企的這份投入,就成了隻有量變、很難質變的尴尬努力。

不如換一個更紮眼的賽道卷。

從特斯拉Cybertruck時代開始,一系列應和着電動化、智能化概念的設計暴露在各個品牌的概念車上。汽車設計敢于嘗試的造型越來越怪,其中也不乏一些被某個群體認為是好看的,最後就變成了“怪好看的”。

當這些設計慢慢合理化走向量産,又出現了對這類出格設計到底是嘩衆取寵還是真實需求的質疑聲。比如廣州車展上機甲龍引發的熱議,不過,這不僅迅速确立了沙龍的小衆形象,也讓機甲龍的知名度急速蹿升。

除此之外,高合Hiphi Z、長安UNI-T等都采用了機甲元素,機甲風是過度設計的産物,還是有價值的嘗試?

“皮這一下”,很合理

汽車造型苦撞臉久矣。

東風集團乘用車公司造型總監、技術中心造型技術首席總師鄭素霖對汽車産經表示,“當今汽車設計的同質化已讓人不知是以然,從馬車時代到箱型汽車、到甲殼蟲汽車、到船型汽車、到魚型汽車、到楔形汽車的演變,起因是人機工學和流體力學的優化,而從直線機械美學到流體雕塑美學、到魂動美學、到鑽石切割美學、到斯堪的納維亞簡約美學、到沖突美學、到多元并存,好像設計風格到了盡頭,似乎陷入了僵局”。

如何打破這個僵局?

鄭素霖說,“複古風或許是個打造有競争力造型和差異化創新的靶向性設計機會點”。

讓汽車設計回歸起源于七十年代、流行于八十年代初的直線機械美學,同步融入這個時代的科技風,即當下機甲風。

但另一位設計師告訴我們,“長城現在吃到了小衆車的甜頭,就多嘗試一下,對于企業本身是挺好的。至于消費者,可能目标人群确實太少”。

這本就是一個小衆市場,沙龍品牌知道得很清楚,沙拉智行CEO文飛也說得實在:“與其在市場容量90%的市場拿到10%的市場佔有率,不如在市場容量10%的小衆市場拿走90%的市場占有率”。

沙龍品牌未來主打40-80萬區間時間,作為入門車型的機甲龍售價48.8萬,限量的101台新車在4小時内已售罄。

機甲風是不是車企自嗨?|汽車産經

文飛公布機甲龍售價

可見,這樣一個小衆品牌并不缺乏消費者,反而未來使用者的忠誠度和粘性可能更高。

不隻長城沙龍捕捉到了機甲風的設計靈感,這個硬核元素在汽車圈一直不溫不火地存在着,隻是潮流元素輪莊,今年機甲風坐了主位。

比如9月長安UNI-T的2022改款車型強化了機甲風路線,成為這兩年推出的新車中的一匹黑馬;剛剛亮相的高合Hiphi Z讓一衆80、90年代的“中二少年”又拾起了曾經的宇宙科幻夢。

機甲風是不是車企自嗨?|汽車産經

高合Hiphi Z

但這些小打小鬧在設計師眼裡“其實隻是有一些機械元素,不是很像機甲,但至少是話題”,也這是它們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新價值。

至于具體某個産品的機甲設計是不是好看,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即使是設計師也無法定義。

于是,全副武裝的長城機甲龍、機甲了又沒完全機甲的長安UNI-T、all in未來感的高合hiphi z……合力制造出一副“機甲風統治未來市場”的氛圍。

不過,也有人質疑一味追求這樣的機甲設計過于累贅。比如為純電車安裝上雙排氣管、甚至有些有礙汽車散熱功能的設計,一切隻為“造型”。

對此,鄭素霖認為“當今技術應對直線機械美學複古的機甲風根本不是問題,隻要市場有訴求、客戶有需求,就能實作。制造技術成本關鍵看機甲風預設的銷量目标及達成度,真正的成本會在科技風展現方面考慮其平衡度”。

在這個“三觀跟着五官走”的時代,在造型上博出位,大概成了最靠譜的出圈捷徑之一。

從概念賽博到量産機甲,這屆車企有多努力

對汽車外觀的再造早已有迹可循。當傳統功能車向着智能電動車進化時,産品由内而外的元素都面臨着涅槃式的重生。

2019年,特斯拉Cybertruck首次亮相——就是那台當時看上去根本不像汽車的汽車。那兩扇在釋出會上被特斯拉首席設計師輕松砸破的高強度裝甲玻璃,就像打碎了汽車死氣沉沉的流線型圓潤的古典設計,車企們紛紛“硬剛”了起來。

機甲風是不是車企自嗨?|汽車産經

特斯拉Cybertruck被砸破玻璃

那一年,寶馬集團#NEXTGen未來峰會上,寶馬集團宣布将加快電動産品擴張計劃,當時展出的概念就已經很賽博朋克。

BMW Vision M NEXT概念車是繼2016年寶馬Vision Next100和2018年Vision iNext概念車之後的又一款“賽博朋克”風格的設計作品。由此,寶馬基本上就已經把近50年内的設計風格定型了。

機甲風是不是車企自嗨?|汽車産經

BMW Vision M NEXT概念車

未來和科幻的盡頭,大概就是賽博朋克。隻不過,以上提到的帥氣概念車至今都還沒有量産車上市。

但這種審美戳中時代。

“這股機械美學複古風潮,原創性并不高,但獨樹一幟,辨識度高,給設計風格新的輪回,給消費群體新的認知,這股陽剛之氣給熱衷于中性美的年輕群體帶來新的視覺沖擊,某種意義上說喚醒這群網際網路原住民心中的夢想”,鄭素霖說。

賽博朋克風雖然觀感炸裂,但還隻存在于概念階段。而去年,領克06主打機能風,成了賽博朋克“量産”的第一步。

在淩厲的線條下,車企的靈魂越來越柔軟了。

比如領克從誕生之初就以“使用者企業”自居,制造各種潮流party、汽車賽事的互動場景,吸引使用者參與到品牌共創中;長城從為“大狗”全網争名開始出圈,天天與使用者玩在一起,挖掘出他們真正的需求。

機甲風不僅僅是賽博朋克“下凡”的産物,更像是車企“下凡”的一個投胎證明。

“使用者”,是如今的車企談論最多的焦點。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已經更知道自己産品的基本盤是誰,要讨好誰。尤其是年輕化、個性化的浪潮下,汽車市場被細分出更多的闆塊,不管多麼狹窄的領域都在被細細研究。畢竟,要迎合使用者的個性,重要的還是在于“迎合”。

而使用者就喜歡看着車企卷,車企越卷,使用者就能享受到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寫在最後

機甲風到底是不是一場車企自嗨?

要說不是,是因為它在營銷上的聲量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要說是,那麼這位“網紅”的壽命和買單量目前确實還難以預測。

靠着這樣略顯争議的動作吸引眼球,背後的原因還是汽車行業各個賽道都卷了起來,細分市場生态位越來越少。

不過,抽絲剝繭發現細分需求是一方面,以創新的工具開發更多的次元也是一個路數。

對“機甲風”概念的嘗試成功與否還沒有定論,而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創新喚醒了使用者寶貴的好奇心。當硬核的參數讓觀衆麻木,合理的新鮮感就成了最好的流量密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