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生死,是世間萬物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我們所有人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縱觀曆史,無數人都想與規律做鬥争;從周穆王到秦始皇,從漢武帝到嘉靖帝,從民間術士到王侯将相, 盡管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沒有例外,無一人能掙脫命運的束縛。

然而,到了近現代,科學家發現“永生”或者“複活”也并不是沒有可能,而這得益于“人體冷凍技術”。這是一種别列為超越現代人類科學的技術,将人體或者動物儲存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待未來科學技術成熟時将冷凍的機體複活。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被冷凍的人名為詹姆斯·貝德福,1967年開始冷凍,并計劃在50年之後,也就是2017年“複活”,如今已是2021年,過去了4年,本該“複活”的詹姆斯·貝德福怎樣了呢?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冷凍人

說到冷凍技術,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美國的科幻大片,在這些科幻作品中,我們沒少看過将人體冷凍在絕對零度的液體中,然後在未來将其喚醒的橋段。然而,在現實中生物冷凍之後真的可以複活嗎?

這個答案目前來看,是沒有疑問的。國中時期,化學老師都會做過這麼一個試驗:将一條小魚放在零下196°的液氮中,随後小魚停止了任何活動,看上去似乎已經凍死,然而,當魚兒被放到溫水中解凍時,又能恢複過來,似乎獲得了新生。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液氮魚實驗

除此之外,冷凍技術對人體的部分器官或者組織來說,也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比如人體器官移植過程中的運輸,就需要冷凍技術;除此之外,胚胎冷凍、卵子冷凍等技術也已經非常的成熟。如2020年12月初,美國的田納西州,27年前在液氮罐裡冷凍的一個胚胎被“喚醒”,并移植到了一位母體的子宮中,成功分娩出了一個健康的女嬰。這讓參與人體冷凍的家屬們,再次燃起了希望。對于科學界而言,這似乎已經能證明“冷凍技術是可行的”。

看到冷凍技術蓬勃發展,有人不經提出:如果身患絕症,是不是可以将人體冷凍儲存起來,等待日後科學攻克了這種絕症,再解凍治療,是不是就可以大大提升壽命了呢?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冷凍胚胎

美國實體學家詹姆斯·貝德福一生緻力于科研工作,但沒有想到的是他患上了肺癌,并且還伴随着心衰。對于五十多年前的1967年,癌症就是絕症,他知道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但卻沒有一點辦法,活生生被癌症折磨。而此時的羅伯特博士正在研究人體冷凍技術,在他的邀請下,詹姆斯接受了”人體冷凍手術“的邀請。随後立下遺囑,留下了10萬美元用于人體冷凍,并堅信50年後的人類一定能攻克癌症,到時候擇機解凍,甚至“複活”。留下“我心裡明白,我覺得我沒有任何複活的希望,但我這麼做是想支援該試驗研究的進行,終有一天,人體冷凍技術能造福人類子孫“這句話後,就被推進了液氮中,停止了呼吸。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50年後的2017年,人體并沒有攻克癌症,甚至癌症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人體冷凍技術也并沒有得到如期的發展,4年過去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冷凍的詹姆斯·貝德福也沒有選擇“複活”,或許他永遠不會醒來,但卻成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為該試驗做出貢獻的人。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已有4家,山東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至今,我國已有10名“冷凍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杜虹。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有些陌生,但說到《三體》很多人就激動不已了,畢竟這是中國科幻小說史上的巨作,憑借一部小說,硬生生将中國的科幻題材提升至世界水準,而杜虹就是《三體》的審編。

被冷凍50年,本該在4年前“複活”的美國科學家,如今怎樣了?

杜虹

2015年5月30日,身患胰腺癌的杜虹已離開了人世,随後被兩名美國醫生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并放入液氮中冷凍,她相信,未來的人類一定能攻克各種難題,也希望自己到時候能背解凍“複活”。

如果人類終有一天實作了人體冷凍“複活”技術,對世界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對此,您怎麼認為呢,歡迎留言探讨。

繼續閱讀